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強
(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洛陽 471934)
在十二屆荷花杯古典舞評獎出圈的河南黃河文化相關的兩個作品,洛陽市歌舞劇院的《大河三彩》和鄭州市歌舞劇院選送的《唐宮夜宴》入圍了最終的評獎,黃河舞蹈文化地展現在這兩個劇目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在2020 年河南衛視春晚再次亮相后,《唐宮夜宴》進入普通大眾視野,從服飾到造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強調共性,個性又在復活唐俑的靜態造型中找到了各自的敘事性。其中更是讓普羅大眾在其各種的贊美之詞在彈幕中隨處可見,正是這種被認可的歷史再現形態,才有了“云想霓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那般的唐韻審美,是舞蹈身體美學的各美其美,在古典舞的審美判斷中,能夠復現、重構中國古代舞蹈的審美認知,在其中能夠呼吸和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歷史形態,與觀眾自身的認知相互契合,這就是中國古典舞復現和重構的成功,而其中除了古代審美的認知之外,還需要勾連的是黃河舞蹈文化的展現。《唐宮夜宴》,是盛唐時期文化的再現和重塑,也是黃河舞蹈文化的重構,從實用美學出發,蘇斯特曼強調對身體美學第一維度的認定——可以進行美學分析的身體知識必須具有歷史——社會分析的價值:分析美學將身體感知和實踐的基本性質,描述為我們對現實的知識和構造。這里我們將結合《唐宮夜宴》其中具有價值的身體話語系統進行感覺審美欣賞。
凡談及唐朝的身體審美,離不開的就是豐腴之美,再從出土的女侍俑,《簪花仕女圖》、《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等等,不難看出豐腴的身體審美認知是唐代固定且先在的,在漢唐古典舞的復現和重構上唐代舞蹈一直以來都在“霓裳”的道家舞蹈文化的審美中進行類似“吳帶當風”的飄逸感進行,但《唐宮夜宴》的出現更為具象的在實踐上進行了“豐腴”形象的塑造和描述,結合靜態的博物館實物出土的女俑形象和道具,在身體語言的描述上更讓豐腴展現的詼諧和身體語言貼合起來更符合大眾審美認知,因而在有意識的歷史——社會身體認知,唐代仕女的舞蹈和舞蹈文化的復現與重構造就了《唐宮夜宴》的審美認知得到大眾的認可和契合。再者,在黃河文化的視野看來,作為唐三彩的色彩再現,是在黃、綠、白的色彩上進行了形象的描繪更是黃河舞蹈文化的身體形象信息的再現,黃河舞蹈文化的身體塑造更多地集中在色彩審美之中,從舞蹈詩《黃河》中不難看出,張繼剛的黃河色彩就是那一層層的泥土色,黃河之水天上來,在經過黃土高原之后裹挾著泥沙,黃河的黃給大多數人的色彩審美認知自古就是泥土的黃色,因而先期存在的影響,造就的是人們對黃河舞蹈色彩審美認知即是如此。中國古典舞的身體自復現重構向來都以戲曲、宮廷、典雅為舞蹈身體語言的審美認知,在黃河舞蹈文化進入到區域性的河洛大地之后其就是唐代樂舞文化的展現。《唐宮夜宴》的出圈亦是當代中國大眾在對唐三彩復現的直觀展現有了先入為主的審美認知,而后在宏觀敘事的基礎上自然地對黃河舞蹈文化的色彩進行了審美上的契合,對于唐三彩的色彩還原其中還有是服飾的效果。更是在人物形象和刻畫上的成功。
舒斯特曼認定身體美學的第二維度,是指向一種超出純粹分析美學的身體事實,它們源于生活的自然的生機勃勃的美:“與邏輯(無論是譜系的還是本體論的)式描述性的分析身體美學相對,實用主義身體美學的維度總是預先包含分析的維度。但是,他不僅通過分析描述的事實進行評價,而且通過提議以不同的方法重塑身體和社會區改善某種事實,從而超出了純粹的分析。”換言之,作為歷史博物館出土的唐三彩以及黃河的色彩本來就不是刻意的色彩審美,也不用刻意地去分析,其審美就在中國人黃河魂的某種事實之中。
