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勇 王政星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長期以來,興邊富民既是我國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目標,也是我國民族工作的具體行動。進入21 世紀邊疆民族地區在時代浪潮沖擊下也在發生巨大變化,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是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但不同于內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民族構成,使得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不同與內地,呈現出明顯的邊疆性、民族性和現代性相結合的特點。研究邊疆性、民族性和現代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影響以及如何對“三性”調試以便達到最佳結合點對興邊富民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邊疆民族地區地域遼闊,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區。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推動下,在黨和國家的關懷和大力幫扶下,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獲得較快發展,人在與外界的頻繁交流中,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較大轉變。這些變化為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為興邊富民活動的進一步開展以及取得更大成效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很明顯,在這一進程中,邊疆性、民族性和現代性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新型城鎮化”是在“城鎮化”概念的基礎上演變而來。人們熟悉“新型城鎮化”是在黨的十八大,尤其是2012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明確提出“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人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提出,加快民族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必須不斷創新和優化城鎮化模式,必須協同推進“四化聯動”,必須努力爭取使得到 2020 年,我國民族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54%以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41%以上。
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國家民委于1998 年倡議發起了“興邊富民行動”;2000 年2 月24 日,“興邊富民行動”正式啟動,國家民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進行宣布。“興邊富民行動”是要切實把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搞上去的一項促進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國家政策。當前,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已經成為興邊富民的一項新的途徑。它要求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新型城鎮化是邊疆地區各民族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助推著各民族群眾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邊疆民族地區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將不斷縮小與全國的差距,這些地區的交通、供水、供電、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極大改善,教育、醫療、住房等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將會有較大提高,加上邊疆民族地區與國外接壤的便利條件,邊境貿易在基礎設施改善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的基礎上也會有較大發展。因此,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興邊富民行動的好渠道。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興邊富民行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內地發達地區相比依然存在不少差距。新時期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新形勢下興邊富民的一項新的舉措。針對邊疆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受到歷史、地域、文化等因素影響亟須加快發展的問題,新型城鎮化建設對這些地區將會加大扶持力度。興邊富民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與內地相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構成,邊疆民族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呈現出明顯的邊疆性、民族性、現代性相結合的特征。
邊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與外國接壤,地處國家最邊遠地帶,遠離經濟社會發展中心;第二,地理地貌、氣候、物產巨大的差異性。
民族性即民族特色,是不同民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在特定的環境下所形成的獨特的不同于他民族的特征。
現代性是指在社會發展中,用于滿足生產生活的工具和手段的先進與快捷的發展趨勢。
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所特有的邊疆性、民族性以及本質要求的現代性都會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產生一定影響,進而影響到興邊富民目標的成效。此外,邊疆性、民族性與現代性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也會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產生重要影響。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不能選擇的特定地域環境,邊疆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1.邊疆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積極作用
邊疆民族地區所特有的邊疆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為特殊的地質地貌和旖旎的自然風光有利于發展特色旅游;富饒的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豐富的物產有利于發展特色產業,這些都是邊疆民族地區產業發展的名片。
2.邊疆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消極作用
邊疆民族地區所特有的邊疆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消極作用主要體現為惡劣的自然條件和極端的氣候不利于人類的生產生活;地處邊遠,與內地缺乏聯系,內地發達地區的影響力不容易波及;此外,地處邊境,容易受到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和破壞。
民族性即民族特色是由邊疆民族地區特定的民族人口構成決定的。獨特的民族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1.民族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積極作用
民族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為民族性所體現出來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性和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吸引其外部群體,發展特色民族旅游,有利于彰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民族特色;一些民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綠色、低碳”的內在要求是相吻合的;跨界民族由于與鄰國同一民族在語言文化上相同,有利于邊境兩邊的交流交往。
2.民族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消極作用
民族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消極作用主要體現為一些少數民族為保護本民族文化所表現出來的觀念的保守性,這與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的“智能”背道而馳。
現代性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內在本質要求,脫離了現代性,新型城鎮化將無從談起。但是現代性也必然會對邊疆民族地區的民族特色和傳統帶來一定沖擊。
1.現代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積極作用
生產生活工具與手段先進與快捷所代表的先代化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這種現代化的一方面將更好地促進各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升級調整,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增加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另一方面將極大地改變邊疆民族地區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城鎮面貌,提高當地群眾的生活質量;此外,現代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進邊疆與內地的融合。
2.現代性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消極作用
現代性要求的先進、快捷會內在地使社會生活各方面趨于統一、同質化。因此,現代性在促進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當地的民族特色和傳統帶來一定沖擊。
新時期新階段,新型城鎮化建設是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一過程中,在充分認識邊疆性、民族性、現代性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整體優勢,對于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的快速發展,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邊疆性、民族性、現代性“三性”對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興邊富民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它們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這就需要不斷加強對這“三性”的調試,不斷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健康良性發展。提高對“三性”認識的前提和關鍵是轉變當地人民的思想觀念。
一方面,要轉變普通民眾的思想觀念。要加強對普通民眾思想的教育和引導,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潮流,積極主動調整、應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的新變化。
另一方面,要轉變城鎮管理者的思想觀念。作為城鎮的管理者,合理把握邊疆性、民族性、現代性“三性”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以人為本,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使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
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邊疆性、民族性、現代性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都具有正負兩面性。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趨利避害,克服“三性”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消極因素,發揮其積極作用。
邊疆民族地區因“三性”的消極因素給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諸多不利因素,這就需要加大投入和幫扶力度加以克服。邊疆民族地區等基礎設施工程方面都需要加大更多投入;積極創造條件,促進邊疆少數民族與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不斷增強本民族的發展能力;采取多樣措施,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減緩現代性對其帶來的沖擊。
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邊疆性、民族性、現代性“三性”除了都具有各自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外。如何才能使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建設所具有的邊疆性、民族性、現代性協調統一呢?其方法就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找到“三性”的最佳結合點。
“三性”之間并不是完全排斥,它們之間可以做到相互依存、優勢互補。例如在云南的新型城鎮建設中,邊疆特殊的地理地貌和宜人的氣候為發展旅游產業提供了良好條件;現代旅游要求的先進、快捷、方便、周到體現出現代性,云南民族眾多,彰顯民族的多樣性的民族風格又使得新型城鎮面貌和氛圍不同于內地大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避免了“千城一面”的格局。云南的這種新型城鎮的建設模式就充分展現了邊疆性、民族性、現代性在新型城鎮建設中可以相互結合,找到它們的最佳結合點,充分發揮他們的整體優勢,從而使得邊疆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潛力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為邊疆民族地區的興旺發達和當地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為“邊、民”的快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