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服裝設計》一書由王展編著,于2018年5月通過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影視服裝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究方面的專業著作,對當前我國影視服裝設計的技巧、方法、材料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論述。從影視人物整體造型角度入手,結合大量經典電影、電視劇人物塑造實例,對不同類型影視風格中人物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其適用于影視服裝設計相關專業教學實踐,并對不同風格、不同類型影視服裝的功能設計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作用。該書綜述了影視服裝設計的內涵與定義,對影視服裝設計中人物與角色、影視人物造型、影視服裝設計構成要素、人物造型功能、影視服裝作用、影視服裝特性、影視服裝分類、影視服裝創作依據與原則、影視服裝造型元素的設計應用、影視服裝紋飾設計、圖案紋飾工藝、影視服裝設計效果表現方式進行了詳細介紹,為廣大影視服裝設計者提供參考。同時,該書在編著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影視服裝的應用特性,以不同類型節目中影視服裝造型選擇及創意構思為基礎,對影視服裝的設計結構、性能及影響因素進行了重點研究,對影視人物造型與服裝設計風格、樣式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讀,有效增強了影視服裝功能設計應用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也使影視服裝設計者更能充分了解影視服裝的設計構思、要點和功能。總體來看,該書在影視服裝設計與功能上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作 者:王展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影視服裝設計與功能是一門融合較多實踐技能的學科,但突出的實踐性特征,并不意味著僅僅依靠大量影視服裝設計技能及應用技巧豐富該學科的內容框架,反而需要以影視服裝設計理論與知識為基礎,并最終通過專業化的服裝設計教學培養出具有較強服裝設計能力的實踐型人才。影視服裝設計是服務于影視行業的綜合化實踐學科,需根據影視作品中人物角色的身份、年齡、性格、情感、習慣,對演出時應用的服裝服飾進行設計,并要通過服裝的特色、風格、款式、圖案反映出影片特定的時代、環境、情景及民族,保障影片的視覺效果能最大程度呈現出來。例如,電視劇《甄嬛傳》以特定清朝雍正年代民間與宮廷生活為背景,以清代民間服飾、宮廷服飾為藍本,選擇適合表現劇本情景及人物形象的紡織材料刻畫與設計,形象地塑造人物角色和視覺情景,讓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動能通過視覺圖像表現出來。影視服裝設計過程中服裝的材料、圖案、風格及其與人物角色間相互作用關系是功能設計的核心要素。該書通過對人物造型功能、影視人物造型設計的充分論述,幫助影視服裝設計者明確影視服裝設計風格與影視畫面視覺風格間協調搭配的基本方法,并以鮮明的影視服裝設計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基本原則對根據影視人物造型的服裝設計方法進行了全方位剖析與重點解讀,為影視服裝設計提供科學指導,逐步強化影視服裝設計者對影視人物造型、畫面展現的認知與應用。影視服裝設計實踐表明,根據劇本內容與人物角色開展的影視服裝設計需要以豐富的影視服裝設計理論為支持,只有在全面解讀影視服裝與人物的關系、與演員的關系、與其他各部門的關系,才能有效引導影視服裝設計者更深入了解影視服裝設計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更好促進影視服裝設計師根據影視作品角色形象、人物造型、紋飾材料設計出符合影視作品表演需求的服裝,滿足當代影視行業多元化的服裝定制設計需求。與此同時,以影視服裝功能發揮為核心,能夠幫助設計師探究影視服裝設計需求,明確設計定位,還能為影視服裝功能與設計的創新化實踐探索指明方向,確保影視服裝功能、定位、風格、款式、紋飾與影視表演深度融合,協調發展創新。
