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珂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貴州 貴陽 550000)
引言:從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新聞采編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對工作開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這一過程中,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不僅要保證新聞本身的實效性和真實性,同時還要實現新聞傳播媒介的多元化。與過去新聞采編工作相比,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編工作有了很多變化,所以在面對這樣的一種情況下,還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水平,以此來保障新聞內容的質量。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基于全媒體時代背景下要求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需要做到時效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將新聞內容及時傳達給人民群眾。從以前的新聞采編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采集和編輯流程相對比較繁雜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保證新聞采編的時效性。而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媒體形式得到了出現,借助文字、圖像和音頻等多種形式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實現全方位傳播,而這些都要求新聞采編具有較高的時效性。隨著新媒體、互聯網的出現和推廣應用,對于新聞采編時效性的提高發揮了重要積極促進作用,經大量工作實踐證明發現,通過一些互聯網傳播技術的合理應用,在保證新聞采編質量的同時,可以實現新聞內容的及時傳播。
基于全媒體這一時代下,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除了要做到時效性以外,還需要注重真實性,這一點同樣也非常重要。針對于傳播媒介變革的發生,能夠對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影響和沖擊,但唯一不會影響到的就是新聞采編的真實性。從全媒體這一時代下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虛假信息的發布,這樣就會大大降低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信任度,所以正是因為如此,保證新聞采編的真實性就非常有必要,只有這樣才能在人民群眾面前充分發揮出新聞的真正價值。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速度變得越來越快,在這樣的一種發展形勢下,更需要嚴格控制新聞質量,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其重要前提就是要保證好新聞的真實性。
就新聞采編這項工作來說,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嚴謹性特點,尤其在全媒體這一時代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這一特點體現得更為明顯,所以對新聞采編工作者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要求就是作為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要具備互聯網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時代發展。在這一地方需要提到的一點是,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不僅僅只是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需要熟練運用互聯網工具,更重要的還需要對全媒體時代下人民群眾對新聞的需求有所了解,然后通過不斷改進和完善,以此來提高新聞服務質量和水平。
所謂的全媒體時代,簡單來說就是在一些現代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所呈現出的一種媒體發展格局。(1)從技術這一角度來看,應用了網絡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2)從媒體形式這一角度來看,實現了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相互融合。(3)從媒體傳播這一角度來看,信息傳播呈現出的一種全方位、多元化發展形勢。(4)從媒體信息的產生這一角度來看,過去媒體信息的產生主體都是特定的,而在全媒體時代下每個人都擁有媒體信息產生和傳播機會。從整體這一角度來看,基于全媒體這一時代背景下,社會信息量非常巨大,媒體服務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至于媒體傳播的內容和結構也有了相應變化,所以就過去的媒體生產和發展模式在現階段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必須要積極變革。
通過對當前新聞采編工作者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都未能正確認識到全媒體,甚至會認為新媒體比不上傳統媒體的輿論影響力,認為新媒體只是一個簡單的聯動平臺,對于新聞傳播所能夠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所以正是受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嚴重缺乏對新媒體的重視,對于全媒體建設方面的投入較少。作為新聞采編工作者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很少能夠借助全媒體平臺聯動來實現新聞內容的收集和整合,這樣所采編出來的新聞內容不夠豐富,無法達到全媒體時代下人民群眾對新聞的要求,大大降低新聞傳播質量和效果。
從全媒體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新聞傳播的深度還是廣度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并更加側重于與人民群眾之間的交流互動,但是在傳統媒體中只是一味地注重傳播形式的豐富,而嚴重忽視對新聞信息質量和價值的把控,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導致新聞報道的深度越來越淺。所謂的深度新聞報道,簡單來說就是從多層面、多角度分析新聞事件,明確好新聞事件的本質,把握好其中人物之間的關系,然后客觀公正地對整個新聞事件作出合理評價。但有些新聞采編工作者只是注重對新聞時效性的把握,而沒有考慮到新聞的真實性,為了能夠更加吸引人民群眾觀看,往往會故意擴大標題和新聞事件內容,嚴重情況下可以稱之為“虛假新聞”,與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對新聞真實性的要求相違背。
基于全媒體時代發展下,對新聞編輯和制作技術的要求較高,但是就目前來看,整體技術水平相對較低,一方面:新聞采編工作者的工作開展凸顯得過于分散;另一方面;新聞采編工作者的專業化程度不夠。從當前的新聞編輯和制作中我們可以看到,所采用的還仍然是傳統媒體工作流程和機制,這樣勢必會降低新聞的吸引力。與此同時,在新聞的時效性方面也有所缺失,而且新聞專題設計也沒有與移動終端設備有效融合到一起,導致新聞可視化程度降低,當受眾進入到這一類新聞專題后通常會立即跳出,不利于熱點新聞的二次傳播。除此之外,有些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進行編輯和制作的這一過程中還缺少深入研究和創新,導致新聞內容和傳播形式不夠新意,無法調動起人民群眾的閱讀和觀看興趣。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基于全媒體時代下,實現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相互融合,就目前來看,已經成為媒體行業的一個必然發展趨勢。新聞采集作為輿論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和工具,在面對這樣的一種發展形勢下,必須要不斷創新,在這一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不斷強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政治敏銳性,而這也是實現新聞輿論影響力提高的重要方法途徑。在當今輿論生態和傳播格局不斷變革的這一大環境背景下,不僅要對社會輿論的主導方向有所明確并把握好,同時還需要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力度,這些可以說是新聞輿論工作中的重要核心內容。在新媒體時代下,像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等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促進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實現了深度融合,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提高對新聞媒體傳播力建設的重視,積極挖掘并開發一些新的新聞傳播渠道,并借助各大媒體平臺的應用來實現多元化傳播,使不同人群都能夠接受到自己所喜歡方面的新聞信息,在滿足人們群眾需要的同時,將新聞媒體價值得以充分發揮出來。
基于全媒體這一時代下,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需要正確認識到新聞信息采編的價值,找到新聞專題的創意點,并對傳統新聞采編工作方式進行有效創新,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媒體造成了一定沖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傳統媒體生存帶來了嚴重威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對傳統媒體進行大膽革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滿足媒體行業發展的實際要求。針對于全媒體平臺,又可以說是一個“公眾平臺”,主要是用來集合和中轉互聯網信息,所以這就要求新聞采編工作者需要對信息有著足夠的識別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眾多信息中選擇出具有價值意義的信息,保障采編內容的質量。另外,基于全媒體時代下,人民群眾對新聞內容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為了能夠帶給人民群眾更好的閱讀體驗,作為新聞采編人員還需要抓住新穎的新聞切入點,多深入到民生基層當中來了解廣大人民群眾喜歡觀看和比較關注的新聞,這樣所編輯出的新聞內容才能夠更好地吸引他們閱讀。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聞信息逐漸增多,為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難度,要想更好地開展這項工作,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從新聞采編工作者這一角度入手,樹立好互聯網思維,加強自身的政治敏銳性,然后通過對新聞采編工作方式的不斷創新,以實現新聞輿論影響力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