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靜宜
(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文化館,福建 漳州 363000)
文化館屬于現代城市體系中基礎且重要的結構單元。文化館的建設目的在于引導群眾改善自身文化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同時為各類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依托。在城市建設之中,文化館同樣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群眾通過文化館能夠了解到更多現代文化知識,同時也在文化館的群眾文化之中傳承傳統文化。這對于一個城市的現代化發展以及未來傳承都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對于群眾文化的發展,也能夠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筆者對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相關職能以及作用展開探討,并提出以下幾點觀點,以供各位讀者閱讀參考。
據相關文獻資料記載,文化館在我國民國時期時便早已出現。而民國時期也成為文化館發展的萌芽期。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文化館也進入了其蓬勃發展的階段。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了宣傳相關政策,文化館的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促進。而改革開放則是文化館進入振興期的標志。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館所存在的群眾活動逐漸增加,文化館的體系以及文化館的應用也逐漸完善。這也引來了相關學者以及專家對文化館的進一步研究。由此可見,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導者,同樣也可以說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心,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以及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生活品質,同時也對精神文明產生了迫切的追求。在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便是群眾文化。群眾文化是群眾精神文明的載體,體現了當下時期的社會群眾文明。不同地區內的群眾文化各有不同。因此群眾文化也成為地區文明的代表。
在人民群眾追求精神需求的過程中,群眾文化活動便應運而生了。有效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氛圍,同時也能夠促進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的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范圍以社會為標準,可以說是建設社會文化體系的重要載體。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得到了確切提升,這同樣也體現了群眾文化的價值以及作用。例如,當下流行的廣場舞、健美操、書法、乒乓球等,都是有效群眾文化的代表。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充實社會生活,對于人民群眾的自身發展,以及社會的整體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在文化館長時間的發展中,政府部門對于文化館的管控力量逐漸增強。而文化館的職能也更多體現在為群眾服務方面,體現在群眾文化活動之中。政府部門根據所處地區的人民文化需求,利用文化館組織開展相關群眾文化活動,切實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基礎理念,發揮出文化館的娛樂,教育以及文化等基礎職能。下文簡單敘述了文化館的幾點主要職能:
第一,娛樂職能。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載體,文化館最直接體現的職能便是為群眾提供娛樂功能。文化館通過對文化娛樂活動提供其所需的活動場所以及相關文化活動設施,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展開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有效充實了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快樂。比如,群眾可以借助文化館開展一系列的群眾文化活動。文化館可以為廣場舞比賽提供更加專業的音響設備,同時也能夠為人民群眾邀請來更加專業的評委指導。戲曲比賽也是如此。文化館在這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中起到更加專業性的指導作用。再比如書法比賽和舞蹈大會。在文化館中組織這些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進一步發揮出活動對于群眾的吸引作用。這也能夠使更多的人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內容,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使越來越多的人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受益。
第二,教育職能。文化館作為政府機關的下屬機構,承擔著文化教育這一重要職能。群眾對于國家政府文化的了解,往往來自于電視報紙或新聞媒體。這些文化了解渠道往往只會介紹國家社會文化,而不能夠做到有針對性的展開地區社會文化的講解。此外,部分老年人接觸外界信息的渠道較少,這使得政府的方針政策以及社會良好文化的宣傳受限。而在當地文化館內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則能夠彌補這一缺陷,發揮出群眾文化活動的政治帶動作用。比如,通過舉辦各類文化展覽、講座等文化教育活動,黨的方針政策能夠得到有效的宣傳,群眾對于社會的發展情況也能夠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好人好事等表彰性的群眾文化活動也可以在文化館內展開。這種有組織性的表彰活動能夠進一步吸引更多的人民群眾,并產生更加深遠且積極的影響,這對于群眾文化的積極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文化館的教育職能的發揮,有助于和諧友好社會主義的構建,同時也有助于群眾文化綜合素養的提升。
