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禧
第一次接觸“新聞價值”這個概念,就有一個問題出現在我腦海里:到底什么是新聞價值的判斷因素?是不是只有足夠重大的事件才具有傳播價值?我們通常將新聞價值分解為時新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趣味性五要素,但世界上必定不會存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放之任何歷史時段均成立的共識。具體到新聞理論中,新聞的內涵和新聞價值的標準通常也必定會因為時空的變化、社會的發展而發生改變。
在課上,提出了一個新聞理論的變化觀點:從80/20法則到長尾理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理論革新?理論革新后,新聞傳媒業又會朝著何種角度去發展?此篇論文想以此為基點,來研究為何在新聞價值領域會出現這樣的變化,以及如何適應這樣的變化更好地完成傳播。
一些概念上的問題需要先明晰。什么是80/20法則?它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的。帕累托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市場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二八定律的內涵即是: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簡言之,二八法則的核心在于抓住主要受眾需求區域,把握主流。
在新媒體還未完全發展、傳統媒體占主流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新聞業內大多遵循二八法則來分析和判斷新聞價值。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因為本身傳播載體受限,所以在時間和空間上對于信息的輸出與傳達都具有限制性。因此,雖然受眾需求的市場很廣,但最終集中呈現的還是在那最必要的“大頭”上。
2004年10月,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文章《長尾》中第一次提出長尾理論:商業和文化的未來不在于熱門產品,不在傳統需求曲線的頭部,而在于需求曲線中那條無窮長的尾巴。這一理論的提出直接對傳統的二八定律產生了根本的逆反和巨大的沖擊。與二八定律恰恰相反,長尾理論的核心,在于把握小部分的積少成多。
簡單來說,大多數的需求集中在頭部,需求量大,我們稱之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個性化的零散需求。這部分差異化的、少量的需求會在需求曲線上面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在信息基數小的過去,這條“尾巴”帶來的價值遠遠不及占主流市場的“大頭”,因此許多媒體并不重視其發展和內在潛質。但如果信息數量呈幾何倍增加,所有非流行的市場通過數量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這個市場背后的產業效益,遠遠不能被之前的主流市場價值所估量。這個效益就是“長尾效應”。
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來臨,信息的傳播突破了時空地理的藩籬,交互的市場變得更加龐大。這給了新媒體發展一股春風,同時也是給傳統媒體的一記警示:在新的傳媒環境下,如果新聞消息還只是停留在“人人可看、人人需看”的大眾信息層面,注定在信息洪流的時代被淘汰出局,要想抓住風口實現轉型,必須挖掘隱藏需求的小眾市場,才是如今更應該實現的突破。
現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媒體轉向了“長尾理論”背后的這片廣闊藍海,在新時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新聞價值傳播和產業價值效益的雙豐收。
以時下最火熱的抖音段視頻APP為例做一個簡單的分析,抖音對每一段新發布的短視頻都會通過AI算法,根據五個數據量的標準進行推薦。假如你今天多看了兩遍園藝方面視頻,以后你的首頁推送上會經常出現相關園藝內容的視頻,正所謂“投其所好”,讓用戶不知不覺間會為此類型的視頻積攢流量。最終,當這段視頻被無數園藝愛好者發現,并點贊轉發到一定數量后,它就可以達到AI算法中的熱點視頻準值,這段視頻背后的需求就會形成新的熱點,被推向更大更普適的平臺。就像滾雪球一樣,這個過程勢必帶來資本的流動和累積,也許你在觀看此類視頻時,不知不覺就會在右下角附有的鏈接上下單了一盆盆栽。
細觀無數的流行趨勢,各類“網紅”物件走紅背后其實都離不開這一規律的“圈套”。抖音作為一個新媒體平臺,在數據匯總、分類、分析中發現潛在價值,然后將得出的報告及可行性建議出售給相應企業。這便是時下新媒體通過數字科技的依托,將“長尾”轉化為資本的二次變現的過程。
總言之,網絡技術解決了成本和規模的限制,在保證收益的前提下,滿足了更多受眾的需求。在這一切的背后,是“長尾理論”在當下新媒體環境下的全新實踐。未來還有無數的“長尾藍海”等待我們去開辟和挖掘,將新聞理論結合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在傳媒業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