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清遠
(通化師范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1)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愈發重視精準扶貧脫貧這一戰略方針的實施,為了實現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建設小康社會,有必要將高校資助育人的積極作用發揮出來,加大對貧困家庭學生的培養力度,擔負起社會職責和使命,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群體,促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新時代人才。
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指的是學校資助無法支付在校學習期間基本費用的學生同時,要將人文關懷的理念落實其中,融入資助育人的新理念,構建起完善的資助育人體系,對學生落實思政教育,注重對學生精神上的扶植,促進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將育人措施實施到教育工作中。高校資助工作是由學校資助管理中心和二級院系輔導員共同落實的,由多元化主體共同組建起教育隊伍,包括專任教師、后勤服務人員、資助工作者相互密切配合,采取系統的育人方法,結合工作實際,對資助育人的途徑積極尋求新方向,拓寬新路徑,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難題,塑造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提升其綜合能力與素養。高校資助育人的目標是要培養出新型社會人才,要求人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資助工作具有育人功能,是實現教育公平目標的有效措施。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站在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員育人角度,構建起完善的資助育人體系,三全育人角度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落實了教育公平的目標,形成了資助工作互聯的新格局,這對于培養現代化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
全方位育人在高校資助工作的落實中是以“為黨育才”作為切入點,為國育人,為社會育人,尤其是近些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逐步深化,時代要求高校要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畢業生應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但是部分家庭經濟較為困難的學生群體受到了多種因素的限制,個人發展面臨著重重阻礙,例如成長環境、社會資源、經濟條件等,均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產生了制約,家庭困難的學生不管是在事業格局、自信心、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上,還是在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有著普遍的不愿與人交流、競爭意識薄弱、性格內向等特點,在人際交往、就業、學業等各個方面出現了困境。站在全方位育人的視角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實施改進了這一現狀,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方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在經濟資助的基礎之上,站在育人的高度和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成長需求,幫助困難學生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促進自我成長,實現全方位的發展,全方位育人視角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力保障。
全過程育人是高校資助育人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實現教育公平的依據,教育公平指的是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高校學生由于經濟原因的影響,發生失學的現象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十分普遍,我國在獎助貸勤的資助體系建設中發揮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避免了學生由于經濟原因失學的情況,但是高校資助工作并不以此為目標,而是要讓經濟困難的學生和其他的同學一樣,共同的成長,享受同等的教育和發展機會,更好地走上就業的道路,這才是當代資助育人工作的教育公平目標。全過程育人理念下,教育公平實施進程得到了有力的推進,在滿足學生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逐漸向著困難學生的發展需求轉移重點,將教育分配不均衡、經濟發展差異所帶來的不利因素消除,在全過程育人中更進一步的推動教育公平的實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開更廣闊的局面。
全員育人理念中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施更加形成了互聯新格局,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高校資助工作僅僅是由學校資助工作人員和輔導員進行的,缺少專業的人員配備,形成了資助工作形式單一、力量有限的局面,得不到各層面人員的高度重視。而全員育人則促進了資助工作互聯格局的形成站在三全育人視角下,將全員育人的理念落實到實際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實踐中,將資助工作存在的盲區打通,覆蓋到學院的各個領域和教育的各個環節,在各方面資助育人力量和資源聚集中,構建起全新的資助育人工作互聯格局,形成不同育人主體之間的相互協作,提高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高校在構建資助育人模式時,要站在三全育人視角下,構建起三全育人資助的新模式,結合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突破為學生提供經濟幫扶就能解決一切難題的陳舊觀念,將經濟幫扶作為連接育人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橋梁,構建起三全育人資助的新模式,實現育人和資助之間的相互結合,推動資助育人工作更好的良性發展,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在構建三全育人資助模式時,要始終將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全員育人的理念融入資助育人工作的實施中,創新三全育人資助模式。