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的本質是將藝術和實用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思維過程,是一項體現審美取向、色彩感官等設計意識的工作。在服裝設計中,美術元素的應用給服裝成品帶來了一定的視覺效果,使服裝具有了更為突出的審美價值。因此,探究服裝設計與美術元素之間的潛在關系并分析美術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渠道,在社會實踐中具有充分的價值體現。如何設計好、選擇好、應用好美術元素以突出服裝設計的藝術性,從而滿足受眾需求,是服裝設計師需要面對并著重思考的問題之一。由雷中民主編,于2014年3月通過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服裝美術基礎》一書,從服裝設計中美術元素應用思維角度出發,結合實際案例分析了美術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價值,并對美術設計和服裝設計之間的聯系以及美術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渠道作出了詳細探討,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作 者:雷中民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服裝美術基礎》全書共分為8個章節。第1章主要是對美術造型的基礎概念和原理進行闡述,包括造型基礎、構圖基礎和透視基本原理。第2章主題為基礎素描,作者在這一章節中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基礎寫生技巧進行了介紹,讓讀者對素描這一美術元素形成基本了解。第3章著重探討了人體結構,包括性別特征和差異、人體運動規律等,并闡述了人體結構和衣著之間的關系。第4章介紹了速寫相關內容,包括基礎概念以及人物寫生的相關介紹。第5章詳細介紹了服裝畫這一藝術實踐活動,包括服裝畫人體的表現形式和服裝畫創作的基本步驟。第6章主題為服裝色彩學,圍繞色彩進行了基礎理論闡述,包括色彩基礎概念、運用原則、色彩的情感性質等。第7章詳細了介紹了水粉寫生的相關概念和創作技法。在最后的第8章中,作者對服裝圖案的概念和手繪相關理論基礎進行了闡述。從整體上看,該書內容較為全面,兼顧基礎理論的介紹和創作技法的講解;從細節上看,該書在內容編排中插入了諸多案例圖片,圖文并茂、淺顯易懂。該書既適合作為職業院校專業教材,也適合作為社會從業者自主學習的參考工具書。
美術元素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在人的視野里,其自身具備著一定的藝術特征,當與其他事物相結合時,其藝術特征便會同時在事物整體上得到體現。在服飾中,美術元素帶來的藝術美感是多方面的,良好的美術元素應用能夠為服飾“增色”,同時也能夠表現出服飾與特殊場合的相融性。結合該書內容可知,美術元素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美的呈現”上,也就是說,在服飾設計中良好地融入美術元素,將會使服飾更具美感,具體表現為以下3點。
其一是直觀上的視覺美感。美術元素在服飾設計中的良好應用,會讓服飾呈現出較為突出的視覺藝術魅力。在社會交往中,一般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最初聯系建立在“視覺印象”上,一個人的穿著會在另一個人的印象形成中造成重要影響。在服飾設計中,美術元素的最為根本的功能便是給人視覺上的印象,讓人第一時間注意到服飾的視覺美感。以大眾認知水平較高的色彩為例,在服飾設計中,良好的色彩設計會讓服飾整體視覺特征更為突出,更能夠觸動觀看者的視覺神經,從而有效地增強服飾的表現力。
其二是主觀上的精神美感。長久的社會實踐歷程下,人民群眾表達情感的方式多種多樣,而藝術創作同樣也是情感表達的重要渠道。在服飾設計中,美術元素的應用會讓服飾具備精神上的藝術美感,因為服飾中的美術元素設計能夠讓人在看到服飾中的部分元素時,可以模糊地感受到服飾的情感表達。以美術元素中的圖案組織為例,圖案本身不具備情感內涵,但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不同的圖案被人們習慣性地賦予了特殊的情感內涵,如常見的祥云紋、龍鳳紋等,讓民眾看到這類服飾時,對其有一種先行性的情感認知,認為該服飾具有積極性且充滿了美好祝愿。
其三是穿著者的個性美感。服飾是用來穿著打扮的,因此服飾設計尤其需要注重與人體的協調。在服飾設計中,良好的美術元素應用可使服飾的指向性更為明顯,讓穿著者的形象塑造力度更為強烈,讓其他人更能感受到穿著者的個性魅力。以舞蹈服飾為例,一般情況下,舞蹈表演中的人物形象要靠演員的肢體動作進行展現,但部分人物個性無法通過動作來展現,而舞蹈服飾上的色彩設計,恰恰為舞臺人物的形象塑造起到了輔助作用。例如,在舞劇表演中,演員穿著金黃色的服飾,可讓觀眾認為他非富即貴;而穿著土灰色的服飾,就會讓觀眾認為他是平民。由此可見,服飾設計中的美術元素應用,能夠讓穿著者的個性、形象都得到一定的展現。
