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審計工作主要由審計工作人員完成,雖然現代化設備以及技術能夠提高審計工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但審計工作人員仍然是審計工作的主體。在高校審計工作中,審計隊伍的工作能力和質量將會直接影響高校審計工作的成效,更會對高校的長遠發展造成影響。因此,高校管理層應該明確新技術對審計工作的影響,并積極構建高素質審計隊伍。
網絡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種新興技術已經滲透于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校審計工作中也是如此。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為提高高校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奠定了基礎,但也為高校審計隊伍建設以及審計日常工作開展帶來了挑戰。如今,新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高校審計工作隊伍往往不能完全適應,在技術應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對于高校審計工作隊伍而言,學習和使用新技術,不僅是他們的工作需要,更是網絡時代審計工作的使命需求和環境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新技術將會成為高校審計隊伍建設有效性的重要指標,能夠同時掌握審計知識以及信息技術知識的人才將會更適合加入高校審計工作隊伍。
現階段,高校審計隊伍建設氛圍十分熱烈,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完善,并積極向信息化轉型。但在實際工作中,高校審計隊伍建設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綜合性人才缺失在高校審計隊伍中,大多數人都只能掌握單一的知識和技能,專業結構十分單一。現階段,只有極少部分的高校審計隊伍中擁有既具備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又具備信息技術專業知識技能的人才。而且,在審計工作隊伍中,管理專業人才也缺失嚴重。這種人才專業單一性、偏重性過強的局面十分不利于高校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人員編制配備不足高校審計工作隊伍的編制數量大多不超過10個,在高校師資、學生數量不斷增長,經費不斷增加背景之下,審計工作量劇增,現有的審計工作隊伍難以承受這樣的巨大壓力,以至于審計工作質效不高。
(三)審計人員工作能力差別大在實際工作中,高校審計工作隊伍的整體作業能力大多無法滿足審計工作的實際要求,內部成員間的知識水平、實踐能力、工作經驗以及學習進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在基于新技術的高校審計工作中,許多審計工作人員難以完成本職工作。
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審計工作質量,讓新技術在審計工作中得到更為普及地應用,高校應該基于新技術視角,優化高校審計隊伍建設方案,打造更具專業性、先進性、實踐性的審計隊伍。
(一)優化審計隊伍配置在建立高校審計隊伍時,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保證審計隊伍內的工作人員擁有良好的專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進而能夠為有效完成本職工作奠定基礎。在這一環節,高校應該先基于審計工作實際需要,對審計隊伍的編制進行明確,避免出現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為了能讓審計工作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相結合,構建審計工作隊伍時也應該優先選擇具備多種專業能力的人才。比如,高校可選擇兼具新技術與審計知識的人才擴充審計隊伍,基于復合型人才打造優質審計團隊等。不過,目前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大部分為單一專業性人才,他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都只集中于某一個領域,無法切實滿足新技術視角下的審計隊伍建設需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組建工作團隊時,應積極吸納審計、法律、管理、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共同建成一支擁有多方面專業素質的審計隊伍,并且通過同隊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配合,擴充他們的專業知識,使其擁有更為廣闊的知識面和實踐作業能力。總而言之,為了有效建設高校審計工作隊伍,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從數量、質量、專業、結構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考量。
(二)提高審計隊伍素質只有切實提升高校審計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才能保障審計工作的高效開展。而且,高素質的審計工作隊伍,能更快速地理解和學習新技術,應用新技術,使審計工作模式得以優化。為此,在實踐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從實際出發,不斷激發審計工作人員的發展潛力,積極構建高素質、高水平的審計工作隊伍。在此環節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比如,基于審計工作隊伍的共性和個性問題,提供針對性培訓,讓審計工作人員得以彌補短板,提升實踐作業能力;定期組織學習新技術、新理論和新方法,不斷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合理安排崗前和在職培訓內容,讓員工能基于培訓學習到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能等。高校在對審計隊伍進行培養時,還應該合理設計培訓考核制度,為保障和提升培訓質量奠定基礎。此外,在提高審計隊伍素質方面,相關工作人員還應該注重培養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要基于有效培訓和指導,盡力消除成員間的能力差異,讓審計隊伍整體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三)強化審計隊伍管理審計工作人員責任重大,但大部分高校的審計隊伍管理水平卻并不高,使得審計工作人員能力欠缺、態度敷衍、隊伍建設不完善、日常管理不科學等問題變得十分普遍,這嚴重降低了審計隊伍的發展前景,也讓高校的審計工作質量遲遲難以提升。為了能解決這一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應著力強化審計隊伍管理,制定更為完善、科學且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機制,為審計工作人員提供行為約束。在實踐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確立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提高校以及審計工作人員對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為有效開展日常管理提供輔助。比如,制定副校長負責制,由學校高層直接組織領導高校審計工作;建立校內宣傳機制,增強其他部門對審計工作的認同和配合度,為提升審計工作人員地位、提升工作處理效率奠定基礎。當然,在建設審計隊伍時,還應該合理設置激勵與懲罰措施,為提高審計隊伍工作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做好準備。比如,建立績效考核機制、責任人制度、過失罰款機制,并選用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為高校審計工作人員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使他們在工作中得到約束。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必須保證相關制度與國家、業內以及高校自身的管理制度具有一致性和協調性。基于完善的管理機制,高校審計隊伍的作業規范性、標準性和高效性必然得到提升,隊伍建設水平也將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高校審計隊伍存在人員專業結構單一、配備不足且能力差異大的問題,對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掌握程度也不高,嚴重影響了高校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為此,高校必須基于新技術視角,優化審計工作隊伍建設,做好審計工作隊伍的選聘、培訓和管理,使其切實發揮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