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妍
(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營運事業部凱里中心,貴州 凱里 556000)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隨著時代的不斷創新和進步,當前的發展趨勢對共青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因此我國的國有企業要想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那么就要密切的關注相關的黨建工作,要不斷加強基礎工作的建設。
政治性是共青團的第一位屬性,國有企業共青團組織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必須堅決擔負起政治責任,向青年有效傳播黨的主張,把青年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建功新時代。一是必須突出黨的政治領導,加強對青年的政治引領。堅持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大力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二是堅持開展政治理論教育,做到學習貫徹全覆蓋。以學習型企業建設為重要平臺,借助微信、微博、知鳥等多媒體途徑和在線團課、座談會、培訓會、研討會等多元活動載體廣泛開展政治理論教育。旗幟鮮明地正面宣傳黨的主張,堅定不移地用黨的科學理論凝聚青年、引領青年,確保團員青年深入學習并學以致用。引導團員青年筑牢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堅定站穩政治立場,堅決地立足崗位、堅守職責、奮發作為。三是堅持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增強企業發展動力。以改革開放40 周年、新中國成立72 周年、五四運動100 周年和建黨100 周年等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以“青年大學習”“青年讀書月”“青年論壇”、主題團日、知識競賽等為載體,通過組織團員青年赴革命烈士陵園、革命博物館、革命舊址等紅色教育陣地接受“沉浸式”精神洗禮,加強團員青年革命傳統教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五四”精神。引導團員青年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激發團員青年的愛黨、愛國、愛企熱情,鼓舞激勵團員青年立足崗位創先爭優。
團員青年活躍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戰線上,愛崗敬業、敢于擔當。新時代國有企業共青團工作要努力為團員青年成長成才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共青團組織在企業創新管理和提升服務質量與水平的生力軍作用。
緊扣工作主線,把團建工作與企業經營管理中心工作相結合,打造先進青年新時代建功平臺。廣泛組織動員團員青年在為企業經營管理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發展中發揮青年活力獻計獻策,爭做創新創效、提質增效、干事創業的先行者和排頭兵。凝聚和帶領團員青年在技術革新、管理創新、流程優化、品牌開發、服務優化、功效提升等各個領域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在實踐中鍛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青年技能人才骨干,促進各類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以持續深入開展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號、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和青年崗位能手評選、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等“青”字號品牌創建為載體,鼓勵團員青年結合工作實際,從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最小問題入手,從優化標準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節支降耗等方面力求實效,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等技術創新活動。引導團員青年進一步提升創新意識和專業性技能,帶動更多團員青年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和鍛煉更多青年崗位能手,挖掘和培養更多的創建工作先進典型,激勵團員青年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積極投身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創效創優實踐中。
以企業精神文明創建為載體,通過完善志愿者招募、管理、宣傳等制度,持續做好志愿者注冊工作,規范志愿者隊伍建設。積極組建網絡志愿者隊伍,加強對青年志愿者資源的有效整合,引導團員青年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不斷創新志愿服務形式,打造志愿者服務企業特色品牌,引領團員青年投身于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廣泛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扎實開展“講文明樹新風”“倡導八不行為”“我們的節日”“文明餐桌”“文明交通”、網絡文明傳播、植樹護綠、無償獻血、扶貧濟困等社會性、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公益活動。
共青團作為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必須堅持以青年為本,密切聯系青年,把服務青年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團員青年搭建學習提升、施展才華的舞臺,竭誠服務團員青年成長成才。
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結合團員青年的優勢特長,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青年素質提升項目。積極創造條件,深入開展“師帶徒”活動,通過“學幫帶”的形式組織業務負責人及業務骨干為團員青年進行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內訓,邀請外聘講師、專家開展專題培訓。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鼓勵團員青年積極參加各類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資格考試及專業技術培訓,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人才儲備,充分發揮團員青年在各自崗位上黨的助手和排頭兵作用。
積極搭建團員青年上下、內外溝通平臺和機制,通過組織團員青年到江西井岡山、延安革命圣地、龍巖古田會議舊址、永泰塘前鄉官烈村中共福建省委舊址紀念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馬江海戰紀念館等地參觀學習,拓寬團員青年視野,陶冶情操。以與機關企事業單位、關聯行業企業聯誼交流活動為契機,豐富團員青年社會閱歷,拓展交友,提升素質。以青年讀書分享會、心理沙龍、團建活動為載體,加強團員青年的溝通交流,舒緩工作壓力。
黨建帶團建是共青團建設的光榮傳統,是在團的建設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出來的成功經驗。團的建設是黨的建設的一部分,全面從嚴治黨必然要求全面從嚴治團。
堅持黨建帶團建,完善團委工作機制,深化團支部品牌創建。建立健全團的有關工作制度,為團組織的各項工作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做好團員青年基礎統計、規范團費收繳管理等基礎性工作,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提高團組織的創新能力,積極推進數字共青團建設,善用新媒體,擴大團員青年的參與度,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以創建“五四紅旗團委”“五四紅旗團支部”為載體,在創建中不斷加強和改善團組織自身建設,更好地發揮共青團的組織功能。
團干部是做好國有企業共青團工作的踐行者。要牢記習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標準和對團干部提出的“堅定理想信念、心系廣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錘煉優良作風”重要要求,著力團干部思想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加強對團干部的教育培養。引導團干部自覺忠誠黨的事業,熱愛團的崗位,把成長的立足點放在為黨盡職盡責、為青年盡心盡力上,不斷提高團干部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和崗位技能,讓黨放心,讓青年滿意。
嚴格團員教育管理,嚴肅團的組織生活,嚴明團的紀律。不斷完善團員學習教育制度、基層團組織生活制度、團員評議制度,提高“三會兩制一課”實效,引導團員青年不忘跟黨初心、牢記青春使命。適應青年特點,積極運用新媒體和文化手段,有效利用網絡宣傳教育陣地,推進學習型團組織建設。在廣泛開展青年職工書屋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企館共建等活動,廣泛建立青年微信、微博、QQ 群等宣傳教育陣地,不斷加強團員隊伍建設。
要不斷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學會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網絡技術來從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要學會采用科學的考評機制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最終發揮出企業共青團工作在發展中的作用,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