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慧
(河北省科學技術館,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各地區的科技館在各類工作及活動的開展與落實過程中取得顯著成效,如科學知識普及和群眾科學素養提升等。但是依然存在亟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有缺乏信息化建設意識以及開放性不強等,需要科技館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及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及時解決,為自身的有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新視野環境下,需要加強對科技館主要性質的分析。科技館屬于開展科普教育的重要場所,對民生發展及科學教育而言,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科技館的主要建造目的是為了讓人們通過相對較為直觀的視覺感受以及互動體驗,樹立正確的理性思維及科學理念,讓人們的好奇心得到激發和滿足,鼓勵其對科學領域進行學習和探索,讓人們的科學知識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過科學素質的培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及世界觀,針對科技館的教育理念而言,需要人們具備清醒的意識,全面了解和掌握科技館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幫助科技館擁有更加飽滿的發展活力。
科技館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具備較強的發展優勢,主要包括擁有豐富的科技設備、科技理念、科普場所以及科技專家等,各種豐富的資源為其穩定發展提供重要支持。通過對以上優勢資源的整合及利用,能夠讓此類資源的實際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在新視野下,經濟建設水平逐漸提高,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制度環境的變化為科技館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在面對新的任務和形勢時,需要對科技館的發展優勢做好正確分析,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相關部門應該積極改進工作作風,對科技教育意識進行有效強化,促進科普活動的多樣化構建,加強對科學精神的弘揚,提高對公眾創造力及想象力培養的重視,從全新的角度出發,為科技館帶來新突破。
科技館的主要發展目標為做科普教育的龍頭行業,同時成為科技成就的重要展示窗口,讓公眾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提高,加強對科技發揮在那相關科普文化的設施的了解,為科技交流以及科普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基礎場地及平臺。在新時期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提出創新驅動理念,不斷推進和落實“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政策,各地區不同級別的科技館應該積極響應政府部門號召,加強社會基礎的建設,用于面對新發展形勢。科技館應該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明確科技館的實際定位,提高對“全國科普日”以及“流動科技館”的重視,讓相關發展理念能夠深入人心,為各行業的發展創設良好的科學環境及發展氛圍,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
為了讓科普教育擁有夯實的基礎,需要不斷加強科技館場館的建設。同時要求科技館建筑具備簡潔、新穎以及現代化特點,融入科技元素以及地方特點,在此基礎上加強成本控制。在國內多數地區的地級市以及部分縣內都有科技館的建造,為了提高自身面對挑戰的能力,需要提高對科技館全覆蓋的重視,讓科技知識得到全面普及。各地區政府部門需要加大資金及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詳細且專業的調查,做好規劃設計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讓科技場館的日常維護及管理得到完善,為科技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讓科技館的建設工作擁有合理依據,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技館規范制度。針對不同級別的科技館,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和基本需求,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例如構建社會資金的吸納以及管理制度,還有人才挖掘及培養制度等,同時需要制定符合規定標準的《科技館工作守則》,通過制度的建立和落實,使得工作人員的行為得到約束,讓相關工作的開展更加規范化及長效化。
為了營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圍,科技館需要加強自身的文化建設。對于科技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而言,科技館是不能缺少的重要構成部分,科技館應該增強文化建設意識,從而為社會科技教育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首先,科技館應該提高對各部門及崗位職工的重視,從工作人員的文化層次及意識抓起,針對職工的行為準則以及道德規范做好培養和提高;其次,為了實現科技館的文化建設,提高此項工作的全面性,科技館應該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工作目標,增強員工團結合作意識,提高科技館的核心競爭力。
