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滿立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蘇橋鎮崔家坊完全小學,河北 廊坊 065800)
作業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分配作業可以使學生,更輕松地掌握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并填補空缺,調整學生的教學;另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可以鞏固和加強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并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但是,在教學中,一些師生不重視家庭作業,導致家庭作業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教授語文時,教師需要優化學生的家庭作業。
小學是學生掌握單詞的關鍵時期,良好的單詞學習將對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當前,教師不專注于單詞和其他相關單詞的基礎教學,教授新單詞和新單詞他比較隨意,在教學過程中僅偶爾檢查,并且單詞訓練沒有在語文作業中體現,導致學生無法運用所學知識,這嚴重違反了在小學教授語文的目標。
家庭作業在教學中的任務是讓學生鞏固知識并加深記憶,同時也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知識在家庭作業中的體現非常重要。但是,當前的教育和教學主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作業不僅要體現知識,還要重視學生自身的感受與能力相匹配。當學生無法完成家庭作業時,學生會對家庭作業感到壓力,甚至討厭家庭作業,害怕寫家庭作業。在學習語言時,教師應該特別注意這一點。
當前的小學作業的另一個問題是,作業內容相當統一,沒有根據學生的才能和水平對學生進行差異化作業準備。一方面,當大多數教師留出家庭作業時,只會讓學生鞏固本課中的知識點,因此復習的范圍相對狹窄,對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影響很小。另一方面,在分配作業時,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和理解能力來執行差異化的任務。學習能力更好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完成作業;剩下的那些對理解知識不充分的學生,會花費不少時間做功課,甚至完全抄襲其他學生的功課。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兩極分化逐漸嚴重,很難大幅度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小學語文學科具有模糊性特點,對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對于同一作業問題的回答也不同。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大多數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往往過于重視作業答案的唯一性,重視作業的選擇和甄別的功能,而忽視了作業的開放性的設計。在評價學生的作業時,教師只是簡單將學生的答案和標準答案進行對照,如果答案相吻合則正確,如果不吻合則錯誤。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只會挫傷學生進行語文作業作答的積極性,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業評價方式往往較為刻板和單一,作業評語只有簡單的優、良、差等,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潛力的發展。另外,教師在進行作業評價時,評價標準也往往是相同的,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評價,導致后進生不管怎樣的努力也得不到教師的認可。所以,缺乏科學的評價策略是當前語文作業設計的重要問題,阻礙了小學語文教育的推進和學生的發展。
語文是小學的核心課程之一。如果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基礎,那么語文水平自然就會提高。因此,在準備中文作業時,教師應注意針對基本的中文詞匯等訓練,使學生可以進一步審查和鞏固并達到靈活使用的教學目標,使得學生的語文水平自然得到改善。
例如,當教師準備課程時,學生可以每天組織一些新單詞和詞匯練習,以便學生逐漸積累和增強,以實現運用所學知識的教學目標。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進行隨機檢查,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檢查學生對新詞匯的掌握情況,從而快速改變設計課后作業的方向。
為了按照新的教學方式解決傳統語文教師作業煩瑣的問題,語文教師應重視家庭作業的豐富表達,消除內容乏味的傳統語文作業。小學生正處在喜歡玩耍的年齡,對周圍的新事物更感興趣,并且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豐富學生的表達方式,并通過作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還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差異創建不同水平的語文功課,以使語文功課不僅開放而且富有彈性。
例如,在課文《天鵝的故事》的練習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思考想象一下變成“破冰”天鵝的樣子,以及當斯杰潘老人回到原來的家中時會發生什么變化。想象一下,讓學生第二天在課堂上分組表現。這項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了解陌生的詞匯,還可以極大增強學生的作業熱情和語言能力。
為了提高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教學的影響力,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必須首先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在這其中,學生應成為教學的關鍵要素,教師應提高教學中文作業的影響力。分配作業時,應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以便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做作業來享受學習樂趣。另一方面,在放學后分配功課時,中文教師應根據班上學生的知識水平來組織任務,并照顧好基礎知識不佳的學生,做好激勵,以達到充分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為了解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單一的問題,教師必須要進行開放性作業的設計。首先要做到理念上的開放,要具有大語文觀,能夠對各學科的內容進行整合和探究,立足于語文教材,放眼課外。其次,教師要保證語文作業內容的開放性,在設計作業時注重語文新知和舊知的聯系,使學生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鞏固新知。同時,要將教材中的作業和課外的作業相結合,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探究語文知識在課外活動中的有效應用。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對于學生的作業要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語文作業的實效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將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結合起來,在課堂中營造和諧、寬松的評價環境。不僅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相對應的改進策略;同時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只要學生有所進步,就應該進行鼓勵和贊賞。如此,才能促使全體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促進作業評價質量的提升。簡而言之,作業在小學必不可少,并且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認識到家庭作業對學生的學習和技能發展的積極影響,改變學生的語言意識和觀念,并進一步優化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教師需要運用科學的設計和有效實施方法,使小學語文家庭作業成為真正有用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學習語文,并了解課堂學習的內容,以便完善語文學習和良好的語言知識。
學習語文就是為了將來能夠應用到生活當中去,生活為學生的實踐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更是小學生不能忽視的寶藏。小學語文的課后作業,也要與實踐聯系在一起。教師應該在設計作業的時候結合生活當中常見的事物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實踐創新的精神[3]。
例如,在教師教授學生以“父母的愛”為主題的作文寫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布置一道實踐性的家庭作業,再進行作文的寫作:請每位同學回家之后,主動打一盆水給爸爸媽媽洗腳或給爸爸媽媽捶背,觀察爸爸媽媽有什么表情,說說自己的感想。這樣的作業可以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當中感受到真情實感,比在課文上照本宣科有用得多,也為下一節課作準備。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學生個體化差異明顯,因為每個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的不同,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思想水平、學習習慣都大相徑庭。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視同仁,沒有因材施教,只會讓布置的作業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分層化作業設計的方法,分類布置作業。對于較好的學生,教師應該要著重創新,增加難度;對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降低難度,著重選擇作業的自主性,讓他們更容易結束課堂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教授完古詩之后,可以這樣進行作業設計:1.能流利、正確地背誦古詩,并能完整講述古詩所表達的感情;2.能背誦古詩;3.抄古詩三遍。對于較好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完成全部的3 項作業。對于偏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自主選擇2 項作業完成。這樣設計作業的形式可以讓各類學生都能夠很好地完成作業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
結束語:作為語文教學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業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更是鞏固課堂知識的最佳方法。小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對自身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目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采取適當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作業有效地發揮作用,不斷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