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梓
(西南民族大學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為國家AAA 級旅游景區,目前民族鄉內建有列巴博物館、馴鹿文化博物館、樺樹皮文化博物館、鹿苑、太陽城、北歐風情民宿、森林文化研究所以及原始部落,是一個以敖魯古雅鄂溫克原生態民俗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生態景區。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平均海拔為700-1100 米,其地貌形態以低山、丘陵以及林間草場為主,周圍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擁有豐富的森林旅游資源。森林中有野生植物3000 多種,中草藥420 種,野生漿果30 多種,天然菌類114 種。藥用植物儲量大、分布廣、質量好,有“天然藥庫”之稱。另外,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中華泥沙鴨、白鶴、馬鹿、棕熊等6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氣候屬寒溫帶濕潤型森林性氣候。夏季短暫,冬季異常寒冷漫長,年積雪期長達210 天,緊鄰擁有極端最低氣溫-58℃被譽為“中國冷極”的根河市,因此此處發展冰雪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是鄂溫克族的一個支系,目前居住在位于根河市西郊北4 公里處的敖魯古雅。敖魯古雅,是鄂溫克族最遠也是最神秘的一個支系居住的地方,在鄂溫克語中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鄂溫克,是鄂溫克族人民的自稱,意思是“住在山林中的人”。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是中國最后一個狩獵民族,同時也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少數民族。因其民族遷移的過程中,很少與外界接觸,是從原始社會直接走進社會主義社會的,由此較完整地保留了全國獨一無二的馴鹿文化。另外,作為一個古老的森林民族,其狩獵文化、“薩滿文化”、獸皮文化和樺樹皮文化歷史悠久。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人數雖少,但卻代表著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被世界譽為研究北方民族的活化石。由此可見,此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人文旅游資源有其獨特的魅力。
隨著社會變革和自然環境的變化,敖魯古雅鄂溫克人離開大山,下山定居,改變其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部分民族的傳統文化開始逐漸消失。另外,由于敖魯古雅鄂溫克族人數極少,目前只有200 多戶人家,其傳統文化較其他民族而言更容易消失。因此對于其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迫在眉睫。在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統一的情況下,開發文化內涵豐富的文化旅游項目,對其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既通過文化旅游的開發向全世界的人民彰顯我國古老民族的獨特文化魅力,也可為當地人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民族認同感以此防止本身人數就很少的敖魯古雅鄂溫克人散落各地,民族文化消失。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目前的旅游開發程度非常淺,旅游項目少,唯一的體驗性項目是在鹿苑用苔蘚喂馴鹿。列巴博物館,馴鹿文化博物館內的旅游項目主要是參觀為主,講解為輔。整體而言,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旅游開發目前仍然停留在淺層次的觀光瀏覽階段。
紀念品開發不成熟,景區內的旅游紀念品只有鹿茸、鹿鞭、鹿胎膏、鹿心血、靈芝、蘑菇、列巴等寥寥幾項,且紀念品的包裝簡易粗糙,產品質量無法保障。在進行旅游紀念品開發時,沒有深入挖掘該民族的文化內涵且缺乏創意,基本沒有文創產品。
由于旅游項目較少且缺乏深入文化的體驗性項目,一般來講游玩該民族鄉只需一小時左右,并不能很好的留住游客用餐和住宿。旅游紀念品開發,雖具有當地的特色,但過于單一沒有創意,對旅游者吸引力不大消費刺激不強,因此紀念品消費也并不理想。由此可見,目前該鄉的旅游收入主要依賴于門票經濟,不能給當地居民帶來良好的經濟收入。
有上述內容可知,目前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文化并沒有被深入挖掘開發出文化內涵豐富的旅游產品,無法向游客展現該民族的悠久歷史及特殊迷人的古老文化。旅游開發并未給當地人帶來可觀的收入。缺乏文化內涵的旅游開發不僅魅力不足,而且將會對該地的民族文化的保護及傳承帶來負面影響。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神秘的色彩,對旅游者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現在旅游者更加注重健康和親身體驗感,開發民族體育旅游項目既可以滿足游客健康鍛煉的需求又可切身感受民族文化。
