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濟南市歷下區文化館,山東 濟南 250011)
近年來,群眾文化活動緊緊圍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豐富和活躍社區群眾文化生活,開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動。
依照目前文化館基層職能部門發展來看,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是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并且在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開展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構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社會主義發展,群眾文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為群眾文化的工作者,需要以發展為目標、以推動為任務,才能夠滿足國家建設一級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實際需要。
拓寬渠道,多開展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植根群眾、服務群眾、快樂群眾、為群眾喜聞樂見。對群眾性文化活動高度重視,提出一系列重要舉措,我們基層文化工作者要結合實際,在廣泛深入上下功夫。這些年,各區文化部門結合慶祝新中國成立周年慶、建黨周年慶、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周年慶等重大節慶日,依托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組織群眾開展主題文藝演出、參觀主題展覽、開展朗誦演講、舉辦廣場舞競賽、書畫美術攝影展,以及燈會、賽歌會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深入挖掘重大節慶活動和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革命歷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收到很好效果,要繼續堅持創新,提高活動質量和效益。著眼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特別強調重視開展基層和社區(農村)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要深入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推動“文化輔導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經?;?,推動公益電影及民俗傳承展演的延伸,引入專業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等。我們要抓住這些契機,把活動辦成群眾自己的文化節日,讓更多群眾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切身感受文化大發展的成果。培養基層文藝志愿者,基層群眾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以多樣的形式和較高的熱情進行文化傳播,積極地參與到文化服務體系中來,在我們群眾文化宣傳、基層文化隊伍建設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進一步證實了基層文化建設中基層群眾文化志愿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化館肩負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實現廣大群眾文化權益的前沿陣地。傳統的服務設施、服務方式和服務手段限制了供給的多樣化和受眾面的拓寬,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文化館的發展及服務能力的提升。數字化服務不僅是單純的數字文化服務,更是數字技術在文化館職能上的全面應用,有利于服務質量、數量、效率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加強館際合作,加大資源整合利用、降低服務成本,使文化館在服務創新、推進發展上有一個新的突破和著力點。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核心特征是其現代性,“現代”二字很重要一點就是體現在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現代化。重視文化與科技的結合,把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便捷的數字文化資源,加工、生產出更易于傳播和享用數字文化產品,利用數字技術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藝術培訓輔導、在線遠程服務等等,讓數字技術覆蓋到文化館服務職能的各個領域,綜合運用現代數字技術手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同時,數字化服務依托網絡技術能突破時間、場地、受眾的局限,讓資源無數次使用,提供更廣泛、更多彩的文化服務,更加體現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便捷性和均等化。
數字網絡技術龐大的受眾面使得文化館等公共文化單位必須開展數字化服務,利用數字技術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陣地,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數字化服務成為文化館公共服務中又一主要模式,這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客觀現實的需要。
隨著不斷發展的社會化,越來越多的群眾希望參與到文化建設工作中來。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與發展,認識群眾的主體作用是首要條件,也只有認識到主體作用,才能夠注重群眾的積極性與創造力,才能夠更加有意義的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具體途徑:其一,為群眾文化工作造“聲勢”,大力的宣傳群眾文化工作開展帶來的好處,從而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工作的建設中來,從而在群眾文化建設中體現出群眾主人翁的作用;其二,在群眾內部培養一批對群眾文化建設有著巨大積極性的先進分子,讓他們起到榜樣作用,更好的了解群眾文化工作建設,更好的吸引其余的群眾參與到其中;其三,吸引社會人士、專業院校畢業生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將群眾文化活動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其四,各級地方政府需要多多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站、文化館等建設中來,從而在社會中形成一個文化網絡,讓群眾對文化工作有進一步的了解。
群眾文化工作得以開展,群眾文化基礎設施才是最基本的條件,沒有基礎設施的支持,群眾文化工作也無從說起。所以,基礎建設才是拓展群眾活動空間、強化文化建設的有利途徑。利用目前已有的文化基礎設施,讓群眾參與到已有的設施條件的文化活動中來,將設施的作用和功能發揮出來。有序地進行藝術館、文化廣場等方面的管理,才能夠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如此可以陶冶群眾情操,也可以促進群眾素質水平的提升。強化基礎設施投入,盡可能地貼近先進的科學文化,迎合當今群眾精神文化的新要求。例如:在文化廣場中,我們可以增加一定的體育基礎設施,為群眾的體育活動、鍛煉提供方便。所以,群眾文化得以建設與發展的保障,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是群眾文化生活豐富,群眾活動空間拓展的重要手段。
在社會中,群眾是廣泛存在的社會群體,與高級知識分子是不相同的。群眾擁有的人生是平凡的,他們的思想與情感也更加貼近于現實生活。所以,群眾更加喜歡通俗化、現代化的文化藝術。因此,在群眾文化的發展中,要考慮到群眾自身的特性,將通俗文化事業的發展進行到底,讓群眾文化工作的內容能夠貼近于群眾本身。打破傳統群眾文化工作體制。各級地方政府在開展文藝比賽中,往往都是套用的以往的表演、發言、評委點評等陳舊的模式,照搬照抄的痕跡非常明顯,這樣也使得群眾缺少繼續觀看的欲望。所以,我們在文藝比賽的開展中,要貼近群眾的生活,讓群眾文化具有鮮明的群眾特色,可以是群眾評委等方面,這樣才能夠讓群眾文化的發展道路更加暢通。深入到群眾、深入基層去了解、去學習,從而培養一群能夠體現群眾內心呼喚的創作團隊,能夠讓群眾文化工作具有鮮明的提放特色。大量的投入資金、設備,例如:現代化的音響設施等,都是群眾文化工作得以開展的保障。
更好的推動群眾文化工作離不開強大的工作人員隊伍,同時推進群眾文化事業發展,也需要工作人員擔負重大工作責任。所以需要不斷的強化工作人員綜合素養,提升工作團隊的工作能力,這樣才能為做好群眾文化工作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并推動群眾文化事業能夠持續、穩定的前進。同時,在進行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具有比較豐富且專業的技能,以及強大的組織能力和與時俱進的思想覺悟。另外,各個地區的文化館需要定期針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培養骨干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培養更多的專項人才。在文化館進行群眾文化工作當中,骨干工作人員是確保群眾文化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力量。所以相關部門要重視基層文化館人才的培訓培養共工作,定期組織不同的團體進行講座,加強各個區域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跨區域研學、培訓等。另外,文化部門要加強文化館新鮮血液的加入,尤其是各項專業技能人才,不斷填補文化館工作隊伍的空白項目,同時吸收更加前沿的文化和理念,提升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由原本的紙質媒體和電視,逐漸轉變到了移動互聯網端,如公眾號、抖音、視頻號等網絡平臺。所以,文化館工作人員要關注互聯網媒體的發展趨勢,并主動使用這些網絡媒體進行宣傳,進而讓人們看到正能量的人物事跡,并通過網絡媒體擴大影響面,提升文化館的群眾文化建設效果。所以,各地文化館要有意識的加強網絡媒體的學習和應用,以及網絡當中的新文化的發展,通過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給大眾健康積極的文化。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關注群眾文化工作,對網絡信息嚴格把關,積極引導健康、正能量的信息文化在群眾之間傳播,進而起到提升群眾文化工作水平的作用。
在新形勢下,我們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認識到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要明確:想要做好群眾文化工作,離不開貼近現代化、離不開貼近群眾、離不開深入群眾,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夠確保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更加貼近于群眾的內心需要,才能夠體現出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性,才能夠更好的為群眾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