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羅橋中學,江西 上饒 334109)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落實與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符合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無法滿足學生的教學需求,所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質量始終得不到提升。就當前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在教學中,教師仍然保持著以往傳統、保守的教學理念,同時還依然堅持“填鴨式”“灌溉式”等低效的教學方式。久而久之,學生會對這樣單一的教學產生抵觸心理,實驗教學的目標也沒有辦法達成,這些問題的出現從根本上影響著實驗教學效率的提升,使實驗教學流于形式。因此,筆者在下文將針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這些問題展開具體分析與討論,然后就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幾條合理的教學策略,希望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僅根據課本中的實驗內容組織學生完成教學實驗,是無法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的。還需要教師根據現階段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接觸的事物來設計一些與學生相關的小實驗,或是起到過渡作用,或是起到鞏固的作用。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改變學生對實驗學習的看法,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能夠積極投入到課堂中。由此可見,在當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生物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保守,并且對實驗教學重要性的了解不充足,使教學停留在實驗演示上。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無法真正完成獨立的實驗操作,所以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也只停留在理論知識學習層面,無法深入。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實驗操作的興趣會不斷下降,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現階段,因為中考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所以,從教師到學生再到學生家長對學生日常的考試成績都非常重視。但這樣過分重視表現在實際教學并不會起到好的效果,在實驗教學中,因為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就會將教學目標的完成視為唯一的教學重點,也不會綜合分析使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導致師生在實驗過程中缺少互動,影響實驗教學的有效實施。初中生物實驗其實是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通過動手實踐、小組合作等方式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達成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利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等實驗是,因為洋蔥是學生了解的,學生自然愿意參與到實驗中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庫存,提高自身實驗實踐能力。但是教師因為過于重視學習目標的達成,往往會忽視實驗過程,甚至跳過實驗,直接給學生實驗結果讓學生記下來,這就使學生難以確切把握好生物知識概念,實驗動手能力逐漸下降。除此之外,還有的教師存在重數量而輕質量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灌輸,這也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自主思維發展,同時還會使學生喪失學習樂趣。
在實驗教學中,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問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需要教師結合新課程的教學要求以及當前教學情況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課程中的重點、難點等內容設定合理的實驗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制定科學的實驗計劃。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持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實驗學習效果、實驗安全性與課堂紀律等多各方面進行分析,保證實驗教學有秩序、有節奏、有效果,提高實驗課堂效果。
例如,在學習“觀察人的口腔上表皮細胞”這一課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了解本節課實驗會涉及到的實驗室工具,組織學生共同清理相關實驗道具和器械,為后續的實驗教學掃清障礙。然后利用之前所學習過的理論知識點導入實驗內容,幫助學生理清實驗步驟,讓學生知道每個步驟的操作方法和意義。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輪流完成本節課實驗內容,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和組內成員分享不懂的問題與經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還要告訴學生遠離危險的物品,如果有需要要經過教師的允許,叮囑學生在操作中注意各類事項,防止學生在實驗中出現各種意外傷害,確保學生在一個安全、有趣、融洽的范圍中,完成對基礎實驗的實施和觀察。
實驗教學的目的是配合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完成生物知識點的學習與深入探索,所以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不能光站在講臺上觀察學生的實驗進度,還需要走下講臺到每個小組內觀察小組、學生的具體實驗情況。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所以為實驗步驟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實驗步驟是否存在問題,及時幫助學生矯正,或是當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給予學生有效指導,為學生生物實驗的有效實施保駕護航。
例如,在進行“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的實驗時,在學生動手做實驗前,教師可以根據實驗內容為學生設置相關有趣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光合作用產生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也會對實驗方向有所了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做出假設,光合作用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跟著教師的步伐,學生會思考土壤、陽光、溫度、水等因素會不會影響到光合作用。在這些內容分析結束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述實驗步驟與流程,讓學生展開自主實驗學習。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走到試驗臺旁觀察,堅持學生的實驗步驟是否正確,實驗內容是否精準,對不正確的內容及時糾正和鼓勵,對實驗正確的學生也要給予表揚,促使學生能夠完成高效的生物實驗。實驗結束后,為了保證學生最終得到實驗數據的正確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實驗結果,如果學生總結有誤,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依據實驗現象展開正確分析,最終獲得正確結果。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想要優化實驗環境,提高實驗效率,教師應該找到根本內容,改善實驗室內的實驗設備。在當前初中學校生物實驗室中,由于學校與實驗教學的不重視,所以在這方面所分配的資金有限,無法音信新穎的實驗器械,導致實驗設備比較老舊,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生物實驗內容,導致一些實驗受到限制不能完成,教師不能結合實驗完成教學目標,學生也不能完成動手實驗,借助實驗來完成知識點的深入探析。受這些問題的影響,教學沒有辦法以正常的進度實施,學生的學習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甚至還會使學生對生物實驗失去興趣,導致學習效率下降。
對此,教師應不短改進實驗設施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空間,從而達成提高學生生物素養的目的。例如,在進行“觀察葉的下表皮”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先帶學生檢查實驗材料與用具是否齊全,然后在組織學生完成葉片下表皮臨時裝片的制作,檢查無誤后再讓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觀察葉的下表皮結構,找到氣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學生反映無論怎么調試也沒有辦法觀察到清晰的像,教師在檢查后發現確實沒有辦法準確找到成像,導致這些學生沒能得到最終數據,不能完成實驗報告。由此可見,學校應根據顯微鏡使用情況及時更換顯微鏡,教師也應在上課前提前查看顯微鏡是否能夠正常使用,及時向學校報備,以保證實驗課程能夠順利且高效實施。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學科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加強對實驗教學重要性的了解,并在實際教學中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優化教學策略,改變教學內容,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從中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習素養與實踐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