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蘭
(白城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一)培養模式目標單一。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簡單劃一,比較偏重共性。從學生的培養計劃、課程大綱、授課形式、訓練模式以及考試方法等,都不難看出這種統一的烙印。由于過分地強調了教育的統一性,而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加上部分課程又強調對口師范培養,缺乏其他相關學科的支撐、交叉和滲透,這樣就造成了培養出的人才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和個性,更難以談得上創造性。
(二)培養方式僵化,創新能力不足。目前專業培養方式明顯存在不足與缺陷,以教師為中心,注入式、滿堂灌成為課堂教學的唯一方式。課程內容更新不夠,研究性、前沿性東西不夠,尤其是一些專業領域的熱點、重點和尚存爭議性和邊緣的問題不能及時反映到專業教學的課程內容中,這樣會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創造能力不足,適應能力較差。
(三)考核手段滯后,教學質量下降。我國目前高校教育質量管理決定了學生只要通過入學考試,經過規定的學習、考核以及論文答辯,一般都能順利畢業,幾乎沒有被淘汰的。沒有壓力,就沒有危機感,很容易滋長惰性,影響培養質量。當前教學中的考核手段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流于形式,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學生把考試當作完成任務,使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
(一)切實以需求展開培養模式建設
若想建設有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首先需注重實質性需求,即根據市場需求與時代發展展開培養工作建設。目前相關單位中需求的人才多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過程中可切實注重此類問題。并結合實際展開分析,最終實現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保障人才于工作過程中具備業務開展能力的同時,使培養模式中有較為明確的培養方向。
(二)培養系統中的技術更新
時代發展所帶來的相關技術革新能夠促進對應行業較為全面地發展,培養模式中亦應結合此類技術更新展開。現階段高等教育培養模式中早已實現多媒體教學,此類教學方式的更新亦應緊隨時代發展。就現階段任務展開分析,當前時代背景下所出現的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皆可對英語專業的全面型人才培養提供幫助,如針對學生數據展開分析,確定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亦如根據虛擬現實技術模擬情境教學,實現較為穩定的技術更新。同時,應切實運用現階段中的各類通訊技術實現英語專業的全方位學習、終身學習,促進行業發展的同時亦能使人才不斷進步,實現階段性發展。
(三)根據實際情況展開調查
根據實際情況展開調查,可發現現階段制約培養模式開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結合此類問題展開分析,尋求對應策略能夠切實解決問題。結合數據統計資料與相關文獻記載可發現,我國高等教育開展過程中,學生英語理論知識較強,而應用機會較少。學生無法切實印證自身所學,單純了解理論而忽略實際應用。針對此類情況展開分析,在培養模式適當轉變、增加實際訓練與社會實踐環節,意在保障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使相關知識得以實際運用。學生于運用過程中印證學習有效性的同時,能夠對自身學習結果中出現的問題予以分析。
(四)切實研究分析
針對現有狀況展開分析。現階段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思想為根據實際情況展開研究,研究過程中應切實注重學生學習狀況,隨后根據實際狀況展開教學模式修訂。對于現實條件而言,更改教學模式與培養手段較易對大規模、多批次學生產生影響。若此類模式中存在問題,不但影響學生日后的學習、工作,亦對相關教學單位造成影響。因此,應于轉換教學方式的同時,切實展開研究與分析工作,保障相關模式具有較為穩定的成果的同時,再將其投入至教學中。實現此類操作的相關步驟如下。
首先,需針對現有模式展開較為全面的調研工作,面向高等教育模式影響下的學生實際情況展開數據分析,將影響學生學習的相關參數納入研究中;其次,應針對教育單位所在地區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著重針對相關單位的需求與人才要求;隨后,針對教育機制展開研究,分析應采用何種方式才能使學生相關水平切實面向教學開展,實現教學方案的有效開展與實施;最后,切實面向機制展開研究,并做出轉變,使此類更改能夠在為教育機制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建立較為穩定的人才培養模式,源源不斷地為相關產業培養對口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此過程中,相關單位的培養機制對于實際狀況而言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人員培養方面亦存在較為實質化的更改。另外,為保障相關教育模式能夠切實應用,應首先根據實際情況樹立實驗區、實驗點。更新實驗區中的相關教學模式,經一段時間的學習后,與采取原有模式開展教學、學習的學生進行對比,著重針對全方位發展角度展開分析的同時,實現教育過程中的對比分析,確認新式模式是否有效,對于學生發展是否具備實際意義。
(一)引導學生培養交際能力,拓展教學方式方法
作為人際關系之間的交流工具,語言的使用具有一定技巧。傳統語法詞匯方面的學習固然重要,但面對不同社會環境、不同時代,也需要創新方式方法。于實際教學過程中按照交際法理論進行教學時,教師需創造性地使用語法,避免陷入翻譯法的輸入,更不能局限于單純傳授詞匯等的誤區。而是在課堂之中具有創造性地使用語法和詞匯,令學生能夠產生參與性。例如師生問答等形式。
還要注意,單純進行語言強化練習、忽視基礎語法的學習同樣不可取。更加無法真正達到口語練習的要求。為此,教師應當在課堂之中充分思考,統籌兼顧地協調好語法教學以及口語教學的關系。確定教學內容與比例,靈活開展教學工作。現實學習中開展學生口語教學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交際能力,更是教學大綱對大學階段英語教學的要求。根據交際教學法的具體要求,將教學過程本身作為交際過程,創造并利用特殊語境完成交際,最終可以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為此,充分合理地使用交際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大學階段學生口語學習效果。