第三,文化職能。顧名思義,文化館對于文化的宣傳作用重大。不同地區擁有著不同的文化,而文化館則是這些地區特色分明的文化的主要承載者和集中者。當文化館得到良好利用時,地區文化的鮮明特色并能夠在文化館內得到體現,而地區文化所具備的獨特特點,也能夠在文化館內得到傳承。在前期文化館職能并未得到明顯應用時,許多本土文化的傳承遭遇了中斷,同時地區文化特色也沒有得到集中性的展示。這也是文化傳承過程中的不幸。而文化館的出現則為這些文化的傳承以及集中提供了有利條件。比如,文化館內的文化長廊便集中展示了當地文化的傳承歷史以及當地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文化館內的群眾文化活動也為新一代青年提供了了解當地文化傳承當地文化的機會,充分發揮了文化館所具備的文化職能。
近年來,我國對社會文化的建設力度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群眾文化活動出現在大街小巷。發揮著群眾文化的引導和帶動作用。而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承載者,其地位也在社會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得到深度的凸顯。下文主要介紹了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
第一,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所需的空間場所。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民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基礎要求也得到了提高,群眾文化活動也需要相應的組織和策劃。尤其是在場地方面。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已不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較為廣闊的活動空間。而文化館作為規模較大的文化活動場所,也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空間的主要提供者。無論是廣場舞的組織亦或者籃球賽的策劃,文化館都能夠為群眾提供合適的活動空間,同時也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這一活動的專業性設施的需求。除此之外,如文化展覽、教育講座、民間文化交流活動等群眾文化活動,文化館都能夠為其提供有效的活動場所。在以往時期,組織播放公益電影,進行文化展覽活動的講解,戲曲的欣賞等等都是在公共場所組織進行的,這些公共場所往往露天,且沒有保護設備,如果遇到天氣惡劣的情況,群眾文化活動的娛樂性甚至人民群眾的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而文化館則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并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有效的空間場所。
第二,迎合人民群眾的文化交流需求。文化館集中體現了某一地區的社會文明。可以說不同地區的文化館所具備的文化特點各有不同。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相鄰地區的文化館內所記載的文化特色可能也會有較大的差別。而如果不同地區的人民群眾產生了文化交流的需求,文化館便成為了文化交流活動的有效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的作用同樣也可以體現在社區文化館之中。社區內的居民可能來自于不同地區,而這也使得文化館內所承載的文化特色得到增加。在社區文化館的建設和運營之后,社區居民便能夠在文化館內學習各類文化知識,了解當地甚至其他地區的文化特色。同時社區管理者也可在社區文化館內積極組織各類文化交流活動,使得更多社區居民參與到文化交流活動之中,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特色文化,學習他人所講解的特色文化。這樣的交流活動,充分發揮了文化館的組織作用,切實迎合了人民群眾對于文化交流的需求。
第三,促進社會和諧文明發展。文化館的持續性建設不僅對群眾文化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樣也對社會的整體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文化館內不僅承載了當地的特色文化,同樣也發揮著政治方面的引導作用。在文化館內的各類群眾文化活動之中滲透政治性引導也是文化館的一項基礎作用。在基于文化館的群眾文化活動之中,人民群眾能夠接受正確的政治教育,并對社會前進方向形成正確的認知。這是文化館教育職能的體現,同時也是文化館對于社會文明發展的促進作用的體現。除此之外,基于文化館文化職能的文化交流活動,也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狀態的延續。這是因為在文化交流活動之中,人與人之間的文化合作以及文化交流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入。文化是友誼的橋梁,文化交流能夠有效減少社會成員之間的沖突,促進了和諧社會的構建。以社區文化館為例,在社區文化館內組織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能夠使不同地區的人民在交流過程中結為好友,從而拉近了社區居民之間的距離,有效促進了社區團結性的建設。這樣的影響作用往往能夠由小及大,并最終由小集體上升至社會層面,從而有效帶動了社會和諧文明的發展,促進了和諧文明社會的形成。
綜上所述,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職能與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為了進一步發揮出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有效作用,文化館管理者應明確不同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了解不同群體的文化特色,并在此基礎上發展更多不同類型的群眾文化活動。這樣,文化館內的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能夠更加多樣,內容能夠更加豐富,文化館的服務質量也能夠得到提高,而文化館對于人民群眾乃至社會的影響作用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彰顯與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