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
(南陽理工學院 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4)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將其作為教育出發點和落腳點。其培育人才不僅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還應具備正確的“三觀”和思想道德修養及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在高校推進課程思政是十分必要的,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尤為關鍵的環節。課程思政是新時代的教學改革理念,是將專業技術知識講授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加強立德樹人和專業知識學習并重的課堂教學過程。課程思政旨在通過課程思想政治元素的深度挖掘和有效運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選擇。除了思想政治課之外,專業課程都有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責任,它們也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立德樹人根在課程,要充分發揮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致力于培養新時代創新型德藝雙馨的學生,在保證其接受本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思想道德水平和開拓學生思路,提高學生創新水平和對家國社會的深入思考與感悟。課程思政建設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政治理論素養相結合,使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紅以導專、專以表紅的辯證思考中,在傳授知識技能和培養綜合素質的有機結合中,解決他們的根本政治立場原則和政治方向問題。
近年來我省高校逐步進行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探索工作,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也在進行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一些應用型本科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存在部分教育主體政治理論素養偏低,,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解疑釋惑;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師的事,和專業課教師關系不大,課程思政可有可無;強調藝術理論與技能的學習方面多,重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少;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培養的,對立德樹人的要求不統一,理解認識尚不到位,課程思政元素尚未有效融入各類課堂。
一些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體系、內容和教學方法還是停留在過去純專業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沒能融入其中,或者融入很少。有些學校沒有對標課程思政的要求提出明確的統一標準。實際教學中,專業課教師認為在專業課融入思政內容就會影響教學進程,片面的追求教學進度,忽視了對人才的道德培養。
一些學校缺乏對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對全面統籌協調推進課程思政措施不力。課程思政的實踐教學平臺缺乏,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利用本地的紅色資源來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網絡信息平臺沒能真正建立,使學生不能在網上及時便捷地接受專業知識及紅色文化教育;有的學校沒有形成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機制,沒能搭建課程思政教育服務平臺,沒能建立課程思政優質教學資源庫。
藝術設計專業部分教師雖然也知道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心有余而力不。一是自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較低,且學校對教師開展的相關思想政治理論培訓活動較少。二是缺乏對思政要素運用到專業課堂的深入思考與探究,在這方面下功夫不夠。三是不能站在政治理論的高度,對學生學習中的疑慮解疑釋惑。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多元復雜,高校思想教育平臺分散和平臺系統層次不一,各個平臺之間聯動性和協調性較弱。學校各個部門之間缺乏理念協同,互動較少,協同效率不高。思政課一專業課之間存在壁壘,結合度不高。不能充分合理運用課程思政的教學資源,資源共享范圍小、內容具有局限性。
要提升教師對立德樹人及課程思政重要性的認識。首先,要把立德樹人融入到學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立德”要以德為先,“樹人”要以人為本。其次,要明確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性。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深刻認識到課程思政是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課程思政是以三全育人為引領,推進專業課與思政課向著同一方向發展、攜手育人。以南陽理工學院為例,近年來努力構建全員、全面的課程思政的教育體系。藝術設計專業作為南陽理工學院的一個特色專業,以新時代新思想作為"課程思政"的指導,堅持以鑄魂育人為核心,堅持將育人與育才相統一,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使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潤物無聲地走進教材、步入課堂、深入頭腦。
課程思政是一個復雜而又艱巨的工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必須要立足長遠的眼光,設立明確的目標,對課程思政事業的發展進行整體化的規劃和系統化的設計。要與學校共同完善課程思政制度建設并健全課程思政工作機構。一要成立學校課程思政工作領導機構。使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思政能在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形成上下一體化的聯動模式。同時,學校還需要培養一個具有專業能力素養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們進行專業化的指導。二要成立藝術學院課程思政領導機構,任用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的專業化高素質人才擔任此項工作。同時明確部門各人員的責任、細化分解任務,同心協力做好課程思政工作。
要立足于新時代新思想指引下的鑄魂育人,修訂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建立攜手育人體系;與此同時,打造既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又塑造正確“三觀”的高水平課程,突出價值引領作用。藝術設計專業的每門課程都需要以思政育人為重點,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形成一課一重點,避免千課一面。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要努力挖掘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有效相融。這樣的相融并非簡單的嵌入式相融,而是生態上的重新生長,是一種隱形的教育而非顯性的教育。首先,要以專業課程為載體,把思政要素與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改變傳統的只教專業知識的單純的授課模式。專業教師要注重尋找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契合點。基于教材深入梳理知識,圍繞課程重點難點,依托區域資源、學校特色、或是學生專業,聯系社會實際進行課程思政教學。例如:我在講授《設計色彩》課程時,講解《革命理想高于天》這幅油畫時,讓學生分析這幅畫的“紅”“光”“亮”這樣的鮮明的美術特點,學習如何用寫實、逼真的技法來突出油畫的整體畫面感。同時,結合講述長征的歷史故事,讓學生感受到長征的艱難困苦,體會到了紅軍的英雄主義革命精神。
在新形勢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要發揮教書與育人兩種功能,既要做到“教書人”又要作為“引路人”。這就對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大對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崗前、崗中、崗后培訓,注重師德師風的培養,不斷提高其政治理論素養和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南陽理工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制訂了全校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提升規劃,數媒與藝術設計學院積極參與并開展院級培訓,通過邀請專家來學院進行培訓和外出參加交流學習,使每位教師都有機會進行學習和提升。每學期教發中心舉辦課程思政專題研修班1-2 次,邀請校內外專家開展課程思政及專業思政培訓研討交流,每學期不低于2 次。
1.各部門思想認識協同
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堅持理念協同是高校實現各個部門工作思想協調的前提。各個部門要充分認識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明確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另外,應引導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培養教師的大局觀念,讓教師自覺把立德樹人理念當成教育事業重中之重,讓立德樹人思想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最重要的是各個部門之間應該加強互相的協同性,多進行有效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推進課程思政不斷前行。
2.各主體行動步調協同
高校課程思政工作的順利推進,需要學校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步調協同,真正實現全員動員。不斷加強藝術設計專業課教師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之間的互動,尋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契合點,走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義的誤區,消除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抵觸情緒。要搭建課程思政交流平臺,積極組織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團隊,發揮名師示范帶動作用,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幫扶活動。藝術設計專業要打造聯合型、協同性的育人平臺,讓更多的老師在一起交流溝通、互動共贏。
3.教學內容與資源上的協同
要立足于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建立完善的課程思政教育內容體系。并且在實踐中結合學生自身特點,不斷優化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同時課程思政的順利推進也需要有一定的物質保障,人力、物力、財力缺一不可。只有不斷加強這些資源的協同,做到各部門資源共享,使各種資源的使用價值達到最大化,才能更有效地推動課程思政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應用型本科藝術設計專業在進行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協同育人,并且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入探索更新的模式,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真正緊密相連,培養學生成為德藝雙馨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