(二)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切實保障教學有序開展
以英語專業為例,與其他類型教學相比,語言教學具有較為感性的因素存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針對對應語言的語句、語義等展開分析時,需存在一定的發散思維能力,根據實際情況確認語言的實際用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切實以學生為中心,保障學生能夠自主展開學習的同時獲得對應知識,保障知識水平的穩定性。教師于此類教學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即為引導教學,當學生學習出現困難時,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輔助學生找到對應的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以保障實質性教學為基礎,于教學中融入對應教學手段,切實保障全方位教學的穩定發展。
(三)教材建設創新和實踐
學校始終圍繞英語專業培養方案、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就業崗位的需要,在本專業各專業方向上全面推進高水平教材的建設,在現有教材體系的基礎上,把本專業的教材體系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構建一套具有先進性、特色性、影響大的教材體系。在建設過程中,要全面貫徹“實踐特色、氣象特色、時代特色”的指導思想,積極展開與國內外著名學者的合作研究,把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融入教材的內容之中,使之成為具有一定特色和影響的高水平教材。同時,積極選用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作為英語專業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的教材,選用21 世紀應用型高等院校示范性實驗教材作為環境科學專業基礎實驗課程的教材。
(四)教學方法創新和實踐
以培養綜合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為核心,體現“優化課內,強化課外”的原則,構建一套“互動式、研究型、網絡化、開放性”的教學方法。近年來,包括耶魯大學、馬里蘭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在內的10多位國內外著名環保學者來學校講課,開闊了學生的學術視野,增強了他們把握學術前沿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實踐創新
實踐教學活動既能幫助學生消化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又能使他們從社會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中學到課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學校高度重視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堅持走產學研合作之路,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以“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強調動手能力的教改思路,科學合理地建立了符合環境科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習、實訓,合理安排實踐環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出“三個層次和六個類型”實踐教學模式(如圖3所示),即分層次進行實踐教學,做到既能完成教學計劃,又能因人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貫徹“一個貫通”和實施“四個一”實踐教學法。“一個貫通”,即理論課教師和實踐課教師可以互相兼任,實現兩類教師與教學的融會貫通“四個一”就是要求學生通過四年的實踐教學學習,能夠做到:學習掌握一批基本操作技能,自我設計一個綜合實驗,參加一次社會實踐,完成一次論文答辯。
目前,我國高校英語專業設置忽視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未考慮本校、本地區特色,各院校之間專業設置雷同,造成英語專業畢業生過剩。英語專業教學培養模式過于重視語言技能訓練,在校大量時間用于研究英語專業知識,學生缺少擁有實際應用技能的機會,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近年來,國家重視制造業的發展,部署制造強國戰略。我國制造業在很多方面還落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若要實現趕超則必須緊跟國際技術前沿,若國際前沿資訊無法被翻譯人員準確地表達,則必然影響到企業的科技創新發展,阻礙其升級轉型,延緩我國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習總書記強調,“要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財、敬才、用才之風”“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當今社會更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因此,對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下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加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現階段高等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展開分析,以深化改革背景下所出現的新式教學方式為主要分析手段展開分析,針對現有模式尋求修訂方向的同時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向全面化人才培養模式方向發展。結合現階段情況,教師應切實開展教學,不斷引導學生以應用為主展開學習,保障學生既擁有較高的理論知識,亦具備較強的實際應用技能,順利投入至下一階段的學習、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