李強
(江蘇省沛縣敬安鎮文體站,江蘇 沛縣 221636)
引言:廣場舞與其他舞蹈相比,對場地要求寬松,基本有空地就行,另外其動作更加簡單易學,符合大眾的審美,帶有其獨特的熱情,對人們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對舞者的年齡也具有極大的包容性,上到退休老人,下到走路踉蹌的孩童,都能夠參與到這項活動之中,因此成為廣受喜愛的群體活動之一。在建設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廣場舞可以獲得群眾的廣泛支持,使群眾之間的情感交流不斷增強,促進構建和諧社會的目的得以實現。
在所有舞蹈藝術中,廣場舞可以說是系統最為龐大的舞蹈體系。我國廣場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建國初期,為了豐富人們的精神文明,對文化進行進一步的傳播,廣場舞在時代的需求下不斷發展,具有強大的表演性與娛樂性,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1]現階段,廣場舞的組成部分仍然以退休老人為主,隨著城市中文化廣場的建設,對廣場舞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廣場舞的快速崛起,不僅為退休老人提供了更多的休閑途徑,與其他娛樂方式相比,能夠增強老年人的活動量,促進老年人之間的相互溝通,使其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廣場舞的人群組成結構開始逐漸出現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上班族通過廣場舞進行壓力釋放以及鍛煉身體,其表現形式也在不斷地進行創新,無疑廣場舞的出現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出重要的力量。
廣場舞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之一,尤其是隨著城市化進行的不斷加速,人們缺少一定的鍛煉時間以及鍛煉欲望,廣場舞由于其表現形式多樣化,舞蹈具有較強的律動性,歌曲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參與方式較為簡單,沒有專業的標準,無需進行特殊的準備,因此對人民群眾具有較強的吸引性。在進行廣場舞鍛煉中,人民更夠更加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肢體活動,進而完成情感的表達,不會有專業的老師進行糾正,因此具有極高的自由性。更是沒有年齡的限制,所有居民都能夠參與到廣場舞建設當中,以達到鍛煉身體,放松心情的目的,因此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受到廣泛的歡迎,成為基層群眾文化的最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
群眾文化是指人們從事本職工作外,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人民群眾為群眾文化的主體,通過群眾文化最終達到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目的。隨著廣場舞活動的不斷推廣,廣場舞隊伍的人數也在不斷地增加,各個年齡層都開始加入廣場舞建設當中,而在開展廣場舞活動時,只需要一塊場地即可進行,因此成為人民群眾主要的群體活動方式。
我國舞蹈文化的發展,伴隨了我國歷史的不斷發展,是我國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的發展,人們面臨著快速的生活節奏和過大的生活壓力,舞蹈文化除了藝術生還在不斷地學習,已經從人們生活中逐漸消失。近些年人們的物質生活基本得到滿足,我國已然完成了全面小康的建設目標,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開始日益顯露。廣場舞作為群眾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其強大的包容性和熱情性,對人們吸引力是十分巨大的,在人民活動中開始迅速傳播,無論是都市還是鄉村,都出現了廣場舞群眾。廣場舞在發展的過程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當下潮流對舞步和歌曲都進行實時的更新,更創建出適合廣場舞的簡單易學的方式,不斷給廣大群眾帶來新鮮感,從而是廣場舞成為豐富群眾文化的必要途徑之一。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不斷加大,腦力勞動占據主要工作方式,鍛煉時間的不斷減少,大多數國人的身體都處在“亞健康”狀態,而且越來越多的疾病開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這表明影響人民健康的因素正在不斷的增加,因此“全面健身”“終身健身”等理念不斷出現,人們對身體健康越發重視。[2]廣場舞雖然屬于民間舞蹈,但是在創建的過程中,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大多數廣場舞的節奏性較強,重復舞步較多,跳躍性活動頻繁,同時具有較多的伸展活動,配上歡快的音樂,能夠大大增加人民群眾鍛煉的時間,對鍛煉人們的心肺功能具有積極作用。