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有著很豐厚的傳統民族體育文化資源,譬如貝闊、嘎拉哈、拉棍、勁力、摔跤、射箭、賽樺皮艇、爬山賽、揮桿套馬、寶格和滑雪等傳統體育項目。其中射箭、爬山賽、貝闊、拉棍、賽樺皮艇和滑雪可以開發為民族體育旅游項目。并可定期舉行大型的民族體育賽事,以擴大影響力。
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有在石頭和樺樹皮上作畫的傳統,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將樺樹皮做成各種生活用具。開辦民族手工藝體驗作坊,請該民族的手工藝人在作坊內教旅游者如何在石頭和樹皮上作畫,如何用樺樹皮做成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使旅游者在體驗親自動手樂趣的過程中感受古老森林民族的文化。也可開設專門的研學旅游班,讓那些喜好并熱愛傳統文化和手工藝品的人來此深入學習。開辦民族手工藝品體驗作坊不僅有利于旅游者深入體驗民族文化,而且有利于該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發揚。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文創產品的開發尤為重要。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后,將其融入產品,可以讓文化的表達更加生動,使旅游者對文化更加感興趣,更容易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另外,文創產品的推出使得旅游者可以帶走的旅游紀念品種類增多,文化內涵豐富且獨具特色。通過文創產品可拉動當地旅游經濟的增長,改變單一的門票經濟。
開發文創產品,首先要結合當地旅游的主題,充分挖掘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文化自身的價值,并在設計中注重產品的方便性和實用性。文創產品最好既能體現出本土特色,又兼具美觀性和實用性。
1.關于文化內涵的挖掘,景區可以請專業的團隊進行對文化的深入挖掘,并開發一系列的文創產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開發文創產品時不可一味地討好旅游者,要關注當地人如何詮釋文化內涵。否則,將對該鄉的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帶來負面影響。
2.關于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可向故宮文創進行學習,仿其模式進行具有創造力的文創產品開發。針對當地獨特的馴鹿文化;樺樹文化以及狩獵文化,可以開發設計樺樹皮做的筆筒,天然樺樹皮書簽,樺樹皮質感的手機殼,可愛馴鹿的鑰匙扣,鹿型便利簽、冰箱貼,身著鄂溫克民族服裝的玩偶等產品。
3.可以創建屬于該鄉獨一無二的文創品牌,注重創新與產品品質。開辦官方文創產品旗艦店,定期推出相關的文創產品并注重新品推出的宣傳。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AR 技術越發成熟,并逐步運用于景區中。AR 民族文化體驗館可以讓旅游者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卻又身臨其境某個特定的場景。一切都是現實疊加虛擬的感知體驗,是真實與虛幻的互動。
在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內創建AR 民族文化體驗館,讓旅游者穿越歷史,“參與”過去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在大山中狩獵、飼養馴鹿的生活,成為敖魯古雅鄂溫克族中的一員,沉浸其中切身體驗。科技與文化的融合,使旅游者的民族文化體驗更具有真實性。
飲食文化在傳統民族文化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文化旅游中,對特色美食的體驗也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對于特色美食的體驗主要以傳統的品嘗方式為主,但是只以此種單一的方式去體驗無法對于文化深入理解,且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
列巴是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的傳統主食,是用馴鹿奶和面自然發酵后在爐子上烤制而成。敖魯古雅鄂溫克族制作的列巴樣子像厚厚的鍋蓋,有20 厘米厚,酥脆暄軟,入口香甜。列巴的制作過程并不復雜,可以讓旅游者親自體驗制作過程。目前敖魯古雅內已有列巴博物館開放參觀,向旅游者展示有關列巴的文化和歷史。若在了解列巴的相關知識后,可以親手去制作一個列巴則會使文化體驗更加鮮活。但博物館內現在并未開設制作列巴的體驗項目。可在列巴博物館內增設制作列巴的體驗項目,為旅游者事先準備已經發酵好的鹿奶面團以及烤列巴的相關用具,以此增強文化旅游的參與感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