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屈指算來,中國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從2008年創辦以來,已經走過了14個年頭。2008年1月20日,首屆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在南京雙門樓賓館舉行,當時正值金融風暴肆虐,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長三角的青年企業家共聚一堂,一起感受資本給企業成長帶來的愛與痛。猶記得,論壇開幕之時,會場外,白雪飄飄,古城金陵銀裝素裹;會場內,來自蘇浙滬各地的青年企業家們共話發展,氣氛熱烈。
自此以后,一年一度的中國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成了長三角地區青年企業家交流的平臺:在南京,我們探討青商如何成為重塑競爭格局的新勢力;在太倉,我們一起探尋青年企業家的成長路徑;在嘉興,我們一起研討中國企業如何提升利潤空間;在丹陽,我們討論青商如何贏得下一個十年;在盱眙,我們探索中國制造業的轉型機遇;在海門,我們共論“新常態、新引擎、新機遇”;在宿遷,我們展望“互聯、融合、創新、升級”的新時代;在紹興,我們共議“匠心回歸、實業興邦”的時代主題;在上海,我們聚焦“創新賦能、實體興業”,縱論“活力長三角,青商新機遇”;在合肥,我們圍繞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和青年企業家協作,共商大計,共謀未來;在嘉善,圍繞“快進長三角,數字新時代”這一主題,共話長三角數字新未來。
每一年的中國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都如同華山論劍,聚集無數英才:有新銳青商“小荷才露尖尖角”,有杰出青商告訴我們“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更有青商領袖在“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奮斗之路上“上下而求索”,探索中國的企業家精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從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每年一次輪流在滬蘇浙皖舉行,中國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的“大家庭”進一步擴大,從滬蘇浙擴大到滬蘇浙皖,甚至北京、遼寧、陜西、河南、重慶、廣東、青海等地的青年企業家們也踴躍報名參加論壇活動。某種程度而言,這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長三角地區產業互補、市場相通、體制相融、資源共享、交通互聯、人才互通的有力注腳。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智匯長三角,科創新未來”,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已成熱點話題。實現“雙碳”目標,發展科技是破題關鍵,可以預見,未來增加科技投入,促進科技發展將成為必然。減碳目標不僅能推動科技實力的增強,還能促進各行各業轉換思維方式,主動融入綠色轉型,建立新的競爭優勢。現在,“綠色+”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各行業在加速駛入減碳軌道。在本次論壇上,產經學研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參會的青商代表就此話題展開積極溝通,他們暢所欲言、熱烈交流,共同探尋“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的新機遇。
“合作”是中國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的關鍵詞。14年來,青年企業家們通過論壇這一平臺交流、互通,探討經濟發展,加強商業聯系,青商企業也因此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開展了多領域的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年,論壇開幕式上的一大亮點便是18個青商企業合作項目的集中簽約,其中青商企業與長三角產業園區合作項目6個、青商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合作項目6個、青商企業與青商企業合作項目6個,項目預計投資總額近60億元,涵蓋高端制造、生物醫療、大數據、物聯網等多個領域,前景十分可期。
當然,正如經濟學家洪銀興所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日之功,既要有歷史耐心,又要只爭朝夕;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三省一市青年企業家將以此盛會為契機,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大膽突破,共同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征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