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錄
(天津環勘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天津 301700)
將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由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實施交由建設單位自主進行,并非竣工環保驗收不重要,而是生態環境部門落實“放管服”的重要改革措施。建設單位竣工自主環保驗收工作結束后,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還會對建設項目的環保設施設計、驗收、生產及環保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明確了驗收工作的實施責任主體和監督主體,從而更好地發揮環??⒐を炇赵陧椖拷ㄔO中的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價值。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具體程序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屬于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中非常重要的技術內容。監測程序主要分為五步。
一是全面了解相關驗收信息。監測單位在接受委托書后需要安排技術人員實施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監測之前要收集和研究與工程相關的技術數據。二是現場調查?,F場調查的主要內容包含項目概況、環境保護措施的實際執行情況、污染物排放量變化情況等?,F場調查后,可以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具體內容、范圍和實施標準等進行確定。三是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編制和審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計劃。四是環境保護驗收中實施現場監測。人們要嚴格按照計劃在建設項目現場實施環保驗收監測,其間要重視驗收監測質量,進一步了解項目具體情況、環境管理實施情況、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情況。五是準備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按照環境保護驗收監測計劃,適當對現場監測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保障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報告完成后,要及時備案。
污染防控等措施環?!叭瑫r”執行情況中存在著一些特殊問題,一是由于項目在建設的某種調整或是修改,導致污染處理工藝、處理設施以及投入經費方面做出一定調整,使得主體工程與污染治理防控措施不能同時建成;二是在改變工藝后,由于多種原因,原有的設計方案與新方案不能完全配套;三是出于降低運營成本等考慮,在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人為的降低污染防控工程標準導致污染治理設施不能滿足防控要求
有些環評單位獲得現狀監測數據以后,不按照數據統計規律的要求,隨意修改、刪除超標數據,以獲得所謂的理想數據;有些環評單位引用不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數據,不顧污染源和環境質量狀況發生變化的事實;還有一些環評單位甚至還隨意引用無出處的監測數據。
根據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的相關程序規定和要求,一般建設項目需要在3 個月內組織環保驗收,特殊情形下不得超過1年。但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少數建設部門對于環??⒐を炇盏乃枷胫匾暢潭炔粔颍恍┙ㄔO項目并沒有完全按照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或報告表,以及批復要求生產,即便項目發生了重大變動,依然未履行相應的重新報批環評手續,甚至在后期生產調試階段環保設施沒有遵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及其批復的設計要求,導致建設項目的污染物排放超出了標準限值,建設單位又不得不據此重建或者重辦相關手續,極大地影響了建設項目環保自主驗收的按期進行,不僅影響了環保自主驗收的時效性,也給建設單位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影響。
開展公眾參與工作在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中很好體現維護公眾環境權益的重要性,還是落實“三同時”制度在執行竣工環保驗收的可靠依據和環保行政部門決策推行的科學化、民主化的必然需要。在竣工環保驗收監測或調查報告期間,目前確有大部分建設項目都是利用網站進行公示,導致公眾對于信息渠道了解不夠通暢,公開信息又不夠充分。選擇調查對象時,都是根據監測、調查部門來選定,致使沒能夠全面調查或根本沒有代表性,以至于有些受影響的公眾對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的信息詳情了解得很少,具有針對性的調查內容的設計極度缺乏,最終導致公眾參與只是流于形式,完全無法突出項目的特點,也根本發揮不了公眾參與監督和維護自身環境權益應有的作用。
為了保證建設項目環評驗收監測的有效進行,受到法律監管,我國需要針對建設工程存在的環保問題進行立法,這不僅涉及建設工程存在的嚴重污染,還需要對輕微污染和非污染環保問題進行監管。未來,相關部門要針對目前建設項目環評竣工驗收存在的漏洞進行補全,用更加規范的舉措來保障建設項目環評竣工驗收的實效性。當然,為了達到更好的環評竣工驗收效果,建設單位必須遵守法律法規,按照相關規范來完成建設項目,摒棄不良施工行為,使得建設項目更加環保,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多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
新的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規定凸顯了建設單位的主體責任,也使得建設單位在整個環保竣工驗收中由最初的被動協助者轉變成積極的組織參與者,這對建設單位管理人員的環保知識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工作,也要熟練掌握竣工環保驗收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規范性文件,自覺增強自主驗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加強各部門的聯動關系,并做好監察與跟蹤監督工作。在企業完成環評后,需進行監察與跟蹤監督工作,特別是開工、試生產、建設等環節都須加強管理。定期檢查項目環保制度是否真正落實到實處,從而確保其完善性。同時,檢查部分應建環保設施是否符合設計,竣工建成后還需檢查運行狀態是否正常,充分掌握部分環境污染的突發性情況,并了解工業廢物處置和回收利用的情況。另外,檢查排污口設置是否規范,并針對建設項目進行總結并創新更多、更好、更新的環境保護竣工驗收工作方法。
建設項目環評竣工驗收是工程竣工驗收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建設單位投入環保資金,按照相應需求來配置環保設施。為了加大評價力度,首先需要確保評價過程采用的資料連貫準確,確保評價結果精度可靠。區域環境評價實施后,要將確切結果應用到工程單項評價中,有效減少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調查量,加快工程進度。在審查過程中,環境影響評價要盡量做好客觀公正,確保結果可靠。一般來說,設計階段需要充分證明技術工藝和材料設備對環境的友好性。建設項目環評竣工驗收需要有較高水平的技術團隊與環境專家,充分準備并提交環境保護規劃和近期實施方案,使得專家充分表達自己對項目的看法。
公眾的廣泛參與是做好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內容,也是竣工項目環保驗收的現實要求。積極拓寬公開渠道,廣泛征求公眾意見,切實保障公眾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建設單位應按照相關規定,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相關公開渠道主動向公眾征詢建設項目竣工環保意見,并將征集到的公眾意見作為建設單位自主驗收的重要參考依據,進一步提升環保竣工驗收的質量和效果。
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大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自主驗收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監督管理。根據所在轄區內的環境影響評價項目審批情況,督促建設單位按時完成竣工項目的環保驗收。此外,在建設項目建成后,應監督其是否嚴格落實了“三同時”情況,監督項目投產后的污染物達標排放、排污口規范化建設等,待企業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結束后,還應督促建設單位做好后續的信息公開、填報、報送等工作,做好自查。
總之,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的情況下,應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做好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完善監督制度和體系,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參與監督的力度,提高監測人員的技術水平,確保竣工環保驗收監測工作的質量。從而有利于改善我國的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