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長,黃亞宇
(650031 云南省 昆明市 昆明理工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
打葉復烤是煙草行業發展的基礎[1],打葉過程是打葉復烤的最初環節,打葉質量將直接影響風選、除雜、切絲等工藝流程,間接影響卷煙的燃燒性能和感官質量。研究合理的打葉流程,對降低煙葉原料消耗和提高卷煙產品質量有一定的意義。目前,國內對于打葉流程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框欄形狀、打輥轉速、葉片含水率對打葉質量的影響[2-4],對于整個試驗設計和試驗過程討論相對較少。正交試驗設計是已被證明的有效試驗方法,在整個煙葉加工過程中已得到廣泛運用。相關研究中,楊輝[5]在煙葉配方中運用正交試驗設計,節省了材料和大量時間;薛美盛[6],景延秋[7]、宮長榮[8]等分別在煙葉烘絲過程和烤煙栽培技術上通過正交設計進行優化。在對打葉結果的分析中,多數是討論大片率、中片率、葉中含梗率、碎末率與打葉質量的關系[9-12],缺乏完整的系統建模過程。因為打葉后煙葉形狀不規則,為準確測量大片、中片、小片煙葉帶來一定的難度,增加了分析的系統誤差。本文根據打葉后不同的片型分為純葉片、梗帶葉、光梗、碎片4 類,并根據不同片型對后續打葉復烤流程的貢獻率賦予加權系數,對正交試驗結果運用多指標綜合加權評分法分析,得到最優的因素水平組合,為打葉流程工藝參數設置提供合理的參考。
試驗材料:大理彌渡(云87)C4FA1,C3FC4,曲靖馬龍(云87)C3LA1、C3FC4,普洱景谷(云87)C4FA1,普洱景東(云87)C4FA1,曲靖宣威(云87)C3FC4,玉溪通海(K326)C1FC4。
質量要求:煙梗水份為10%~12.5%;成品片煙水份為11%~12.5%;葉含梗率≤2.0%;碎片水份為11%~12.5%。
投打方式:混打。投打時間:2019 年3 月。
生產工藝質量按煙草行業標準YC/T 146—2010 執行。主要試驗設備為宣威復烤廠加工車間的打葉設備及多級振動篩分器。
1.2.1 試驗條件
試驗開始前對一級打葉設備的比例分料器進行優化調整,保證一級打葉設備各進料比例保持一致[13]。煙葉的含梗率、多級振動篩篩口、打葉風分參數均應保持一致,減少收集不同規格煙葉時的誤差。對原煙進行增溫增濕,使潤后煙葉含水率和溫度均達到工藝質量要求。
1.2.2 試驗設計方法
設置框欄開口、打輥轉速、進料量3 個試驗因素,前兩個因素設置4 個水平,第3 個因素設置2 個水平,如表1 所示。采用L16(42×29)混合水平正交表設計試驗,實驗順序及參數設置如表2 所示,研究不同打葉參數對打葉質量的影響。

表1 試驗因素水平設置Tab.1 Test factor level setting

表2 試驗順序及參數設置Tab.2 Test sequence and parameter setting
運用Minitab18.0 對試驗后的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首先以打葉后含梗率作為優化指標進行單目標優化分析,然后以提高打葉總體質量為目的,建立多目標綜合評分法。運用Minitab18.0根據最佳的因素水平進行正交試驗模擬,驗證模型的有效性。
根據要求,將打葉后的煙葉按照純葉片、梗帶葉、光梗、碎片分為4 類,具體分類情況如圖1 所示。

圖1 打葉后葉片類型分類圖Fig.1 Classification diagram of leaf types after threshing
為避免系統誤差和操作誤差影響,在取樣時,在同一因素水平下,進行3 次試驗,計算所含比例時,取3 次計算后的平均值,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i——打葉后按照打葉類型分類的編號(i=1,2,3,4);j——取樣的次數(j=1,2,3);A:每類片型的質量;W——取樣時樣本的總質量。
按照混合水平正交表設計的試驗序號和式(1),得出4 種類型所占的比率如表3 所示。
葉中含梗率是體現打葉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表3 中梗帶葉比率可以直接反映出不同因素組合水平下葉中含梗率。若梗帶葉片型的比率越大,則說明純葉片片型和純梗比率之和較小(碎片比率過小,可忽略),葉梗分離效果不明顯。

