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香
(晴隆縣融媒體中心,貴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61400)
經過兩年多的不斷探索與實踐,縣級融媒體中心在保質的前提下不斷進行創新改革,收效頗豐。但隨著“互聯網+”技術日益滲入到普通民眾的居家生活中,光靠主流媒體輿論的引導是遠遠不夠的。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不斷發生碰撞,如何進一步做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自然成為了縣級媒體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0 年11 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①。”在此之前,國家也一直出臺相關政策來為融媒體的發展保駕護航。在國家以及地方平臺的雙雙努力下,中央平臺的融媒體建設穩步推進,逐步實現了從媒體驅動到用戶核心,從淺層融合逐步過渡到內容兼容。
黨中央對于融媒體的戰略部署逐步從中央平臺向基層平臺蔓延,在整體布局的大框架下,不斷充實完善各部細節。從宏觀到微觀,從主干到支系,融媒體中心建設不斷深化發展,各縣級融媒體中心也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從而使得媒體融合工作得到全面發展。
面對“互聯網+”的全民網絡時代和5G 技術的到來,網絡可以說涵蓋了全民的日常生活,也因此用戶依靠智能手機來獲取新聞資訊。縣級融媒體中心也抓住了這一內層聯系,將信息資訊投放在移動客戶端口,比如微信公眾號推送,微博實時熱點話題討論,抖音短視頻的投放等等。縣級媒體逐步加強移動互聯網的宣傳力度,不再將互聯網視為小眾平臺,真正向其傾斜新聞資訊,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移動傳播矩陣。
融媒體的關鍵在“融”,旨在將新舊兩種傳播媒體進行融合,使受眾群體能夠更加快速準確地獲取信息,這不僅方便了用戶,也提高了傳播媒體的影響力。目前,各大縣級融媒體中心已經開始聯合打造融媒體移動矩陣,將紙質報刊、廣播電視、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視頻平臺等各類信息服務進行整合,從各個層面進行信息融合,打通各個平臺之間的信息壁壘,將冗長繁多的信息進行徹底整合,避免了用戶對待實時資訊接收不全面的弊端,徹底打破各個媒體平臺與世隔絕的播報方式,將各個領域形成合力,實現互通合作。雙方的互通合作,不僅避免了信息的重復以及資源人力的成本浪費,還大大節省了用戶獲取核心資訊的時間,提高用戶對平臺的黏性,對于傳播平臺和受眾雙方來說都是互利共贏的場面。
我們看到縣級融媒體中心取得的初步成果,也不能忽視當前各平臺存在的實際問題,想要縣級融媒體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就要正視現階段面臨的困境,比如縣級各媒體之間聯動效率低下、新媒體平臺創新乏力、內容同質化嚴重、新媒體相關人才稀少等等情況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縣級融媒體的發展。
縣級媒體在建設過程中由于某些地方還未建成融媒體中心的原因,廣播電視,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之間仍處在互不相通的狀態下,這就導致各平臺在日常運營時往往存在著傳達信息不到位或者重復信息的情況。各平臺之間沒有統一的信息互動平臺,這就導致了各平臺之間聯動效率的問題。在實際的工作中,各個平臺運營都會出現阻礙。
縣級融媒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其積極方面可以看到國家對于縣級融媒體建設的決心,而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對縣級融媒體的特殊重視,也導致了各縣級平臺對于上級媒體平臺的過分依賴,甚至直接在市級媒體以及政府宣傳部門拿稿。這也從側面看出盡管國家對于縣級融媒體建設十分重視而縣級媒體本身還并沒達到足夠的重視程度。輸出內容單一,形式陳舊,缺乏創新發展能力。很多縣級媒體只是起到了一個上傳下達的中間人作用,而對于本土地域文化特色、居民生活等都沒有進行深度挖掘和傳播,沒有針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進行開掘,新聞的產出往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抓不住用戶的好奇心,用戶對于新聞事件的了解和趣味熱點的接收往往通過市級或中央平臺就能直接獲得也直接喪失了對本地縣級融媒體中心新聞報道的興趣點。