同時隨著廣場舞的不斷發展,越來越系統化、科學化,現階段的廣場舞根據人們的年齡進行分類,創建的舞蹈動作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更好地達到鍛煉身體的作用,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可以參加到廣場舞運動之中,對改善人們的身體健康情況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廣場舞藝術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健康的身體,同時也能夠帶給人們美的感受,讓人們在活動的過程中,時刻接受到藝術的熏陶。廣場舞與其他舞蹈形式相比,舞蹈的律動性和歌曲的節奏性都更加突出,朗朗上口的歌曲作為主要的選擇目標,使得舞蹈與歌曲之間構成相輔相成的關系,律動性較強的活動能夠更好地促進人體多巴胺的分泌,是人們的大腦時刻保持在歡快的環境之中,[3]同時朗朗上口的音樂往往與人們的生活更為貼近,更好的拉近人民與藝術之間的距離,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也能夠不斷地在腦海里回想起廣場舞的情景,使得人們能夠時刻保持相對愉悅的心情。同時廣場舞還具有疏解壓力,緩解緊張的功能,人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能夠忘卻不快的情緒,從而增強人們的幸福感,提升人們對生活濃厚的熱愛之情。
現代社會“快速”成為了主要的代名詞,年輕人在不停地忙著學習,忙著工作,更多的老年人與兒女分居兩地,成為空巢老人,父母之間,朋友之間的交流都在不斷的減少,尤其是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每個人的娛樂方式更多是在智能手機上進行,使得人們之間交流變得更加微乎其微。廣場舞的推廣,為大多數人們提供了交流的空間,首先廣場舞是以團隊為基礎進行,在初次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主動尋求幫助,在后續排練的過程中也會存在意見交換的情況,讓人們從手機中脫離出來,與現實世界的人們進行溝通,感受到真實的情感。對于一些老年,由于與兒女之間存在一定的代溝,因此溝通之間存在一定的阻礙,而廣場舞中大多數人們年齡相仿,老年人之間能夠進行不斷的溝通,結交新朋友,使老年生活充滿色彩,不僅鍛煉了人們的身體,對構建和諧社會也具有重要作用。
群眾文化的建設需要得到人民群眾的廣大支持,我國現階段群眾文化發展沒有取得快速的發展,這是由于在建設的過程中并沒有對人民群眾的真實意愿進行調研和考察。廣場舞作為群眾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能夠對各個地方的群眾文化建設成果進行展現。廣場舞以其獨特性對越來越多的人們產生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民開始加入到廣場舞活動之中,在此背景之下,政府在推行群眾文化的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廣場舞資源進行宣傳,拉近文化藝術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在各個基層群眾團體中進行文化事業的建設,將特色民族文化進行宣傳,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群眾文化的建設。
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4]社會各個基層的社會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對廣場舞的發展紛紛貢獻了一定的力量,而廣場舞的快速發展也為各項文化事業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擴散作用,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將各種各樣的文化不斷進行推廣,使得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活力無限,促進社會文化不斷發展。同時廣場舞的種類不斷進行豐富,除去現代舞蹈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傳統舞蹈在不斷地出現,為傳承我國的舞蹈文化也貢獻了一定的力量。由此可見,在社會經濟與文化交融和發展的過程中,廣場舞貢獻了不可小覷的力量,廣場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周邊產業的不斷發展投資商也在不斷的增多,促進了社會效益的不斷增加,對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為一個社會人,工作是一方面,放松娛樂是另外一方面,放松娛樂對于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促進作用,而身心健康對提高工作效率有顯著作用,廣場舞是有效的放松娛樂的手段之一,通過跳廣場舞放松娛樂,可以有效促進身心健康,工作Ⅹ充分放心心情,保持在愉快的工作環境中,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兩手抓,精神文化與生產力要實現共同前進,脫離生產力的精神文化必然要被社會淘汰,所以精神文化必須與時俱進,與社會生產力發展充分契合,而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而廣場舞作為流行的主要的群眾文化,各級黨政機關對其發展方向必須給予重視,有關領導部門,特別是文化部門要對其進行適時的干預,使其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