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成都市文化館,四川 成都 61OO72)
當前背景下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文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且致力于借助文化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1]。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主要通過建設文化館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促進國民素質的提升,為我國現代化的發展奠定充足的動力。由此可見,當前背景下文化館建設必須以我國社會性質為出發點,把握文化的推動作用,讓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變得完善,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奠定基礎。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的文化館建設給文化館的發展帶來較大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給文化館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文化館的建設必須嚴格按照硬件和軟件并重的原則,加大力度提高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2]。政府部門應加大力度建設基層文化館,并投入充足經費,尤其要加大力度建設文化人才,培養充足的群眾文化骨干隊伍,逐步構建群眾文化骨干隊伍品牌系列,促進群眾文化骨干隊伍演出更合理、活動更規律和輔導更暢通。加大力度策劃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有計劃地培養街、區兩級懂文娛和懂文化且懂活動管理的群眾文化隊伍。
創新是文化的主要生命,文化館的價值同樣在于創新。因此,文化館應提高對創新的重視,始終對工作產生較高的熱情,釋放工作活力,促進文化館在當前背景下發揮較大的價值。工作的創新必須從發展思路、工作理念和體制機制為切入點,制定可行性較強的活動方案。尤其要在免費開放的項目創新;以需求為導向的服務供給機制創新;在打造品牌文化活動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創新;在推廣和生產公共文化產品和群眾文藝創作上創新;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創新。文化館必須高度重視文化創新,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和社會文化創新,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人民群眾接受藝術教育主要通過文化館進行,因此必須提高文化內涵和文化品味[3]。文化館相關設置文化內涵、服務文化內涵、產品文化內涵的提高有利于文化館更好地給社會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藝術服務,而且還可以給社會提供更高端的文化藝術服務,如此才能讓不同層次不同群體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得到滿足。
近年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相當迅速,甚至已經形成屬于自己的文化傳播體系。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文化館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我國無論何時都高度重視建設文化館,并借助文化館發揮我國優秀的文化。目前我國文化館體系覆蓋率高達80%的省市,包含了市級和縣級的文化館。因此,當前背景下發揮文化館的作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實際上就算面向我國全體國民,提升了國民素質,推動我國精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提升我國經濟水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文化館是相當重要的傳播地點之一,更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不可缺少的載體[4]?,F如今,文化館的文化吸收了我國優秀的文化,保存并整理了優秀的文化,選擇性地傳播和交流文化,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文化館以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為基礎,為順利開展群眾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鼓勵群眾探索并創造文化。有了文化館,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奠定良好的條件,增高民族的文化創造力顯著被激發。近年來我國致力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將我國建設成文化強國,因此很有必要極大力度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揮文化館的作用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文化館具有相當豐富的職能,加大力度建設文化館,合理利用現有文化館智能打造新的文化館構建新型的設施服務。文化館應定期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鼓勵群眾進行文藝創作,構建和諧的文化氛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文化館應主動發揮自身創造和組織功能,借助文化館引導開展社會意識教育活動,激發群眾創造意識,奠定充足的文化館建設動力。強化文化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把握彼此之間的文化關聯,從多領域進行文化拓展,滿足人們對基本文化的需要[5]。
從當前階段我國文化館的開放情況來看,絕大部分文化館都是免費對國民開放,少部分文化館需要一定的參觀費,這很顯然讓我國國民對文化的需求產生制約,更不利于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建設文化館必須加大力度推進免費開放,加大力度開展公務文化服務活動,推動人民群眾的文化發展。各省市文化館應積極建立免費開放公示制度,增強群眾對文化館高度重視提升文化的了解。文化館工作人員應以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為基礎,不斷補充和調整開放的文化內容,不定期地在文化館內舉辦文化活動,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免費開放活動的積極性,如此才能發揮文化館的價值推動我國國民文化的發展,構建完善的國家文化服務體系[6]。
1.加大力度推進數字化建設
自從互聯網、大數據、5G 等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公共文化行業,在此背景下公共文化網絡化、數字化以及智能化等均得到了較大的突破,如此一來公共文化服務新技術、新模式也相繼催生,且對群眾文化的消費習慣、消費方式等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文化館工作人員必從公共文化大格局出發,發揮5G 技術和智慧文化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創新應用,推動我國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具體來說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加大力度建設數字文化館。建設過程中必須從群眾需求和需要創新服務方式,在此基礎上加拓寬服務空間并增加服務規范,比如說提供網上活動咨詢、觀眾評分、群文咨詢等,合理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創新群文展示方法、手段及空間。數字化技術圖書館浪潮可謂是一浪高一浪,必須積極升級和維護網站,并合理利用不同的群體藝術價值構建相關的群文模塊和藝術模塊,促進文化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強化線上和現場互動。建設數字文化館時必須高度重視現場和線上的融合。比如說借助線上平臺并配合現場群文活動提高活動的現代感、藝術感和真實感,逐步提高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及受眾面。但是從現場活動和線上的情況可知,不少群眾更希望可以參與到現場活動中,深刻地體會群眾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此之后通過線上互動、交流和反饋。如此,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促進線上和現場結合,最大程度發揮群眾文化的作用[7]。
2.打造公益文化活動品牌
打造更強勢的公益文化活動品牌對文化館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這與群眾的需求相符,而且是開展精準文化服務的關鍵。打造公益文化活動品牌時可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創造品牌。承辦系列的群眾文化意識活動包含多個方面的內容,很難通過文化館自身力量實現。此外,文化館單獨承辦群文活動并不高負荷新時期背景下群眾文化新內涵、過濾和特點的需要,也無法使用人民群眾多元化、品質化和個性化的發展需要。群眾文化面對的人民群眾較多,必須調各個層次、各個階層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在上下聯動中構建全覆蓋的組織網絡。因此,作為群眾文化龍頭陣地和窗口,必須發揮統籌協調職能的作用,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打造龍頭品牌。
文化館建設應始終堅持創作文藝精品,不僅要注重民間文化藝術遺產和民族文化藝術遺產,而且要以“雙百”方針和“兩為”為方向,貫徹落實精品戰略,更好地組織館內業務群眾文藝愛好者和專業干部深入建設現代化和改革開放中,創造集思想藝術性為一體的且具有很強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突出人民意愿和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推動當地經濟建設[8]。同時,文藝作品應反應人民群眾的生活,表達的是新時期人民群眾優樂的情感,使其充滿新時代的生活氣息,如此才能深入群眾心中,從而引起群眾情感上的共鳴。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正處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的文化資源,定期開展文化社區活動,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加大力度開發文化館,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舒適的功能文化服務。因此,新時期背景下建設文化館必須給其呈現更好的發展趨勢,最大程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方面的需要,最大程度提升文化館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