由于“融媒體”還是一個新興名詞,從中央到地方,接受程度一定是逐層遞減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平臺的運營人員對于這一新模式注定是被動接受的,也因此很難滿足融媒體的發展需要。即使中央有心重視地方融媒體的進展工作,給出良好的數據平臺,也會因為運行平臺的媒體人抓不到瞬息萬變的融媒體機遇,而難以使融媒體平臺獲得飛躍性的發展。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媒體人或多或少都缺乏對于網絡傳媒的敏感度,對于網絡運營思維的創新,而且運營團隊青黃不接,人才流失嚴重。往往這些媒體人還需要身兼數職,掌管平臺的日常運營,也就很難在發展潛力方面貢獻力量。因此,縣級融媒體建設的改革迫在眉睫。
縱觀融媒體的發展,仍具有相當大的潛力。也正是面對此困境,縣級融媒體建設才有破繭成蝶的可能。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縣級融媒體建設的新方向。
融媒體建設是一個全新的模式,也難免使地方媒體接受不高,所以,加強對縣級融媒體的整體規劃,使各縣級平臺之間有統一的安排管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做好整體規劃,系統布局,建立完善的領導牽頭小組,各平臺之間形成有效聯動。成立應對突發事件預案,對緊急事件能夠各平臺協作,提高新聞報道的效率。實施責任追究制,將新聞任務落實到具體負責人手中,以此提高融媒體運營效率。
針對縣級融媒體創新性、動力不足的問題,加大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有力舉措。中央平臺給足融媒體發展的硬性條件,那么軟件方面更是值得縣級融媒體進行大力投入。想要擴大融媒體人才隊伍,首先縣級媒體應利用中央媒體提供的技術資源吸引人才,開展技術創新會議,引進專業人才。另外,不能僅憑提高薪資待遇來留住人才,還應采取競聘上崗,完善平臺獎懲制度,力求選拔全能型人才。人才隊伍的擴大,將為融媒體平臺注入新鮮血液,而青年人的關注點則更能抓住時下熱點,與用戶進行零距離互動,從而擴大融媒體平臺的影響力。
面對融媒體留不住用戶的情況,關鍵在于“內容”。以往縣級融媒體過多依靠上級平臺供稿,自然是喪失了新聞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因此,縣級融媒體不僅要在整體上進行調整,擴充人才隊伍,種種努力最根本是服務于內容。摒棄掉新聞稿件的“拿來主義”,融媒體建設不僅僅是各平臺之間內容的堆砌,而是資源的整合,真正發揮出1+1>2 的效果。縣級融媒體中心也是代表國家向用戶發聲,每一次發言都是時代的呼吸,因此縣級融媒體更應注重發掘新聞的深層內涵,不浪費每一次發聲的機會。縣級融媒體要自覺意識到自己的獨特地位,利用好自身接近人民的天然優勢對縣域內的自然風物進行適當開發與宣傳,成為自己的縣級融媒體建設特色。這樣不僅滿足了當地群眾對于本土生活文化的需求,也提高了用戶對于縣級融媒體平臺的黏性。
截止到目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已在全國各縣級基本成立,這其中有仍處在發展瓶頸期急需解決的“今天”,而有些縣級融媒體建設已經處在全國縣級融媒體發展的“明天”。無論各縣級融媒體建設在如今都發展到何種程度,都處在了國家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最后一公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今天不僅要如約走好這“最后一公里”,還要繼續堅持移動矩陣的規劃設計,秉承“內容為王”的原則進行正向輸出,同時要堅持不斷進行人才引進機制,注重地方區域特色,順應當地用戶需求,努力讓縣級融媒體中心站好基層媒體最重的一班崗。
注釋:
①《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