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昀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7)
由于近年來農村的污水處理對人居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政府也開始著重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的開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下,結合了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行動,加大對污水處理問題的關注,提高處理力度。根據相關政策的推出,以下對農村污水處理的現狀進行了簡要分析。
由于農村具有分散性不集中等的居住特點,自然環境以及地理位置都較為復雜,尤其受到了經濟發展的影響,導致了沒有固定的收集污水裝置,無法采用城市中常見的市政管網的統一收集方式。大部分農村居住的人們,通常將污水直接排放到屋外或者農田土壤,以及附近的溝渠地面等,間接或直接的導致了環境的污染。除此之外,還由于農村普遍經濟不發達,導致了大多數青壯年選擇外出工,常駐農村的人口數量較少,排放的污水總數較小,且用水時間較為一致。再加上農村大多數處于較為原生態的地區,水中的有機物濃度較高,排出的污水可以循環利用,有害物質較少。并且水質以及污水排放的量,也隨著各農村地域的發展情況和生態環境,以及地形氣候和村民們的用水習慣等各個方面的影響,而具有地域性的差異。[1]
污水大多的來源都為生活用水的排放,以及工廠的運作之后產生的廢水和含有有害物質的污水等,農村的污水組成部分大多數為生活污水。由于農村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了農村的污水排放主要來源于廚余污水,洗滌污水及排泄污水這三個方面。由于沒有較好的收集方式以及先進的生活設施,導致了農村在排放以上污水的情況時,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破壞了當地的環境,同時也會滋生細菌病毒,導致人體健康產生危機。
雖然大力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然而普遍的經濟水平仍然較低,市政用款多用于建設其他可持續性發展經濟項目,以及投入其他更為嚴峻的問題,用于污水排放的資金投入較為短缺。在農村污水處理的過程中,沒有資金支持相關污水處理設備的引入,就算已經成功建成污水處理廠,也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人才的引進以及維護日常工作,導致了建成的污水處理廠經常被擱置。[2]除此之外,農村由于地形繁雜,排水管的系統無法安裝進居民家中,無法與污水處理廠相互配合工作,導致了相關的排水系統無法正常使用。
在處理污水排放的過程中運用到的相關設備以及處理廠的日常操作,需要由具有管理經驗的人才管理,并具有相關專業知識技能的操作人員進行操作,才能合理保障污水處理廠發揮最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條件較為落后,導致了許多先進的管理人才以及技術人員不愿到農村從事相關行業。使許多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只能由當地的村民以及年齡較大的人員進行管理操作,還有部分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只能擱置,大大浪費了資源。
由于在設計污水處理廠的過程中,按照了城市建成的經驗,導致了在設計污水處理廠建設方案的過程中,使管網鋪設的長度超過了農村污水排水量的需求,在建成過程中忽視了農村污水排水量較低的特點。污水處理廠在運行過程中造成了資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費,所以間歇性使用和運行成為了農村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特點。由于建設投資的資金費用較高,導致了資源的浪費,需要合理規劃污水廠的建設方案。
在建設污水處理廠的過程中,沒有對當地的排水特點進行前期的調查和研究,導致了在項目規劃時統一實行了同一種處理方式和技術。這就會導致項目在推行過程中忽視了各方面條件的不同,可能會產生無法適應污水處理廠的排水方式。所建的污水處理廠無法有效的排放污水,致使資源的浪費以及污水的二次污染,造成反效果。[3]
由于投入的資金成本不足,在籌備污水處理廠設置過程中,會產生需要眾籌購買建成的情況。然而由于村民們的收入普遍偏低,并且不具備環保意識,不支持和不積極響應政府的決策以及項目籌款。由于村民不主動,不積極,導致了污水處理廠建成緩慢。除此之外,村民對于污水處理長期建立起的傳統觀念,以及生活習慣,無法在一朝一夕中進行改變,仍然使用不健康不合理的污水處理方式,使污水處理系統閑置,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為了使污水處理設備最大化的節省成本資源,在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采用新開發的科技工藝來進行污水處理廠設備的建設,大大減少設備建設的資金投入,還能提升設備的安全性以及效能。國家鼓勵科技創新,通過人才的培養開發新型的污水處理方式并優化升級相關設備,保證污水處理系統設備在建成后,不僅優化設備及工廠的處理效率,也使得設備功能得到提升與優化,還降低了建造成本以及后期維護成本。
在污水處理廠推行了新工藝之后,簡化了科技設備的使用過程,解決之前操作相關設備時復雜且步驟繁多的問題。如此便解決了無人到農村進行相關行業的就業問題,只需要當前負責的人員通過簡單的培訓實現機器的無人化操作。政府需要積極的引導簡化農村污水處理廠的管理制度,并鼓勵相關科技的展開以簡化管理制度,并將新工藝運用到污水處理廠中,節約人員與資金的成本。與此同時,在簡化管理制度的情況下,要結合每一個農村的實際情況,根據村民的意愿,提出相關的制度,優化污水處理相關的規定。不僅在建設污水處理廠過程中起到指導作用,具有規范化標準化的指標,也避免許多矛盾和問題產生,使污水處理廠更高效的運作。
在建設農村污水處理廠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員與資金,且由于農村土地鋪設管道的范圍大,再加上地形地勢的各不相同,為了落實排污管,應用到每一戶村民家中,需要攻克在每一戶村民家中安裝排污管的各種不同的困難。所以在農村中建設污水處理裝置,經常出現工期時間長、進度慢等問題。采用規范化的處理,用設備化裝置來加快工期進程,并且采用設備裝置建廠的過程中,安全系數更高,更能攻克難關。[4]因地制宜,選擇污水處理方式和設備的應用,實現低耗能、高效率的污水處理。并且減少了資金投入的壓力,大大節約了成本。
新型農村的建設和改革,人居環境的整治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農村的基礎素質水平低,農民對于污水處理的認識較為淺薄,由于常年的生活習慣積累出了許多不規范以及不健康的污水排放方式。需要相關部門積極的引導農民使用污水處理系統,用更高效、更健康的方式處理污水,并進一步的提高環境整治以及村民的健康指數。除此之外,在前期進行污水處理廠建設籌款時,也需要相關部門積極進行科普,讓村民積極支持污水處理廠對生活帶來的方便快捷,并組織村民進行款項的籌集,或者投入自身的能力,共同努力解決農村污水處理問題。
綜上所述,由于大量的污水污染源來源于農村,需要及時的整治和關注農村污水處理的問題。隨著鄉村振興的政策推出,國家大力支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根據每一個農村具有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進行污水處理廠建設,并且采用最新的工藝和技術建設,進一步的采用效能高投入低的節能環保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