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梅
(云南省大理市上關鎮第一初級中學,云南 大理 671011)
新課程改革雖然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許多農村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都不能得到提高,教育觀念落后,學生學習基礎差,這限制了兒童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農村初中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側重于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課程,而忽視了道德與法治等教學科目的重要性,學生的核心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不同步。作為農村的初中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道德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和社會價值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質教育強調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中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向導,首先要保持先進的觀念,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確的引導。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農村初中教師容易陷入應試教育體系的桎梏,缺乏以道德與法治為核心的教學方法,這使得大多數相關的教育教學仍然無法言說和深入。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及時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重視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德治和法治。以身作則,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為學生傳播正能量。
雖然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陣地,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課堂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陣地,也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舞臺。畢竟,上課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生的知識必須受到限制。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設法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還要關注課外學習效率的提高。
然而,在當前農村初中德育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的教學視野局限于課堂,對學生的課外學習關注不夠。這也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導致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質的培養受挫。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家長普遍重視子女的教育。一旦他們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他們就會把孩子送到城市上初中課程,這也導致農村初中生素質差,學習積極性差。他們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由祖父母照顧。他們只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缺乏對學生學習的有效監督和幫助。因此,大多數學生沒有學習的緊迫感,很難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此外,由于農村環境和條件的限制,許多學生知識面狹窄,對熱點新聞不感興趣,教材中的案例和熱點詞匯難以理解。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許多案例來自城市,這使得教師很難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來探討問題。
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但三者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籠統,不符合教學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多數教師注重道德理論的研究,忽視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滿足新課程目標的要求,讓學生理解“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卓越教學理念,以全面功利為基礎,以提高學生 入學率為教學目標,忽視了初中道德與法治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誤導了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方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關鍵是教師,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一支道德與法治高級專業隊伍,是推進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建設,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立德育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家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此,我們必須做兩件事:一是建設一支強大的專職教師道德與法治隊伍,建設足夠數量的高素質專職教師道德與法治隊伍。二是改善和提升教師道德與法治的主體地位。在學校層面,轉變教學管理和教學設計理念,在學校課程規劃體系優化和未來教師隊伍建設中進行德治課程建設,提高道德與法治在教師績效評價中的得分比例,在良好的評價或職稱評定制度下進行。
事物的發展過程相對較快,我們周圍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都在不斷變化,因此教師的教學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在德育與發展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進行創新的教與學,從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水平,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各種多媒體信息設備的應用,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積極提問,組織學生通過網絡等手段查閱教學內容材料。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將實踐生活與理論知識相結合。教師還可以組織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設置有效的教學問題,提高實踐活動的有效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注意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由于課堂的局限性,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較低,課堂氣氛相對沉悶。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我們應該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課件講解和普及相關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為學生創造了一種有趣的課堂氣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農村初中道德與法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相結合,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例如,在親情之愛 家的意味一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中欣賞以“親情”為主題的視頻,促進學生反思,讓學生了解親情的重要性,并敦促他們學會感恩。這種課堂模式不僅激發了農村初中生的情感共鳴,而且促進了情感教育,進一步提高了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
道德與法治是與生命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也是我們社會生活的基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過于依賴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導致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差。因此,開展生活化教學十分必要。教師可以聯系農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思考和分析。如有可能,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認知能力。
例如,在《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戶外實踐活動。我帶領學生在野外觀察大自然。河流、農田和藍天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我要求學生思考在這種情況下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加深對自然生態和諧的理解。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而且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由于對知識的理解不同而對知識的掌握有強弱之分。因此,教師應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作為團隊成員分配的標準,使學生的水平達到平衡互補的狀態。如果在理解上仍然存在差異,那么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另一個優勢,即學生可以在小組中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觀點,最終共同完成教師的任務。例如,在“走進法制天地”課上,由于農村學生接觸法律知識較少,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及時溝通。學生也可以在小組中討論他們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在每個學生的敘述中,相互疊加,學生們將越來越多地了解法律。
道德與法治學科原本是一門與社會實踐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很多內容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學生的個人經歷對于提高他們對課程的興趣和對材料的理解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進入社會和生活,大膽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書本知識觀察,分析和思考一些社會問題,參與社會討論,使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具有知識性,思想性,有趣又實用。
例如,在《維護秩序》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工廠、十字路口、銀行等地,拍攝秩序與混亂的照片或視頻,收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和其他信息?;氐秸n堂上,作者問道:這些材料對社會秩序有何描述?如果沒有秩序,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結合社會實踐,學生們分享他們所看到和聽到的東西。通過這些課外活動,學生們可以親身感受到,社會秩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
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二是優化教師的教學評價環境。我們應該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評價的主體,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評價。教師本身是自我評價的主體。教師通過自我反思,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及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教師為學生創造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教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為學生提供豐富有效的學習資源和材料,并以鼓舞人心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支持和指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營造研究型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在個性與個性的碰撞中進行討論、辯論、辯論。對于教師而言,學校應盡最大努力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評價環境,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真實性評價活動。測試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真實性。在評價中實現溝通與互動,在溝通中提高和完善自身,為教師實現自我發展和進一步提高專業素養的目標創造和提供條件。倡導和鼓勵課堂聽力評價教師及時、有效地向教師反饋,并給予教育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們解決存在的問題,為教師創造一個環境,充分發揮個人才能,充分發揮個人優勢,讓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勇敢,快樂,善于評價。
總之,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知識的獲得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的,這樣學生才能更穩定地獲得知識。要搞好“和”教學,農村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創造條件喚醒學生學習課程的意識,把學生學習課程的方式、課堂教學的主體傳授給學生,通過不斷調整和選擇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農村學校將像城市學校一樣充滿生機和活力。為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