該劇目進入現代大眾視野的流量圈粉的另一個原因還是其中編導的私人敘事建立在大眾的審美之中,相較大眾對于現代舞會有迷茫的審美困惑之外,古典在多數情況下亦是存在形式相較內容更為寫意,當古典舞的寫實進入身體敘事之后就是在進行生活本身的身體事實了,因而當博物館的靜態唐俑變成三度空間變化后還在進行詼諧對比的敘事之后,使得古典舞開始有了煙火氣,而不再是廟堂之高,江湖之遠那般的縹緲且難以琢磨,宏大敘事的場域在傳播上會有所桎梏,那需要大量的長期鋪墊,而充滿生活本身的煙火氣的敘事進入古典舞,扭動的身體,顛跳的步伐變得詼諧且生動,在相互逗趣的打鬧中,展現的是古典與當下的對話,廟堂之高與下里巴人的碰撞。
按照實用主義美學理論,把生活壓縮且夸張的身體自然美表演有著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支撐,從社會學上講,“在慶典這一特殊的時空‘場’中,原先的社會、經濟、職業、地位等差異和等級暫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膚色、民族、種族、信仰的同一性,以及慶典中使用的服飾、物品以及進行的歌舞、游行、儀式、創作、狂歡、痛飲等活動的統一性。此時,阻隔觀眾合演員之間的‘第三堵墻’暫時拆除,觀眾立足當下看到的客觀事實是:唐代侍女嬉笑打鬧的場景,服飾道具真實還原的場景讓只要接觸過歷史課本和去過博物館看過考古記錄的人,將平日已經淡忘或忘懷的群體認同意識得以重新喚醒,從而周期性地強化了觀眾群體的審美凝聚力,特別對于色彩艷麗的動態人物形象的描繪更能有主觀上的認知和好奇,在傳播上就能從市場和流量上得到好的反饋。另一方面,從語言學上分析,《唐宮夜宴》在委婉語的表達上,將古典文化和黃河文化通過委婉語傳達出來,委婉語是語言學上一種具有修飾性的語言,是說話人通過使用避免造成傷害的一些婉轉或模糊的詞匯、語句等來使原本不易被接受的話題得到輕松愉快的傳達,是接受者能夠在心理上容易接受并覺得舒服、愉快,而最終使講話達到預期的效果的一種用法,在該劇中黃河舞蹈文化和宮廷文化不再是莊嚴肅穆的廟堂形象,是生動有趣的宮廷樂伎之間的生活日常,手中持握的樂器又是在宮廷古典文化的莊嚴表達,在身著黃河舞蹈文化的唐三彩的承托下,更是紅、黃、綠的生命的色彩的悸動,因而三者的對立與融合,是在委婉語的展現莊嚴肅穆的宮廷文化與黃河舞蹈文化的色彩豐富。與福柯的布迪厄一樣,站在實用主義的生活美金和自然美的立場上,舒斯特曼激烈的反對脫離生活與自然的人造美,反對金發甜妞(Blong beast)式的“將身體視為一個活動的機器,由此,古典舞不應該僅僅只是戲曲行當的嚴肅、程式化的身體形象展現;在守正的道路上,我們還需要立足當下,貼合當下社會的生活美和自然美將古典舞在講述古代與典雅之外還能講述今人的種種思想與審美的傳達,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是古典舞在創新上的必走之路;守正與創新,守正是在古典舞的根基上有不容置疑的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創新是在古典舞的今天與未來如何講述中國故事和中國文化的表達手法上進行創新。放在河洛大地的區域上看,更是黃河舞蹈文化的再現。
繼美在身體知識的價值、美在身體事實的自然之后,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的第三維度指向一種動態實身體的身體操作,即身體操作的實踐:”我將這第三個維度稱之為實踐的身體美學。它不是制造理論或者文本的事情,甚至不是提供身體關懷的實用主義方法的文本,而完全是通過針對身體自我完善的有智力地規范的身體操作......這種實踐維度不是與說有關,而是與做有關“。中國古典舞向來是善于抒情拙于敘事,一方舞臺包容萬千,這種實踐性很大程度上也構成了中國古典舞的身體操作。
