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琳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江南小學,吉林 通化 134000)
2020年初席卷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的爆發對學校師生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新冠肺炎疫情為廣大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生命教育課程,各類學校應以這一事件為契機,加強對師生們的生命教育,幫助他們認知生命的意義,提升他們的生命質量。信息技術在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及生命教育實踐過程中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5G 技術有助于學校生命教育課程的順利開展,“5G 技術傳送速度快,信息處理效率高,用戶參與內容的生產、傳播與互動提供了更多可能”。5G 技術在線教學服務方面擁有自身優勢,對于那些因疫情不能正常實施線下教學的師生們提供助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部分學校借助5G 技術教學,開展線上生命教育課程,利用釘釘、騰訊會議或超星學習通等軟件授課,相關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講授生命教育課程也可以向學生提供自己錄制好的生命教育課程。從事線上生命教育教學的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電子教案、視頻材料、心得體會通過網絡分享給自己的學生。5G 技術因其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使得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生命教育課程中去,學生們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源在網上自愿選擇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時段乃至考核的方式,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目標。
除了自建課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已有的網絡資源開展生命教育課程,目前國內生命教育網絡課程資源有中國大學MOOC(慕課)、網易公開課、智慧樹在線教育等,其中中國大學MOOC(慕課)上有《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與生命成長》《愛與生命》《生命之旅》《生命教育——戶外運動安全救護》《死亡文化與生死教育》等課程,網易公開課上有《大學呼喚生命教育》《學生:成為向學的生命》《武漢大學公開課:做生命的守護神》等,智慧樹在線教育有《學生生命教育導論》,這些網絡課程都是免費開放、資源共享,只要學生能夠上網就可以進行在線學習。以上這些網絡課程資源作為補充對保障疫情下學校生命教育課程開展起到積極作用,尤其對那些尚未開設此類課程的學校幫助更大。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企業的崗位需求減少,使得就業形式嚴峻,校園招聘、專場招聘幾乎停滯,加之學生到企業的實習、見習活動取消,這些情況造成求職難度加大。疫情尚未結束,不但對已經畢業的學生形成影響,還會對那些未畢業的學生也產生了負面影響,加劇了他們的心理負擔。5G 技術可以在學校以及用人單位間建立更密切地聯系,開展線上招聘會,盡最大努力幫助學生找到工作,緩解他們的內心壓力。此外,學校學生較多,如何快速甄別體溫異常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5G 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能夠為學校提供更多的幫助,該系統放置方便,可操作性強,檢測能力高,可保證學生快速通過,及時發現體溫異常的學生并及時進行隔離與治療,排除安全隱患。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能夠借助計算機構建出一個虛擬生命教育情境,師生們可以在這一情境中進行生命教育、學習,這一技術能夠保證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實現生命教育無風險、可反復、易掌握、低成本的教學效果。基于云技術基礎上的虛擬仿真教學課程能夠提升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目前國內的相關教學平臺有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共享平臺“實驗空間”。“實驗空間”平臺上有一些教學實驗項目對疫情下學校的生命教育提供幫助,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呼吸道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及效果的虛擬仿真實驗”“突發人間鼠疫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等,這些實驗項目全部免費對外開放,學生們注冊后就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進入虛擬場景中進行仿真實驗,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即可實驗,能夠提升他們應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的能力。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實驗課程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參與相關課程的學生可以掌握一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方法,保障生命安全的措施,避免生命受到損傷,如掌握面對呼吸系統傳染疾病疫情時的應急處置辦法,做好個人防護、進行消毒處置及時將疫情信息上報給有關單位等,最終提升師生們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促進師生們的身心發展。虛擬現實技術除了提升生命教育課程質量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認知生命的重要性,表現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態度。
與5G 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一樣大數據技術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學校生命教育過程中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大數據技術“數據量(Volume)更大、來源(Variety)更廣、處理速度(Velocity)更快、價值(Value)更易得到體現”,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這一技術能夠在生命教育實踐中能夠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大數據技術能夠追蹤來自中、高風險地區師生以及感染病毒的師生,最大限度地避免與其他師生密切接觸。學校要與社會、政府相關部門密切溝通,向相關部門提供有價值的數據。當然學校要保證這些信息的安全性,同時符合法律規定。關于師生感染病毒情況的發布要合規、合法,不能發布虛假錯亂的信息,避免造成校園恐慌,影響校園安全,以上這些措施都需要教師及相關教輔人員通力合作。學校還可在相關的平臺上向廣大師生宣傳一些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等,這些法律法規對于廣大師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革除食用野生動物陋習有積極的作用。此外,學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宣揚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以及陳薇以及其他無數抗疫英雄,號召學生學習這些英雄們的救死扶傷、無私奉獻、生命至上的精神,增強學生們的生命責任感。
我國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于學校生命教育質量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信息處理量大、分析準確,針對性強,安全性高。學校的教輔人員、后勤教職工等可以根據相關信息反饋為學生的生命安全提供物力保障,例如確保餐飲安全,用水、用電以及宿舍居住安全等。基于信息技術基礎上推出的健康碼、出行碼、體溫打卡小程序對于維護師生安全能夠起到幫助作用,健康碼能夠很好地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準確地甄別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避免師生與病人直接接觸,出行碼能夠顯示師生是否去過高風險、中風險地區,便于學校采取進一步的措施,體溫打卡小程序能夠幫助學校及時了解師生們的體溫有無異常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應對方法。信息技術在保護學生們身心安全方面也有著一定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QQ 群、微信群、公眾號、微博等信息平臺與渠道向學生宣傳打新冠疫苗的必要性,增強群體免疫力。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下,生命教育課程的重要價值得以凸顯出來,信息技術具備后發優勢,有利于生命教育課程的開展及生命教育實踐的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學校的生命教育需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信息技術只是一種工具或手段,人才是學校生命教育的歸宿。學生是學校生命教育的最終受益者,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學校要加強對生命教育教師信息技術的培養,要求教師主動學習5G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將教師送到相關企業中去,在企業實踐過程中更容易掌握新時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最后,5G 技術信息技術尚未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及,就全國范圍看信息技術運用到生命教育的程度有限,尚處于淺層次的應用,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