影視服裝的設計與分類是影視服裝設計的基礎,根據影視作品的表演需求與人物角色刻畫需求明確影視服裝的特性與分類是影視服裝功能實現的重要前提。影視服裝的特性與分類是影視服裝設計與功能實現的重要內容,在影視服裝設計過程中,服裝設計師需要明確按照人物屬性、時間線索、民族性、影視題材、服裝屬性、拍攝職能、設計來源的影視服裝的基本分類原則,能根據影視表演的具體需求選擇適合的創意、材料、模型、紋飾開展服裝設計,保障服裝面料、服裝風格、服裝款式能滿足人物角色的塑造需求。在影視服裝設計實踐過程中,影視服裝具有審美性、表意性、商業性、敘事性、功能性的特點,影視服裝的設計結構、結構關系、結構特點、設計思路、款式、樣式都會隨著設計環境、設計目標、設計需求的變化發生變化,需要針對影視角色形象塑造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的分析與思考。該書對影視服裝功能與設計特性與類型進行了詳細總結,最大程度呈現出影視服裝設計應用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針對影視服裝設計結構關系、形態組織、組織元素、結構模型、結構力學做了詳細論述,較為全面總結了纖維材料在影視服裝設計實踐過程中應用特性。一般情況下,影視服裝設計包括設計目標、設計需求分析、效果圖繪制、設計方案、方案修改、方案補充等步驟,而在整個影視服裝設計過程中,要想保障服裝設計款式與風格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設計師必須結合影視服裝特性與分類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創新方法,完善影視服裝設計應用的具體路徑、具體步驟,保障影視服裝設計風格充分滿足影視表現需求。
影視服裝功能與設計是綜合美學、材料學、紡織學、設計學、物理學、藝術學形成的一門藝術實踐技術體系,在服裝設計實踐中,服裝設計元素的形式、風格、配色、創意都會隨著設計表達目標的變化發生改變,需要有針對性的思考與分析。影視服裝的材料選擇、圖案繪制、設計思路、功能目標會直接影響著影視服裝設計的風格。該書對影視服裝的風格類型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最大程度上呈現出服裝風格類型對服裝設計的價值與意義。該書中,影視服裝的風格類型分類方法包括按影片題材內容分類、按表現方法分類,主要風格包括寫實設計風格、寫意設計風格、虛實結合設計風格、奇幻風格等,全面呈現影視服裝風格設計的理論基礎、流程方法,促進影視服裝在設計實現過程中進行個性化表達。影視服裝風格類型實現的影響因素還包括主題選擇、樣式選擇、材料加工、方案制定、工藝選擇、加工制作等,在這個過程中,要想促進影視服裝風格類型滿足影視表演需求,要突出服裝設計的視覺意境,注重創作需求的個性化表達,結合影視服裝設計中風格款式實現的具體方法,在服裝設計過程中將個性化元素充分表現出來。影視服裝風格類型是否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視覺審美價值、藝術價值,個性化元素是否得到了全面的設計展現,關鍵在于影視服裝設計者的設計展現能力、創意思維,只有服裝設計者精心優化影視服裝設計展現方案,選擇纖維材料進行藝術化表達與呈現,才能使影視服裝的風格類型達到最佳的個性化設計展現效果。
與其他設計類學科不同的是,影視服裝功能與設計還需具備鮮明的創作依據和原則,根據影視作品綜合表現需求確定影視服裝的設計思路、內容、依據與基本原則。針對不同的影視服裝設計需求要確定與之對應的設計方案,設計方案的實現要找到創作依據與原則,尤其是對影視作品內容、人物造型、角色及場景因素的詳細分析,進而確定服裝的創作思路。該書中,作者對影視服裝創作的依據與原則進行了詳細分析,創作依據主要包括影片的主題、題材、風格樣式、影視美術風格、文學劇本內容、人物因素、演員因素及表演需求等;創作原則主要包括真實性原則、形式美原則、典型性原則、人物關系原則、基調創作原則、細節關注原則等,點明了影視服裝設計創作的理論依據,逐步增強影視服裝設計者對影視服裝創作依據與原則的認知和掌握。影視服裝設計創作實踐表明,依托設計實踐的學科課程需要理論知識的指導,并在設計實踐中探尋創新突破點,影視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才能更為深入引導學習者更深刻掌握服裝設計中紡織材料的應用范疇、應用方法、應用原則、應用對象,并對影視服裝設計中設計理念、設計思想、美學原則、設計理論充分理解,推進當代影視服裝設計專業教學創新發展,包括創作思路創新、設計理論創新、設計原則創新等。例如,在《花樣年華》中,張曼玉雖不再青春靚麗,但有更加成熟嬌柔的韻味,應用紗線材料制作的各式各樣旗袍襯托了她妖嬈的身材,劇中26件旗袍的花色面料各有特色,裁剪細致合體,將張曼玉時而憂郁、時而悲傷的心理活動及嬌柔熟美的角色形象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只有在深入分析影視作品內容、人物角色、表演場景、文學意蘊的前提下,對服裝設計需求精準定位,找到創作依據與原則,才能將影視服裝視覺審美特性、藝術表演特性全面展現出來。(作者簡介:段婧,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影視文化傳播,河南牧業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