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erre Yovanovitch出生于法國里維埃拉沿岸的尼斯。為了轉向設計領域,他從南法移居巴黎,與被譽為“時尚建筑師”的傳奇設計師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并肩共事多年。2001年,他創立了自己的室內設計工作室。2020年正式推出個人同名家居品牌。

Pierre Yovanovitch的辦公室,Asymmetry扶手椅和James落地燈均出自Pierre YovanovitchMobilier。前方的Boomerang咖啡桌是以輕微染色的桃花心木制成,由John Keal設計。純羊毛和黃麻的Bark地毯出自Pierre Yovanovitch Mobilier。

餐廳里擺放著Lovebirds涂漆實心橡木餐桌,中間內嵌釉面陶瓷飾面,Pierre Yovanovitch 的 Mr &Mrs Oops成對座椅,出自PierreYovanovitch Mobilier。墻上的藝術品名為Destruction N°43,出自日本藝術家Tadashi Kawamata,來自Galerie Kamel Mennour藝廊。
Pierre Yovanovitch出生于法國尼斯,這座位于普羅旺斯的海濱城市,在他的身體里留下了印記:四季分明的溫暖氣候,幻變的明朗色彩,質感獨特的光影,都構成他的成長回憶。“在那里,美與力量的對立與共存,仿佛存在于每一寸土地上。這也是我的風格形成的基礎。”
而走進他位于巴黎第二區Beauregard街的工作室,便能感受到美與力量的共存。在這間僅限預約的工作室展廳里,完美地呈現了他一直秉持的室內建筑理念。與其說是展廳,不如說它更像一間巴黎式公寓,讓客人可以觸摸、觀賞,以及感受到它們融于空間的效果,而不僅僅是一件孤零零的家具。Pierre還為這些手工家具取了溫情十足、詼諧古怪的名稱: Mr & Mrs Oops(哎喲先生和女士);Papa Bear、Mama Bear和BabyBear(熊爸爸、熊媽媽和熊寶貝)扶手椅、Donut (甜甜圈)坐墩和Honeymoon(蜜月)壁燈。
極具童心的想法,來自他年幼時的經歷,他從小就愛天馬行空地繪制理想中的家,還為每個房間設計家具和內飾。長大后,為了投身設計領域,他從南法搬到巴黎,跟隨被譽為“時尚建筑師”傳奇設計師皮爾·卡丹學習、共事。他細心地觀察過皮爾·卡丹的創作過程,發現了其特立獨行的設計奧秘:從體量、功能和光影開始,然后才是材料的選擇。他如此回憶這段經歷:“和天才一起工作,會讓你受益良多。他永遠能跳出框架,不受形式所限。”
2001年,Pierre創立了自己的室內設計工作室。他的作品不僅有位于巴黎、特拉維夫和葡萄牙的住宅,也有在瑞士的山間木屋,原木內飾渾然天成般地融入阿爾卑斯的林地景觀。而他的商業設計項目中,既有開云集團總部在巴黎左岸塞夫勒街的一座17世紀建筑內的董事辦公室,也包括將布魯塞爾的La Patinoire Royale改造為當代藝術博物館。對于每個項目,他都視為“絕版”設計,他的原則是依據客戶和場地,度身定制,從不重復自己。
自20多年前開設工作室以來,他在定制家具的領域也開辟出一番新天地。對他來說,做高定家具,無論是前期的設計還是投入制作,精湛的工藝、高品質的材料,始終是設計師要抓住的核心,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定制的家具與空間內外、建筑結構完美契合。因此,他總是選擇與最優秀的匠人來合作,比如頂尖的瑞士工匠和法國最好的工匠Meilleur ouvrier de France。他感嘆:“當你和厲害的手工匠人合作時,無論是木藝、玻璃吹制、織布或金屬工藝,你都能感覺到他們對所做的事情懷有真切的熱情。”他說這是他喜愛做高定家具的緣由——“腦海中想象到的畫面,在短時間內就能變得真實可觸。”
2020年5月,Pierre推出家具系列PYMO(Pierre Yovanovitch Mobilier),包含45件家具和燈具。發布自己設計的家具,是他長久以來的夢想。“作為建筑師,在設計建筑時,材料是在我裁定體量、功能和光影之后才會開始考慮的元素。但是,在設計家具時,觸動我開始創作思考的正是材料,它的觸感,或光滑、或粗糙、或溫暖、或冷酷,都會激活我的靈感。材料本身就帶著自己的氣質,我稱之為‘力量,即便是材料和局限性,也會對設計某件家具的方式,產生影響。設計是在材料特性、審美和舒適度之間綜合而得的。”
除了對于材料的力量把控,他對色彩之美的運用,也有自己的哲學。Pierre委托Mériguet-Carrère研發的定制顏料,體現出他運用色彩的獨到功力。他喜愛用色彩為空間賦予獨特性,一如他的工作室里因色彩而帶來的沖擊:客廳的淡石英色調,廚房的“維他命C”橙色和第二間客廳的煙熏感藍綠色。通過色調的轉換,既區分了空間的功能,又為觀者留下了過目難忘的視覺印象。
如果要感受最地道的Pierre Yovanovitch風格,不妨來他的工作室,親手觸摸材料肌理的質感,用雙眼去感受色彩呼應、遞進、碰撞的魅力。要把握好這種平衡之道,又絕非一日之功,需要以一顆匠人之心,從長久的設計磨礪中得來,而在二十多年的設計實踐中,Pierre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1.展廳的等候室里擺放著Clifford扶手椅和腳凳,Flare落地燈,均出自Pierre YovanovitchMobilier。墻上的藝術品是Johan Creten的作品。

2.墻壁和天花板的色調是一種定制的橙色,由色彩專家Ateliers Mériguet-Carrère研制。陶瓷椅面的Alice凳及壁龕內的E.T.臺燈,Lexie吊燈,均出自Pierre Yovanovitch Mobilier。

3.在辦公室里,Edgar辦公桌的實心涂油橡木桌面是恣意的曲線形,底座是帶古銹光澤的鋼制框架。黃銅和皮革材質的扶手椅由Esko Pajamies設計(約1960年)。Laura壁燈出自Pierre YovanovitchMobilier。左側墻上,Wall Plann°3木質比例模型由藝術家Tadashi Kawamata涂繪制成,來自GalerieKamel Mennour藝廊。背景處的藝術品SchwarzeAcrylglaszichnung Nr. 22(1991年)是Imi Knoebel的作品,來自Thaddaeus Ropac藝廊。

在客廳里,Asymmetry沙發使用BiarritzBeige面料。Quinn咖啡桌的桌面是粉紅色澆注玻璃,桌腿是帶古銹光澤的青銅框架。Flare落地燈,由氣球形織物燈罩和天然實心鑿孔橡木底座組成。澆注玻璃和涂漆黃銅的Honeymoon壁燈,Electra地毯,Tipsy小邊桌,均出自Pierre YovanovitchMobil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