表3 打葉后不同片型所占比率Tab.3 Percentage of different slices after threshing
由圖2 極差分析結果可知,進料量的變化對梗帶葉比率影響極小,主要影響因素為打輥轉速和框欄開口。通過表4 中P 值也可看出,框欄開口和打輥轉速的P 值<0.05,說明影響顯著。根據煙廠要求,控制梗葉比率的大小是打葉工藝的要求之一,對于梗帶葉比率的目標是望小,按照極差分析對影響因素進行排序為B(打輥轉速)>A(框欄開口)>C(進料量),最好的試驗方案為B1A2C1,此方案的試驗序號為5,梗帶葉比率為0.34,是試驗中比率最小的。

圖2 梗葉比率隨因素水平變化極差圖Fig.2 The ratio of stems and leaves varies with factor levels

表4 梗葉比率方差分析表Tab.4 Stem-leaf ratio analysis of variance
極差與方差僅僅只是針對一個優化目標,綜合加權評分法是把多指標的情況化為一個指標,每次試驗的得分來代表這次試驗的結果[14],之后進行統計分析,各項指標的評分值按其重要程度,相應地乘以適當的系數作為分數。
試驗指標的權重為βi,i 代表i 種片型不同的權重。卷煙生產過程質量評價實施細則中提到碎末率計件型合格率為15%,梗帶葉計件型合格率為20%,則純葉片型計件合格率為65%。碎末型占整體比重較小,所以微調權重,純葉片、梗帶葉、碎末、純梗4種類型對后續得貢獻率分別為0.7,0.2,0.1,0。
每個試驗所得分數用S(a,i)表示,其中a代表試驗序號1~16。試驗指標的最大值記為100分,最小值記為60 分。則每個因素對應水平下的得分如式(2)所示:

式中:Sj——對應試驗指標的比率數值。
式(2)所得數值分別乘以相應權重可得加權評分值。每個試驗序號對應的4 種試驗指標相加,得到綜合加權評分值。分值越高代表此因素水平組合下打葉效果越好。計算公式如式(3):

由式(2)、式(3)計算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到表5、表6 所示結果。

表5 各試驗綜合加權評分表Tab.5 Comprehensive weighted score for each trial

表6 各因素對綜合加權評分的影響。Tab.6 The influence of factor level on comprehensive weighted score
由表6 的計算結果可知,框欄開口的變化對整體打葉質量的影響最大,打輥轉速次之,進料量對于整體打葉質量影響較小。最佳的因素水平組合為A2B1C2,即框欄開口3.0 cm,打輥轉速520 r/min,進料量開口25%~40%生產流量。根據Minitab18.0 進行模擬水平分析,得到試驗的最終評分為90 分,驗證了該方案是打葉質量最好的工藝參數設計方案。
提高打葉質量是打葉復烤的關鍵之一。打輥轉速、物料流量、框欄開口等工藝參數的設置一直是研究的重點。由于打輥轉速不僅影響葉中含梗率,還對煙片面積分布等工藝要求具有顯著影響[15]。打輥轉速提高,有利于提高打葉風分后煙片的中片率和長梗率[3],但打輥轉速過大,則煙葉與輥子的接觸不充分,葉梗分離效果不明顯。我國大部分煙廠中打葉開口為菱形開口,開口尺寸與大片率、中片率呈正相關關系[2],與小片率、碎末率呈負相關關系。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框欄開口有利于提高打葉質量。物料流量是控制打葉質量的又一重要因素[13],物料流量越大,在相同時間內進入打葉機內的煙葉則越多,勢必會影響打葉質量,而流量過小又會造成碎末過多,不滿足生產效率,為切絲過程增加困難。因此如何選擇合適的工藝參數,優化打葉流程,對提高卷煙質量至關重要。
通過建立多目標綜合加權評分模型,選取合適的優化指標,實現了對框欄開口、打輥轉速、進料量3 個打葉關鍵參數的優化。滿足煙廠生產工藝要求的同時提高了打葉質量,為設置工藝參數提供合理的參考。對于不同原料,不同打葉方式的情況,權重還需要進一步進行調整和研究。
在研究打葉質量的過程中,打葉工藝參數的設置至關重要。(1)本文對打葉3 個關鍵因素進行正交試驗設計,選取純葉片、梗帶葉、純梗、碎末作為優化指標,減少了對打葉結果測量和分類時的誤差。(2)試驗結果表明,框欄開口、打輥轉速兩個因素對煙葉打葉的去梗率影響顯著,進料量的改變對去梗率影響較小,提高去梗率的最佳因素組合水平為打輥轉速531 r/min,框欄開口3.0 cm,進料量為正常生產流量。(3)建立了多目標綜合加權評分模型,計算流程簡單且準確性高,彌補了單一指標評價的不足。(4)整體打葉效果最好的方案為:框欄開口3.0 cm,打輥轉速520 r/min,進料量開口25%~40%生產流量。為煙廠打葉參數設置提供合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