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晶
(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遼寧 沈陽 110161)
“十四五”時期將是數字鄉村全面“布局”和重點“破局”發展的關鍵階段,航天十二院作為“錢學森智庫”,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系統工程方法打造了數字鄉村建設的“十智工程”,推動數字鄉村建設邁向新的時代高度。近幾年,我國部分鄉村已進行數字鄉村建設的試點,主要做法包括推動鄉村網絡基礎信息設施建設、與專業技術單位或高校研究院合作探索、興起鄉村電商及直播帶貨、構建鄉村三維地圖等,實現了鄉村治理數字化,推動了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變革,不斷推進鄉村振興的實現。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
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國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想對新農村建設進行不斷的創新與推動,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就要科學合理的利用生產力。現階段由于互聯網+以及云計算和數字化等的全面發展進一步加快了數字時代在發展中的進程。在數字時代下,數字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所滲透,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多樣化的新產品與新模式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比較大的轉變。再加上國家也開始加快進行數字中國建設,數字中國建設屬于新時代的新要求,因此各項事業在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以及數據支持,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與進步,給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交往方式上獲得了比較大的轉變,另外在社會治理模式以及治理方式上也應該結合時代的需求進行不斷的創新與變革,這樣做的目的才能讓數字化技術積極的走進鄉村來,促進鄉村發展的基礎上,還能不斷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實踐形式。
為了能夠不斷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要對鄉村網絡信息基礎設施進行不斷的完善,特別是一些偏遠或者不是很發達的地區鄉村,應該積極的和通訊運營商進行合作,不斷推進以及普及幸存無線網絡建設工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全國鄉村網絡覆蓋率。現階段隨著5G 時代的到來,應該逐漸在鄉村推廣5G 技術以及農業、畜牧業等有效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鄉村農業以及畜牧業等一系列數字化轉型。探索5G 技術在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過程中的作用來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對一些新興的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推進與應用,例如:人工智能、遙感衛星等,另外還要積極的和當地在專業技術單位以及相關的科研院所等進行合作,只有這樣才能為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發展提供保障。
數字鄉村在建設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對鄉村的財政投入進行不斷加強,由于現階段鄉村網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的技術單位以及高效研究院等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屬于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通過積極引入科學技術人才,培養出具有專業化的信息激素人員等,這些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所以政府應該對數字鄉村建設財政投入進行加大,制定出符合數字鄉村建設的政策,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拓寬融資渠道,積極的吸引企業進行鄉村投資,進而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主要是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建設先進的數據基礎設施,形成萬物互聯和人機交互等網絡空間,同時還需要積極的圍繞著經濟和政治以及文化等,全面的統籌數字政務和數字經濟以及數字民生等內容,并且突出持續的安全,如果沒有安全,那么變沒有任何發展,需要實現大數據的基礎設施以及和諧技術,不然“數字中國”的自主權將會操之他人之手,發展越快越危險。“格物而致知,窮理而盡性”。只有把握科學意義上的數字里程碑,才能邁向數字中國的時代高度。更為重要的是,作為農耕國度,華夏先祖選擇將眼光凝聚于大地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數字化鄉村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保證數字鄉村建設工作可以得到順利開展。
結語:在數字鄉村建設下,通過互聯網技術能夠將鄉村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醫療、農業等方方面面的資源整合起來并建立資源數據共享的大數據平臺,對鄉村出現的問題進行檢測并及時反饋出去。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要求,要加快建設智慧農業,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數字鄉村-信息鄉村-知識鄉村-智能鄉村-智慧鄉村的躍升,是數字鄉村實現“強起來”飛躍的必由之路。現如今數字鄉村建設以千鈞之力、燎原之勢,正在成為經濟和社會變革發展的強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