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生物技術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物產業的發展模式,生物經濟發展成為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數字經濟相對應的一種新的綜合經濟形態。
在科技創新不斷深化和健康醫學迅猛發展的國際大背景下,我國的生物醫藥技術也迎來新變革。9月29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推進生物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推進生物安全領域科技自立自強。10月14日下午,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分論壇上,與會的醫藥行業青年企業家代表與嘉賓就“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主題展開分享與討論。盛山資產創始合伙人甘世雄作了主旨演講,他詳細介紹了2020年全球和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投資情況、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趨勢、盛山資本的投資理念和投資布局等,與會者紛紛表示深受啟發。
生物經濟進入發展快車道
比爾·蓋茨曾說,超過他的下一個世界首富必出自生物技術領域;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研究稱,信息技術將讓位于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將引領新科技革命。
生物技術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物產業的發展模式,生物經濟發展成為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數字經濟相對應的一種新的綜合經濟形態。世界生物經濟的深入發展將引發不同領域的大變革,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催生第二次綠色革命,全球10億人口將告別營養不良。分子育種技術有望將糧食產量提高20%左右;生長激素可以使家畜在不增加飼料的情況下多產10%的肉;細胞培養技術則能夠在碗中直接長出肉……人類要吃飽、吃好,必須依靠生物技術。
第二,催生第三次化工革命,秸稈成原料,細胞成為“新工廠”。工業生物技術將推動繼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智能化之后的第五次工業革命。發酵工業不但能生產酒類、醬油、醋、味精等大宗產品,而且能夠生產抗生素、維生素、生長激素、抗衰素、生物材料、人造肉等高端生物制品,形成“細胞工廠”制造業。
第三,催生第四次醫學革命,人類壽命將延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各國都在加速疫苗、藥物、防護裝備、檢測手段的研發,新一輪國際生物技術競爭日趨激烈;干細胞、器官再生技術有望使人類像更換汽車零件一樣,更換衰老的器官;抗衰老、健康管理等技術將使人類健康壽命延長10年左右……健康產業不但能夠保障生命安全,還將是巨大的朝陽產業。誰擁有一流的生物醫藥技術,誰就擁有了生命安全的“金鑰匙”。
生物醫藥產業在新的經濟周期中蓬勃發展,煥發出澎湃的動力,目前已形成創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生物技術三大重點產業集群。我國正在全力構建世界一流的生物產業生態圈。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呈現以下三大趨勢——
第一,創新技術轉化加快,中美實現同步創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美國輝瑞和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研發的mRNA疫苗,點燃了全球mRNA產業發展的火苗。國內快速布局,積極跟上。復星醫藥表示中國國家藥監局對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的審定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有望很快成為國內首個mRNA新冠疫苗。康泰生物子公司與嘉晨西海簽署《mRNA人用傳染病疫苗項目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研發、申報、生產mRNA平臺技術在人用傳染病疫苗方向的產品。
第二,醫藥行業的科技屬性越來越強。眼下,數字化轉型正從不同切入點落地到醫藥產業的不同場景中。數字化技術與生物技術之間的結合,讓生物醫藥產業再次迸發新的火花。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創新成本高、投資風險大、研發周期長等特點,只有通過數字化,不斷提升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效率和市場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才能在企業縮小組織規模的同時,突破組織邊界,快捷高效地通過產業鏈獲得所需資源與服務。
第三,行業競爭加劇,挖掘冷門賽道的“專精特新”。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與企業入局生物醫藥產業,競爭十分激烈,熱門賽道擁擠。培育“專精特新”中小型企業成為資本市場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最佳選擇。所謂“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四方面均表現得非常突出的公司,它們是為國家解決細分領域內“卡脖子”難題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2019年,我國第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名單正式公布 ,248家企業納入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 ,25家公司為生物醫藥公司。“專精特新”未來有望獲得政策的持續推進,今日的“專精特新”可能就是明日的“隱形冠軍”。
我國《“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把生物經濟列入我國“十三五”戰略性五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目標之一,提出“將生物經濟加速打造成為繼信息經濟后的重要新經濟形態”的新目標。經過多年積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地區的主要省市都在此賽道上布局和搶跑。江蘇、上海生物藥領先優勢已成,全國高新科技園區聚焦生物醫藥產業,BT與IT交融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每5年翻一番,正成為重塑全球經濟版圖的變革力量。
觀點集錦
梁波(蘇州貝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貝康醫療致力于高通量測序技術在生育健康領域的研發和臨床應用,至今已建立覆蓋整個生育周期的基因檢測產品組合。我們今年2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港交所基因測序第一股,也打開了三代試管檢測試劑盒大規模產業化之門。未來將建立全國高端生育設備研發制造中心,為輔助生殖上下游高端儀器設備研發制造營造優質的孵化環境,同時計劃引進2~3個院士團隊,建立全球頂級科學顧問委員會,打造國內一流的技術創新平臺、產學研結合的橋梁和生殖遺傳研究實驗室,將中國輔助生殖基因產業推向國際市場。
樊天潤(常州市錢璟康復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幾年,康復醫療產業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主要源于以下幾個因素:第一,醫療改革政策實施后,醫療經費投入加大;第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康復的重要性,康復可以減少整個病癥從預防到治療的經費投入,節省社會資源。第三,康復設備越來越智能化、服務越來越人性化,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常州正在召開康養產業推介會,政府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交流平臺,積極助力企業對外發展,幫助企業聚集有利于發展的行政資源、客戶資源等。我相信康復領域是朝陽產業,發展機遇多,細分類別多,市場前景廣闊。
何匡(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們公司總部在浙江臺州,臺州的醫藥產業起步非常早,但是產業布局和政策導向方面的不足限制了行業的創新發展。近年來,蘇州舉全市之力打造“中國藥谷”,不斷發力生物醫藥產業,生物醫藥成為蘇州市“一號產業”,我們迫切想向蘇州方面取經學習。2021中國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舉辦,為三省一市生物醫藥產業搭建了交流共享的平臺,參會者收獲頗豐,深受啟發。
劉大偉(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總裁):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基金于去年年底設立,充分利用上海發展生物醫藥的綜合優勢,打造 “立足滬港、聯動長三角、面向全球”的生物醫藥領域頭部創新投資平臺,助力上海承接和集聚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優勢資源,助推上海建設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和國際知名的高端生物醫藥產品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