科技館應該始終堅持以文化建設為核心,讓人們體驗人性化經營,同時通過參觀和學習可以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識,得到更多的樂趣。科技館需要加強學習氛圍的營造,提高對青少年科學思想及科學發展精神培養的重視,針對科學知識的獲取而言,屬于科普教育中的一個構成部分,并不能代表整體的發展目標。科普教育的實際目的是培養青少年領悟科學、傳播科學以及應用科學的能力。
人才是各行業保持穩定發展的基礎力量,對于科技館的實際經營管理來說,應該加強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首先,針對現有的各部門及崗位的工作人員,定期組織其參加專業化培訓,根據不同的專業及崗位性質,做好合理分類,通過集中化學習及培訓,提高員工的責任意識及服務意識;其次,提高對崗前培訓的重視,幫助各崗位員工熟悉工作流程,增強適應工作的能力;最后,建立客觀公平的上崗制度,提高員工的競爭意識,同時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制定嚴格的人才聘用機制,做好人才選拔和儲備工作。
科技館應該順應新時期的發展趨勢,積極開展及落實校園數字科普活動。越來越多的行業發展中有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時互聯網技術的有效運用成為科技發展的主要趨勢,通過采用數字化及信息化等手段,使得科普活動成為科普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的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應該站在新視野角度進行分析,與各地區中小學進行聯合,帶著科普知識進校園,逐漸落實科普素質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實踐能力、想象力以及創新能力,對數字化以及信息化資源優勢進行充分利用,增強校園數字科技館建設意識,讓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強化對科學知識的吸收。
科技館應該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堅持走出去,不斷提高自身的開放性,開展“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通過“流動科技館”相關工作的有效落實,能夠讓中西部地區科技知識普及中的不足得到彌補,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科普陣地短板問題。對于為建立科技場館的地區而言,此項活動是正確指引,為其開拓科技館建造途徑。“流動科技館”具備很多運用優勢,如內容豐富性強以及知識傳播形式新穎等,主要構成部分包含機器人表演以及科技體驗區等,通過交流互動,激發人們對科技知識的學習和了解興趣,讓人們體驗到科學普及的快樂。
科技館應該采用積極引進新知識的模式,聘請領域內的專家學者走進中小學進行授課。在很多地區都有已經到了退休年紀或者享受退休生活的教授及專家,學校和科技館可以邀請其開展科普講座以及科普大講堂等工作,不僅可以讓教授及專家的實際價值得到再度調用,體現其人生價值,還可以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共贏的目的。
科技館需要提高對自身建設的重視,不斷增強發展實力。首先,科技館應該對內部的組織結構做好合理設置及優化對相關的規章制度不斷進行完善,使得自身的組織建設得到有效強化,保證各項活動的經費得到規范化管理,始終堅持公益性工作原則,提升內部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其次,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加強內部管理運營制度建設,使得科技館的人才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建立一支高素質科普志愿者隊伍;最后,科技館需要對科普服務環境進行優化,讓展品展項變得多樣化,同時做好配套服務的完善,讓科技服務更加規范化及專業化。
科技館應該加強對外部資源的利用,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政策及資金,加大科技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時采用媒體宣傳以及開展各項活動等形式,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為人們創設良好的科學知識學習環境,對社會上的科普人才資源進行合理調動,激發科技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的積極性,參與到科學發展中,不斷拓寬自身的融資途徑。科技館需要提高對科技下鄉工作的重視,從基層群眾抓起,使得科學知識和技術得到全面普及,讓群眾的科學素養得到提升。除此之外,還應該對先進的科技館建設思想及經驗進行合理借鑒,加強與自身發展模式的深度融合,讓自身的管理方法不斷得到創新。
科技館應該積極與其他場館進行合作,從而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主要的合作對象有博物館、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動物園等,進一步獲得科普合力。例如科技館可以通過與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的合作,加強專家團隊的聯合,讓領域內學者走到廣場及社區,開展地震應急知識普及活動。針對與動物園的合作而言,應該積極組織愛護動物以及親自自然等活動,通過相關工作的落實,能夠提升群眾的科學素質。
結語: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科技館的實際經營管理需要站在新視野的角度做好整體的規劃。在科技館建設過程中融入信息化發展理念,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從提升人們科學素養的方向出發,始終堅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理念,重視與中小學的聯合,讓科普活動的影響范圍逐漸得到擴展。科技館應該積極轉變思維模式,在各項工作開展過程中,融合“常創新,提素質”思想觀念,促進科技館事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