中國古典舞流派之一的身韻古典舞其中有一部的脫胎于戲曲,因而戲曲里程式化的身段自身帶有固定語言的表達,來自生活中身體操作,加之程式化、規范化的展現,但其中的身體語言似乎被剝離開了,這一類的生活實踐性的身體操作反而淪為銜接性的技術技巧動作,而生活實踐性的動作需要在劇目中去主干動作中找尋。因而在身韻古典舞流派中,古典舞的固定實踐性身體語言的用詞愈來愈少,愈來愈被淡化,需要編導在編創中去全新創造,最終導致的內容被形式包裹,又從形勢判斷年代。但在形象塑造上,《扇舞丹青》、《愛蓮說》等形象塑造的身體語言又更為貼切和形象,因而在傳播中又更容易被接受,因而在題材選擇和身體表達上,中國身韻古典舞的核心依舊在圍繞實踐性的身體進行操作,這種來源于生活的實踐操作很大程度上構成了中國古典舞在表達和傳播上的廣度,教學上又反作用于課堂的發展方向,再到第十二屆荷花杯評獎上,第一眼的唐宮夜宴是敘事性的通俗語言,因而實踐操作上是黃河舞蹈文化下的唐三彩的直觀展現,又是宮廷文化下人性的詼諧與幽默的展現,因而造就的實踐性的身體操作變得更接地氣,讓觀眾在亦古亦今的表演中區感受文化和表演融為一體,其實踐性的身體操作亦生活亦藝術。三大流派的古典舞,無論哪一流派,在守正與創新下,它們都是扎根在中國舞蹈文化之上進行敘事,而非“空指”的“抒情與寫意”。
《唐宮夜宴》的實踐性的身體在除去傳統的圓場步的程式化之后是生活中顛步步伐,旨在突出豐腴體態下的憨態可掬的詼諧,又在宮女打鬧中展現人性的幽默與宮廷文化下的真實生活,相對談及古代宮廷的古典寫意美和嚴肅感,詼諧幽默的身體表達在當下追求創新審美的大眾眼中是嚴肅文化通俗化的表現,就如博物館里不說話的文物在《國寶檔案》的歷史舞臺的重現中講述它的前世今生,讓文物活起來,這也是對于舞蹈出圈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作用。而該劇目的出圈更是基于黃河舞蹈文化的沖積的區域文化的展現,將河洛大地上的黃河舞蹈文化不再被淹沒在古典舞的大環境中,而在實踐操作上裹挾著唐三彩的審美色彩露出一角,講述黃河舞蹈文化的守正與創新。
《唐宮夜宴》的出圈,是大眾審美對古典舞蹈文化認知與肯定。中國古典舞的守正與創新是在文化上守正與審美上的創新,黃河舞蹈文化不僅是歷史縱線的時間厚重,更是縱線上的區域文化的厚重,是跨區域文化的共性與交流的產物,作為中國舞蹈的父親——中國古典舞,在十四五規劃下,民族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帶著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大地上的創造,古典舞: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給支撐,習總書記在談及我國現代化的時候概括抗議斗爭啟示的時候在脫貧攻堅寶貴經驗的時候都提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予我們持久的支撐;習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前景下:探究黃河舞蹈文化的進程,有一大批像《唐宮夜宴》《大河三彩》這類黃河古典文化叫座叫好的優秀古典舞作品出圈,是中國古典舞現代審美認知的一個進步,亦是市場和人民在告訴我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永遠不會落后,只要講好中國傳統文化,跳好中國舞蹈,講述中國故事,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是強大的,黃河舞蹈文化和人民的審美是在線的。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