在資助工作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均要貫穿育人主線,將資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和利用起來,融入資助工作的開展和學生全過程的成長中,完善高校資助工作系統的功能,在思想上形成對學生的指導和引導作用,在生活上要關愛學生,站在學生的視角思考問題,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當出現學生心理問題時,要積極耐心的疏導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將全方位育人理念落實到實際,致力于實現精準扶困。以經濟資助作為基礎,重視資助工作這一開源工程,成立專業的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牽頭,由團委落實實際的工作實踐,完善小組成員崗位,主動爭取校友、聯絡校友,并且在企業、社會等主體的作用下,加大對資助工作的支持,建立完善的制度,革新傳統的資助工作觀念,建立健全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管理體制和資助體制,真正使資助工作落實到每一名困難的學子身上。可以在班級成立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小組,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由班級評定小組實施審核并上報學院,展開認定工作,從根源上幫助到困難學子,結合經濟資助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達到精準扶困的最終目標。
三全育人理念融合中,高校在構建資助育人的新模式時要強調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實施,形成多途徑、全方位育人的新體系,真正將多管齊下的措施實施到實際的育人工作中,實現全方位育人的最終目標。在三全育人資助模式的構建中,全方位育人作為縱向維度之一,明確了三全育人資助模式構建方向的核心所在,解答了培育怎樣的人這一問題,明晰了育人方向。全方位育人要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資助育人工作的實施中,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加強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力,形成良好的與人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在此技術之上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高校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正確的認知觀念。高校在構建資助育人模式的過程中,要始終強調全方位育人理念的結合,真正將多管齊下貫穿到資助育人工作實施的全過程當中,采取多種方式促進學生間建立起自我認知,強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實現自我發展的目標,提升自身價值。例如評獎評優、勤工儉學、助學貸款等,均是資助育人過程中能夠強化學生自我能力的有力措施,使學生能夠接受感恩教育,在勵志教育、自強教育、誠信教育中,成為高素質型的人才,具備良好專業知識水平、高尚道德情操與思想品質。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全方位育人理念、構建資助育人新模式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挖掘學生潛能,將學生的興趣愛好方向作為考慮的重點要素,促進學生的個性特征發展,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維護學生的主體性,強調自由發展的育人目標。
全過程育人在高校構建資助育人模式時,是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重點要素,全過程育人要強調各階段各環節的育人工作實施,突破重點,結合學生從入學初期直到畢業離校經歷的不同成長階段和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困境問題,有針對性地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成長需要,將育人主線貫穿到整個學生在校時期。資助工作的實施要實現全過程的貫穿,應加強對學生不同階段發展規律的精準把握,真正將精準育人和精準資助工作相互結合,落實最終的資助育人工作目標。全過程育人作為三全育人資助模式中的橫向維度,為育人工作的實施明確了具體的方案,高校資助工作要在構建新模式和實際的開展過程中,貫穿到學生成長發展的全過程,并且將育人和高校資助工作的開展全過程相互結合,從學生入學前、入學時、在校期間、畢業階段、畢業后,作為資助育人工作的全過程階段。加強對資助工作關鍵環節的把握,將育人資源挖掘和利用起來,提高資助育人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考慮到學生的成長全過程和學生處于不同發展階段時所體現出來的特點,要將經濟扶貧和精神扶智工作相互結合,提高育人效果。
在學生入學前期階段資助育人工作開展中,要加大對國家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并且在入學時將綠色通道拓寬,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幫扶,幫助學生共同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切實的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應以按需資助為原則,實現動態化的管理,通過科學的認定方式達到有效資助學生的目標。學生在畢業時期,應由高校的資助育人工作人員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援助,畢業之后,落實對學生的跟蹤回訪,真正將全過程育人的目標落實,抓住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關鍵點,有規律、有計劃的落實對學生的資助教育。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心理、思想上的困境問題,促進學生更好的身心健康成長與發展,這一過程中,要將各主體的教育作用發揮出來,齊抓共管,共同實現全員育人,打破傳統的育人觀念,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任課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后勤人員均作為資助育人體系中的實施主體,各部門之間相互協作,使資助育人的渠道逐步拓寬,將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效果凝聚在一起,強化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效性,完善高校資助育人的模式。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的辦學過程中,隨著辦學規模的逐漸擴大,有必要加大對貧困生的資助管理工作,落實高校的資助育人模式建設目標,積極響應國家精準脫貧的號召。從多個環節著手,將高校資助育人的積極作用發揮出來,站在三全育人的視角下,提高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水平,構建起完善的資助育人體系,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