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蓓蓓
(銀川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寧夏 銀川 750000)
引言: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在許多結構上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如今無論是民用建筑還公用建筑所采用的大部分原料都還是混凝土材料。因此,混凝土質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施工過程中究竟有哪些質量控制措施,而又能怎樣才能進一步提升其施工質量,正是本文的寫作目的所在。
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需要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材料,而一些現代型鋼材結構的建筑或多或少也會有用到,因此如何對其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控制,無疑成為了其整體建筑質量控制的關鍵。具體措施是在混凝土進行生產時,除了要對其強度進行檢測外,相關人員還要對混凝土的含泥量做到充分了解。這一過程中要格外關注砂石含泥量的變化,如果其含泥量超出了所要求的標準,則應該將情況立馬反映給生產部門。如果這期間砂石的含水量太高,可以使用烘干法來降低其水含量。而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注重對水泥強度的波動變化,而為了防止其水泥活性的變異,可以借助膠砂強度試驗的方法來進行測定,然后根據水泥的活性以及砂石含泥量來對其混凝土的配比進行相應的調整[1]。為了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強度,其原材料務必要達到相關的施工標準。
混凝土配合比的確定不僅要滿足其相關的指標,而且還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試驗才能得出,在設計階段還要指定其施工標準和確定施工工藝,審批通過后才能執行。而其配料單的審核一般是項目總工來進行簽發,其配料單一旦簽發,嚴禁擅自對其進行更改。如果混凝土檢測過程中發現配合比不正確,其出現問題的混凝土要強令禁止進入施工現場。
在攪拌設備以及運輸設備的選擇方面,一定要以具體施工量的大小來進行衡量。并且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機械設備的檢測和維修,確保其施工時不會受到設備性能以及故障的影響,并且還要配備專門的維修人員。尤其是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前,需要對相關設備進行嚴格的檢驗。同時為了保證其混凝土施工的進度,還應該做好混凝土材料的供應工作,使整個項目始終能順利進行下去。
1.混凝土控制要點:要確保入機拌和量在其攪拌設備額定容量的110%以內,一旦超過這個標準,不僅攪拌過程的質量會出現問題,而且對于機器也是一種損傷。相較于正常的混凝土攪拌,加冰混凝土攪拌的時間應當在正常標準的基礎之上延長大約30 秒。此外在攪拌過程中還要注意對骨料的含水量定時進行檢測,在其摻和料的使用方面應當采用干摻法,在摻和時要注意必須拌和均勻。而出現以下情況時,其材料應當嚴格禁止使用:一是配合比運用錯誤,二是在對混凝土進行配料時,一些材料配置過多或是出現漏配,三是拌和不均勻或是還夾雜著生料,四是混凝土的坍塌度不符合標準。
2.運輸中的注意事項: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要注意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由于混凝土容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應當對其進行一些保溫處理,為了避免太陽的照射升溫,可以對其進行遮擋。同時還要保證運輸期間不會發生離析、漏漿、泌水等問題。對于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顛簸或下落,應當對其設置一些緩沖、緩降措施,防止其骨料出現分離的情況。如果運輸設備在運輸時出現故障,應該及時進行維修,避免時間拖延過長而使混凝土出現初凝的現象。
在確保混凝土配合比正確、原材料質量達到標準以及攪拌均勻之后,就要進行其主要的一個環節——澆筑振搗。在其澆筑成型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外表有沒有細縫、孔洞的產生,如果振搗不實便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而如果有細縫與孔洞的存在,就會給混凝土的質量帶來問題。而振搗環節一般是質量問題高發階段,相關的人員一定要對這一環節保持足夠的重視。同時,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確保其振搗的質量。
1.入倉鋪料
在入倉鋪料的過程中,目前通常比較流行的方法是平澆法,具體操作是從邊緣開始進行有層次地鋪澆。在進行鋪料過程中要對其厚度進行綜合的考慮,包括設備性能的影響、混凝土的含水量、以及骨料的強度、甚至是周圍環境的溫度也要進行考慮。對于施工過程中的間歇時間也要得到嚴格的控制,如果間歇時間過長,混凝土就會出現提前進行初凝的現象,就會使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受到影響。因此施工間歇時間應當根據其初凝時間來進行設置。
2.平倉與振搗
在鋪料環節成功完成后,則應立馬進行平倉,然后再對其進行振搗。在這一過程中,有些施工隊伍會用振搗過程代替平倉,這樣做明顯是不對的,也是嚴令禁止的。振搗的時間一般以粗骨料不再顯著下沉為準,在振搗時還應保證其振搗均勻,結構密實,避免過振、漏振的現象發生。除此之外,在進行澆筑過程中如果其初凝面積過大;澆筑時氣溫超過規定標準,并在一小時內無法調整至合理范圍;出現大雨等天氣的時候,其澆筑過程應當立馬停止。
3.澆筑時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澆筑環節時,對于其埋石量、與埋石大小都要嚴格地進行控制,同時還要確保埋石與模板之間的距離保持在標準范圍以內。在澆筑環節完成以后,還要對其進行遮蓋處理,一是為了保溫,避免太陽光的照射,二是為了防雨,避免雨水的沖刷。此外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混凝土應當按照報廢來進行處理:一是混凝土材料的配置錯誤以及振搗時不密實。二是高等混凝土部位是采用的低級下料。三是初凝時間過長,或是凝固時間超過標準的混凝土料。
1.混凝土養護
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還要對其進行相關的后期養護工作,對其適當地進行澆水,然后將其覆蓋起來。而在養護過程中也有著相關的規定:首先在澆筑環節成功完成一天后,要對其進行澆水處理,維持其表面的濕潤,然后再用麻袋或塑料布對其進行覆蓋。其次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一般不能少于兩個星期,其具體時間的確定要基于混凝土材質與實際環境溫度來進行考慮。最后澆水工作一定要持續進行,具體的澆水次數要根據其濕潤程度來進行確定。
2.拆模
拆模時間的確定一定要基于周邊氣溫、混凝土材料的強度、以及設計的要求,一旦拆模時間過早或過晚都會對其強度和使用壽命造成很大的影響。一般對于非承重模板而言,其強度一般達到2.5Mpa 以上,并且其表面和棱角不會因拆模而出現損壞時即可對其進行拆模處理。而對于承重模板來說,則應該到達規定的標準之后才能進行拆除。
除了上述施工過程的控制措施外,想要進一步提升混凝土施工質量,還需要完善相關的組織體系。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不斷運用現代先進的施工技術,并加強相關的產品研發,建立以提升企業形象為目的的行政管理體系,運用技術水平來促進其混凝土施工質量的提高。其次就是要完善施工過程中的監督體系,加強監理單位的參與度,確保其施工達到質量要求。最后便是確保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充分落實“三驗”與“三檢”等相關程序。
首先設備的性能是其質量控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因此在施工開始前,要加強相關設備的檢測,對其進行調試運行,保證實際工作過程中的正常運行,避免因設備原因造成施工的中斷或質量問題的出現。其次便是人員因素,除了要加強相關培訓提高其綜合素養外,還要明確相關責任的落實,確保其相關操作的規范性。最后便是材料因素,要確保其材料的質量符合所要求的標準,盡量選擇質量高、色澤較好、質地堅硬的材料,在其采購與進場階段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測。只有滿足了上述相關要求,才能使混凝土施工的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想要提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就必須保證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都能按照相關要求來進行、促進新產品的研發、加強監理的參與、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落實施工責任、以及加強材料和設備的檢測力度。相信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加入,以及施工管理體系的逐漸完善,未來混凝土施工的質量將會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