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渤昊 厲麗
(沈陽科技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7)
經濟發展中,要以傳統優勢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形成驅動經濟發展的最新動力。從發展機遇經濟方面入手,推動經濟全面振興。如今,我國經濟建設也進入到了新常態。本輪振興要大力推動新發展理念的普及與應用,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東北經濟建設,鞏固核心競爭力。文化因素在經濟發展中尤為重要,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東北的全面振興。
遼寧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是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要驅動力。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能夠提高創新水平,也可延長文化產業價值鏈,為文化創意及設計服務領域的深度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是遼寧創新發展的有利元素。遼寧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可加強供給側結構改革,文化產業發展中,供給側是重要的立足點,以向市場提供優質的文化創意產品為主要目標,以此推動遼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外,產業轉型、升級對文化產業向支柱型產業轉變也有著重要作用,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遼寧文化產業需要調整原有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分配方式,進而實現現代科技創新和文化融合的全新經濟發展模式,真正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科學、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
文化產業升級即文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能夠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創造更高的綜合效益。遼寧省十三五文化改革規劃中提出了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結構升級,在提升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同時,也高度關注文化產業發展效益。文化產業的創新進步對實現上述目標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可有效促進遼寧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
遼寧省實行文化強省戰略后,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同時產業規模明顯增大,綜合實力有所提升,文化產業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更為顯著。遼寧地區初步建立了科學可行的文化產業體系。文化產業中的四大主導產業同比增長20%,新建重點文化產業75 個,投資總額超610 億元。但是文化產業發展中依然存在明顯的問題,如發展模式過于陳舊,缺乏新的產業增長點,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等。據統計顯示,2016 年全國規模以上的文化和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破7%,東北地區的占比僅為1.2%,同比下降超10%,這也充分證明以遼寧為代表的東北文化產業處于發展的低潮期,遼寧文化產業也需要及時轉型升級。
相關部門需建立更加科學完備的管理機制,更加順暢的運行機制和行之有效的三級文化產業管理機制,組建優質的省級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并完善部門聯席會議機制,以此促進全省文化產業的統籌發展。積極組織文化產業管理部門干部參與專業培訓,鼓勵文化產業管理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將重點放在培養專家型干部上。充分發揮專家智庫及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研發多方參與的文化產業治理體系,進而優化文化產業統計工作,建立更加合理的文化產業動態統計和監測平臺,形成完善的文化產業統計體系,提供充足的專項資金,且加強事前補貼,落實獎懲機制,完善文化產業績效考核。
1.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相關部門要增強國有文化資本的綜合實力,促進文化產業業態創新發展,為文化企業兼并重組,擴大市場規模創造有利條件。與此同時,推動小微文化企業穩定發展,注重對內及對外的開放,與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地區共同發展。再者,加強遼寧自貿試驗區建設,于大連、營口和沈陽等地區建立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改變傳統的文化產品供給和生產模式,提高消費成績,這也可為文化供需平衡提供強大的驅動力。
2.秉承創新驅動理念
全面發揮創新的作用,改變傳統依賴資源的發展模式,推動創新發展,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目標,推動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促進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的全面發展。另外,注重文化企業設計、營銷、策劃和商業模式的發展創新,打造具有遼寧特色的一流文化品牌。
3.堅持社會效益優先原則
文化產業發展中社會效益優先原則尤為重要。始終堅持黨對國家文化事業的領導,并明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的總體方向,主動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以此彰顯先進的時代精神,以豐富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重要的文化資源,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1.創意設計業
立足推動創意設計,高效整合遼寧裝備制造企業設計部門,創建遼寧工業設計研究院和設計創意園區,促進設計服務和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加速遼寧制造向遼寧創意和創造的改變,建立完善的中國創新設計產業聯盟,并推動高等院校與創意設計機構的全面合作,提高東北創新設計產業聯盟建設水平,舉辦國際認可的創意設計比賽。
2.出版印刷業
促進出版印刷行業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將精品戰略落到實處,創造極具遼寧特色的出版品牌,推動數字、網絡、收集等多種新型出版業態的全面發展。同時要延長文化消費產業鏈條,促進全省印刷設備的發展升級,加快出版企業數字印刷改造,為數字印刷、網絡印刷和綠色印刷的發展提供優良條件,使出版印刷業由傳統的規模型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發展模式轉化。
3.文化會展業
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文化會展高端化、國際化和專業化建設,對具有強大發展潛力的精品展會采取完善的扶持政策,并采取全新的會展運作方式,充分體現文化會展交易功能,深度挖傳統節慶文化的意義與內涵。組織專業機構和人士研究與文化內容相關的衍生品,舉辦多種對外交流展會,組織多種對外交流活動,以吸引大批優秀會展企業入駐遼寧,或者也可將高端文創展會和論壇引入到遼寧的文化產業當中。
大力貫徹品牌戰略,加大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工藝的開發力度,在增加技術含量的同時,突顯藝術性。輔助遼寧特色工藝美術品品牌發展,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元素,推動皮影、剪紙和木偶等文化產業化發展。同時,發揮企業的集聚效應,高度關注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藝美術產業聚集區,高效利用當地美術名校的資源優勢,引入多種藝術和工藝美術工作室,從而促進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創新和發展。不僅如此,還要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具有現代化的特征。開發藝術教育、創作、交易、鑒定和會展等項目,使其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文娛產業規模化、品牌化和規范化發展是當今社會較為主要的發展趨勢。合理利用遼寧現有的文化資源優勢,促進原創藝術作品的開發,形成常態化演出項目,以此加強遼寧劇院聯盟建設。創建覆蓋范圍大、服務質量有保證且觀眾信賴的演出院線,同時引入多項先進技術,推動產業研發生產的全面優化和升級。娛樂場所也需與互聯網形成密切的聯系,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有效互動,進而推動連鎖經營的全面發展,實現標準化、品牌化和規范化的管理與服務。
現如今,文化發展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文化產業發展也是區域競爭的重要元素。基于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遼寧文化和產業也應該做到轉型升級,以創新發展為驅動力,從而加速遼寧文化產業的革新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