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停
(河北省霸州市第八中學,河北 霸州 065701)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價值如下:其一,確保初中信息技術能滲透素質教育思想,有效改進教師的授課理念,為教學活動科學發展奠定基礎;其二,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出發點調整信息技術教學方案,為課外資源的聚合、開發、應用提供支點,使信息技術課素質教育水平得以提升;其三,教師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在研究新時代教育理念的同時增強專業素養,為教師攻克信息技術教學實踐難關給予支持。基于此,為提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水平,探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的前提條件是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以免學生在創新實踐中出現“茶壺煮餃子”的尷尬現象,就算腦中的想法再新穎無法利用信息技術予以實現亦是徒勞。基于此,教師要將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生創新行為融合起來,基于理實一體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認識Windows XP 系統”教學時,可鼓勵學生在瀏覽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操作鼠標、使用開始菜單、能關閉系統,還可依托該系統更換電腦壁紙或玩計算機自帶的小游戲,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成為一名“探險家”,發現更多教材以外的系統功能,在創新實踐中熟悉該系統及操作方法,繼而在輸出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在現實世界中無處不在,電梯控制、商場廣播、電商銷售等領域均用到信息技術,將生活場景與相關技術關聯在一起可帶給學生啟發,有效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常用應用軟件的簡介”教學時,可率先指引學生思考這些軟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情況,賦予這些軟件熟悉感,而后以“功能升級”為導向指引學生創想,挖掘常用應用軟件的潛藏價值,同時設計簡單的功能開發計劃,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創新能力的萌發與強化提供機會,突出學生了解、學習、應用信息技術的主體地位,例如教師在進行“輸入一首英文詩”教學時,可鼓勵學生從詩文創編、格式設計等角度切入加強創新,學生能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輕松自在,能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繼而使學生可不斷增強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在信息技術涌進教育、醫療、環保等領域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指導需具有綜合性,為學生利用多學科知識增強創新能力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綜合設置文字效果”教學時可率先創設情境,以“學校網站宣傳雷鋒精神”、“母親節賀卡設計”等主題為支點為學生創新、創想、創造提供空間條件,引導學生運用文檔修飾技能更好地詮釋主題,同時將信息技術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關聯在一起,賦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綜合性。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猶如種下一棵小樹苗,不僅要給它自由成長的空間,還要保障這棵樹苗營養充分,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可持續增強。例如,教師可以月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信息技術創意大賽”,引領學生運用所學技能大膽創設,教師從每月學生的參賽作品中評選優秀,并在校內網站、校園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展播優秀作品,對學生的創意成果加以肯定,使學生可積極主動創新實踐。因為“信息技術創意大賽”持續開展,所以能指引學生養成勤動腦、樂創造的好習慣,為學生提升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生動有趣是助力學生迸發創新熱情的有利條件,這就需要教師可在育人活動中引入學生有興趣、有共鳴、有想法的話題,為學生創新創造鋪平道路。例如,教師在進行“藝術字的制作”教學時,可從抖音、微博、快手等學生活躍度較高的網絡平臺上搜集有趣味性及代表性的藝術字,而后引導學生探討相關藝術字是怎樣設計出來的,為的是指引學生掌握藝術字制作方法,為學生自主創設藝術字給予支持。相較于教師直接講解藝術字制作信息技術,利用社媒平臺學生感興趣的藝術字作為教學案例更能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知識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喜愛的藝術字亦會引導其創新,繼而在興趣帶動下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2]。
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生活即教育”、育人為本先進教育理念外,教師還需以拔高學生創新能力為著力點優化教學理念。例如,教師可在素質教育理念支撐下注重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如信息社會責任、計算思維、信息意識等,其目的是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化提供幫助。除發展學科素養外,初中信息技術課上的學生還需增強合作能力、自學能力等素養,使學生能不斷提升創新水平。
以往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強調理論輸出的重要性,雖然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創設的機會,但與理論性的教學相比學生創想、創新、創造的時間較短且教師育人形式僵化,很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為解決上述問題初中信息技術教師需改進教學手段,有效擴寬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渠道。例如,教師在進行“課文圖混排”教學時可基于綜合性教學指引學生設計繪本,將信息技術學科的內容與語文學科內容、美術學科的內容融合在一起,鼓勵學生利用IT 技術及線上的資料大膽創編,而后在課上分享繪本創編成果。其中,學生運用多學科內容創編繪本的過程,就是增強個人創新能力的過程。因為每位學生信息素養、語文素養、美術等學科素養發展狀態各異,所以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在創新、創想、創作中掉隊,降低教師基于綜合性教學的創新能力培育質量。為避免出現上述現象教師可在指引學生設計繪本的同時啟動信息技術合作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實況劃分小組,通常每組成員由4 人構成,確保學生之前積極互動、充分交流、加強協助,在此過程中共同完成繪本創編的任務,組內成員合理分工還可有效利用課堂時間,確保每位學生均可參與到創新實踐學習活動中,繼而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發展情況進行評價,一方面可幫助學生反觀學習歷程,發現個人創新能力無法持續提升的阻力,如信息技術基礎薄弱、思維不活躍、很少與其他學生交流、創新信心不足等,這為學生調整基于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能力自主發展體系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在評價學生創新能力發展情況的同時教師可發現育人缺陷,如月度創意設計活動形式單一、信息技術課程開發低效等,這為教師以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加強教改提供支點。以信息技術課程開發為例,教師可將更多課外的內容引入課內,可組織學生參觀高新科技展覽館,了解新時代的先鋒技術,將展覽館的資源視為課程的一部分,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求知興趣,同時為學生創新、創造、創想給予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針對學生創意成果進行評價時要恰當措辭,留意初中生的內心動態,將初中生獨特的成長階段與教評改革關聯在一起,以免教師評價用語欠佳澆滅學生創新熱情,這就需要教師能把教學評價與激勵教育關聯起來,看到學生在創新實踐中的閃光點,如堅持不懈、善于運用多學科知識、樂于助人等,使學生能在教師的肯定與贊揚下更為專注的開展創新活動,能珍惜創新機會、自學信息技術、發展綜合素養,繼而提升初中信息技術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的育人水平[3]。
綜上所述,為使學生能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上增強創新能力教師要從教材著手探尋利于學生創新、創想、創造的授課支點,給學生機會利用信息技術創新,還要在信息技術課上推行持續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及綜合性原則,在此基礎上優化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手段、注重教學評價,繼而在完成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效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