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輝
(濱州電視臺,山東 濱州 256600)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新聞消息的內容和表現形式也發生了許多變化。新聞消息具有開放性,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新聞消息的第一手獲取人。而隨著科學技術的推進,民眾都可以將自己獲得的新聞信息上傳到網絡,讓大家公開獲取和閱讀,這無疑大大便利了民眾了解最新各種最新消息。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新聞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無法得到保證。比如,許多消息來源不合法,視頻語音信息一知半解未知全貌,惡意剪輯原視頻等都導致了許多負面影響。而廣播電視新聞由于其與電視臺的密切聯系,對于新聞的真實性和全面性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必須將新媒體的正面效應與新聞媒體的高效準確信息來源相結合,才能使群眾獲取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促進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持續發展。
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給信息傳播媒介的更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傳播媒介越來越傾向于通過信息網絡傳播,而非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過去新聞消息一般是通過報紙文字體現,或者是通過電視臺的早間新聞和晚間新聞以及廣播等方式出現。而如今,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更加方便快捷的新媒體平臺獲取新聞消息。配合各種現場視頻、場景圖文,數據模型等,使新聞消息的傳遞更加明確真實,也更加容易理解,相較于傳統的文字圖片形式更加生動形象[1]。
廣播電視作為較為傳統的新聞媒體,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其權威性和公正性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許多民眾將收看新聞作為日常生活的活動組成。而且廣播電視能夠將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但是,由于其對新聞消息內容要求嚴格以及傳播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使得它的傳播范圍和速度與其他新聞傳播方式存在差距。
隨著剪輯技術的不斷健全,個人可以通過簡單的學習將自己獲取的新聞消息智能剪輯并上傳,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流量支持,就可以輕松將新聞消息傳遞出去。而廣播電視新聞由于其自身特性,需要對內容和形式進行嚴格把控,層層審核之后其發表的時間要晚于其他信息傳播媒介,這導致了部分觀眾的流失。并且廣播電視新聞播出的時間較為固定,許多人無法按時觀看。篩選的新聞較為精華,但是廣度不夠,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直接搜取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進行了解。這些因素都使得群眾涌向其他信息媒介。
新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發展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能否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將是其發展和生存的主要挑戰,能否掌握和學習新媒體發展的特性和技巧則是其機遇。目前,廣播電視新聞出現了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如果能進行彼此的學習和交流,二者將會獲得更加持久的發展動力[2]。
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存在某些限制,因此必須對于其局限性進行分析,找出解決的方法。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媒體發展的制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廣播電視新聞媒體過去比較常用的信息采集方式是通過記者采訪和報道時事新聞。這兩種方式比較適應廣播電視自身的特性,對于新聞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要求高,追求的是新聞消息的可靠性,旨在給觀眾展現事情的原貌和真相。但是,隨著信息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信息時代到來,各種信息爆炸式迸發,大家更注重如何快速獲取信息。而廣播電視新聞大多是在固定的時間進行播放,與新媒體平臺的新聞發表速度相去甚遠[3]。
廣播電視新聞較為傳統的信息來源方式和傳播途徑,影響了新聞信息的時效性。新媒體平臺對于新聞消息的發出人和發出的形式幾乎沒有較為硬性的規定,事件的親歷者、發現者都可以成為發表者,這使得新媒體的信息傳遞速度幾乎沒有任何限制。而廣播電視新聞必須經過層層篩選、確認和審核才能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與當今社會對于新聞的及時性要求存在差距,這對廣播電視新聞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新聞消息體現出了強烈的交互性和分享性。微博和各種新聞客戶端都設置了留言和交流平臺,民眾可以隨時針對新聞報道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也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并與之進行交流和探討。并且依托微信和QQ 等通訊軟件作為載體,大家可以自由轉發所見所聞,隨時隨地與他人分享新聞消息。但是廣播電視新聞只能通過廣播和電視進行單方面的輸出,民眾在獲取信息的同時,沒有展開交流的平臺,也無法將完整的信息發送給他人[4]。
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和沖擊,廣播電視新聞必須立足自身的優勢,學習新媒體平臺的優勢,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廣播電視新聞不應局限在傳統的廣播和電視平臺,要充分發揮網絡傳遞速度快的特性,將真實有效的信息傳遞給更多的受眾。廣播電視新聞必須保持自身的嚴謹和對真相的追求,將高質量的新聞信息傳遞給民眾,這樣才能實現新媒體與廣播電視新聞的有效融合。
廣播電視新聞的內容一般偏向傳統的新聞報道,涉及較多的國家大事和新聞采訪追蹤。因此需要對內容和形式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更新,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從內容上,新聞必須選擇民眾關心的話題,要從民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尋找新聞來源,這樣才能增加受眾的黏性,獲得長久的關注[5]。從形式上,廣播電視新聞需要適時引用科學技術的力量,通過諸如數據統計、數據模型、視頻還原等多種形式,增加新聞信息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將復雜的事件情況變得更加容易理解。
廣播電視新聞要想真正能夠找到群眾的需求,必須拉近與民眾的距離感,獲取群眾的真實想法,找到民眾關心的問題。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溝通平臺,知曉民眾對于發表的新聞的觀點和建議,從中分析新聞信息對于民眾的吸引力,做出民眾切實關注的內容[6]。
新聞媒體的主要作用就是發表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從中獲取關注。因此,用戶體驗是新聞媒體發展的重要動力,用戶的意見就是新聞媒體改進的方向。民眾的建議是最為真實和客觀的,它們不光體現了某些新聞或用戶體驗的問題,也暴露了廣播電視新聞潛在的各種危機。因此,通過收集用戶體驗并進行數據分析,可以做出人民真正喜愛的廣播電視媒體。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新聞媒體發展必然遭受沖擊,如何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是廣播電視媒體所要探索和改變的。新媒體和廣播電視新聞都有自身的優勢特性,其未來發展也面臨許多問題。新媒體與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這將使二者的發展更加穩健、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