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紫勁
(星海音樂學院紀檢監察室,廣東 廣州 510000)
2015 年 9 月,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調研時首次提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2016 年教育部黨委與中央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也聯合發布《關于高等院校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了教育領域對于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目標與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實踐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指明了方向。各個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根據《指導意見》要求,積極開展針對“四個形態”的探索,但在高校摸索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政治思想淡薄,高校紀委監督不到位,在一些敏感領域如招生考試、招標采購、基建工程、人才引進、師風師德等方面,仍然存在廉政風險,違法違紀事件頻發。為此中央、省紀委都在不斷探索有效的監督執紀方式,且不斷推進高校監察體制改革,明確高校紀委職權,將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融入到高校日常工作中,為建設廉潔大學提供了路徑支撐。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第一種形態就是黨內關系要正?;?,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此形態重點在于使各級黨組織負責人認清自己的主體責任,除了對自己管轄范圍內黨員干部的日常工作進行監督外,同時也要關注黨員干部“八小時”外的生活作風。第二種形態就是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此形態重點要正確把握“大多數”,對違反紀律的行為,要根據違紀行為的情節、性質、后果以及對方的認錯態度,依據黨紀法規做出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相對被重處的違紀黨員而言,此類情況應該成為“大多數”,這也體現了對黨員干部從嚴管理,防微杜漸。第三種形態就是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做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此形態的特點是對于那些已經涉及嚴重違法的干部要依據紀律規范進行處理,對于那些造成惡劣影響的黨員,要從重進行處理。第四種形態就是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少數。最后一種形態對于那些涉及違法犯罪的行為進行立案審查,通過發揮嚴懲少數來威懾大多數的作用,達到法紀銜接的效果。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作為擔負一崗雙責的黨委以及基層黨組織負責人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運用“四種形態”的重要性及效果,對于黨員干部中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不善于運用“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來進行提醒糾正。《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提出黨委在黨內監督中負主體責任,書記是第一責任人。不少高校的黨委領導班子不夠重視“第一種形態”在監督執紀中的作用,不能有效踐行“第一種形態”,對自己分管的黨員干部出現輕微違紀問題,聽之任之,不批評、不談話,錯失有效治療時期,導致在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一些二級黨組織負責人也對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主體責任缺乏足夠認識,認為既然是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那就應當是紀檢部門的專職,能不管就不管,能少管就少管,混淆了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割裂了紀委和學校黨組織之間的關系,弱化了各級黨組織對黨員干部監督管理手段和作用。
(二)紀檢干部對運用“四種形態”心有顧及。不少高校存在“圈子文化”,熟人社會問題嚴重。據調查,許多領導、教職工之間存在姻親、血緣或者地緣等親密關系,盤根交錯,錯綜復雜。因此不少紀檢干部為了在工作中不得罪人,給自己惹麻煩,對一些違紀行為不敢大膽進行監督和制止,充當“老好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對監督執紀工作的落實造成漏洞。
(三)紀檢干部的能力素質沒有完全達到“四種形態”要求。高校紀委作為監督主體,對“四種形態”政策研究不夠深入,不能準確把握“四種形態”之間的邏輯關系,執紀手段較為單一,不能融會貫通運用談話函詢、誡勉談話、書面檢查、組織處理等方式。對重點監督對象如招生、人事、基建、采購招標等部門存在廉政風險點缺乏針對性提醒。有些紀檢干部對案件定性量紀上存在偏差,尺度把握不準,識別和處置問題線索能力不強。比如如何在沒有掌握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就細末小事做好談話工作,如何在信息量不足的情況下分辨惡意中傷和違紀苗頭,如何精準研判違紀和違法行為定性等,以上這些情況如果不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熟練掌握黨紀條例,政策把握能力、高超的談話技巧等綜合能力,就會降低監督執紀的精準度,降低運用“四種形態”懲治腐敗的效力。
(一)加強教育和宣傳力度,提升思想認識。壓實監督責任,強化組織監督、政治監督的效力。高校紀委要抓早抓小,分目標、分階段、分主題的開展黨風廉政教育、紀律教育、警示教育。要強化兩個責任,要摒棄“把紀律挺在前面就是把紀委挺在前面”的錯誤做法。“知責明責才能履職盡責”,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既有紀委的監督責任更離不開高校黨委的主體責任。牽住各級黨委主體責任“牛鼻子”,種好“責任田”,形成知責、傳責、督責、問責機制,切實將踐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責任分解到高校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責任的問責機制。
(二)加強制度建設,為踐行監督執紀提供保障。要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各項制度,有效約束和規范干部的權力運行,健全約談、函詢、誡勉談話、民主生活會等相關制度,強化黨內監督,切實用紀律規范和管住廣大黨員干部的言行。要加強紀檢監察與組織、人事、審計、財務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推動黨內監督向基層延伸。建立干部廉政檔案、個人事項報告制度,通過定期核查干部檔案、個人事項報告、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和民主評議等方式及時發現問題線索。建立健全紀委委員和二級單位紀檢委員工作職責和紀律制度,充分發揮紀檢委員“探頭”作用,加強對學校二級單位日常工作監督。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三)加強自身建設,打造紀檢監察“鐵軍”。高校紀檢隊伍的履職能力關系到高校監督工作的質效。一是選優配強,把好“入口關”。嚴格選調錄用程序和紀律要求,做到“四看”,看品行、看能力、看心胸、看業績,認真落實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寧缺毋濫,對不符合準入條件的堅決不予進入紀檢監察系統,重點選拔具有法學、審計、經濟等專業人才到紀檢隊伍中。二是突破“熟人社會”監督難困境。探索優化頂層設計和機構配置的路徑,可以考慮從頂層設計中將高校紀檢監察人員、機構設置等由省紀委統籌安排,打消紀檢監察干部由于怕被打壓報復而不敢監督的疑慮,建立紀檢監察干部交流機制,疏通出口,增強紀檢監察機關活力。同時,高校紀委應該突破畏難情緒,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精力做好監督執紀工作。三是提升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開展針對性的執紀業務能力培訓,組織安排基層紀檢監察人員外出學習交流,更新觀念。調整不適宜紀檢監察工作的干部,積極推薦優秀干部到上級紀檢監察機關跟班學習和以案代訓,提高紀律審查和處置違紀案件和職務違法案件的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