美術元素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需要服裝設計師進行深思熟慮,要讓美術元素在服飾中發揮出應用的價值,其選擇和應用都需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要貼合服飾材質的屬性。不同衣物材質有著不同的加工屬性,例如非紡織面料和紡織面料的可加工深度不同,天然纖維面料和化學纖維面料的色彩呈現等也不同。服裝設計者在進行服飾設計時需優先考慮服飾材質的各方面屬性,確保美術元素的應用不會與服飾材質相悖。二是要彰顯一定的特色。在服飾設計中融入美術元素,并非簡單的“物理性”相加,而是應當使服飾受到美術元素的影響而體現出原本不具備的特色,例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獨特的審美特征等,從而讓服飾設計水平獲得更高程度的體現。三是要符合時代審美。良好的服飾設計不僅要求對美術元素的保留和應用,更要求設計出的服飾產品符合時代普遍審美取向和趨勢,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所以,服飾設計中不應過分追求美術元素的廣泛應用,更不能盲目選擇和應用不合適的美術元素。簡言之,美術元素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需要科學的意識觀念引導和一定水平的設計技法支撐,使美術元素自然、和諧地融入服飾設計中,而不是生硬的“相加”。
參考該書中關于服飾美術的相關論述,再結合國內既有相關研究成果,本文認為服飾設計中美術元素的應用需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開展:
首先,深入研究美術元素,尋找與服飾設計相契合的美術符號。長期的社會實踐使得美術元素得到了充分地豐富和擴充,其細節不斷增加,形式不斷變更,例如色彩、線條、造型、圖形組合等。正是因為美術元素的多樣性,服飾設計師進行產品設計時需要做好前期設計工作,即深入思考服飾設計理念,選擇作為契合的美術符號。例如,針對消費者群體,設計師在設計大碼服飾時需注意顏色搭配:肥胖者可以穿深色服飾,會有顯瘦效果,而穿黃、粉、白這類色彩的服飾就會顯胖,消瘦者與之相反。另外,如果設計思路尚未成型,設計師也可先了解眾多美術元素,并在美術元素中尋找到服飾設計的靈感。例如,設計師可先通過對美術元素的變形、組合和拆分等,獲得服飾美術設計的靈感,并在服飾設計時將這些美術元素進行應用。
其次,在服飾設計中融入美術創作思維,充分借鑒美術創作過程中的關系處理。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美術創作已經做到了藝術與人、藝術與環境的良好溝通,搭建出了藝術與社會、與自然和諧的共處的橋梁,并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藝術創作思維模式。對于服飾設計來說,美術創作思維模式有著較為突出的參考價值,服飾設計師可將美術創作思維應用于服飾設計中,著重把握服飾設計與人、與社會環境和與自然環境的聯系,從而既讓服飾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又能讓服飾充分融入社會環境,還能讓服飾傳達出一定的自然理念,最終讓服飾的藝術效果得到較大的提升。簡言之,美術創作思維的運用有助于設計者突破原有的設計理念,真正地讓服飾設計于藝術設計相結合,推進服飾設計的創新發展。
最后,設計師需要學會保留經典美術創意,同時也要注重經典美術元素的創新。部分經典美術創意已經在人們的心中根植,例如經典美術作品、經典圖案、造型、配色等。服飾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可以保留經典美術元素,讓藝術經典在服飾中得到體現。例如,設計師可借用美術經典作用中的色彩、圖案、造型、字體等一系列美術元素,將其進行二次創作并融入服飾設計中,賦予服飾經典元素,強化其藝術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保留經典美術創意并非是簡單的復制和粘貼,而是要在其基礎上進行深層次地再創作,繼承其經典藝術內涵和風格,讓服飾具有經典韻味。
美術元素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并非是簡單地加入美術符號,而是要從根本的設計思維方面進行改觀,推進美術元素與服飾設計的深層次融入。在服飾設計中,設計師自身也應充分提升美術藝術底蘊,有意識地進行美術創意訓練,提升自己挖掘美術元素的能力,最終方便自己選擇出最為契合的美術元素并融入服飾設計中。(作者簡介:何健,講師,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