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農業并不是沒有前途,反而是留給80后、90后的一座創業金礦。
無錫市錫山區鵝湖鎮甘露望虞河生態果園,身材瘦削的果園園主金燕正在教工人怎么施肥、剪枝。前一段時間氣溫反常,高溫持續,導致果園的梨樹反季節開花,金燕擔心不已,每天都來果園檢查梨樹情況,帶領工人夜以繼日趕工期。100多畝土地,6000多棵梨樹,是金燕十年打下的“江山”,她倍加珍惜。在這里,她是遠近聞名的“梨二代”,更是年輕人崇拜和學習的榜樣。
追隨農業之光
初見金燕,給人的感覺更像是高樓大廈里的一位白領,臉蛋嬌俏、身材苗條,舉止言談文質彬彬。事實上,她已經在家鄉這片沃土耕耘了十年之久,從曾經的白領到如今的“梨二代”,她的人生軌跡從城市回歸田園,夢想最終在家鄉土地上開花結果。
2009年7月,大學畢業后的金燕和很多同齡人一樣選擇留在城市,找到了外貿公司的一份工作。當時她自己也沒想到,兩年后會回到自家的果園,變身地地道道的農民。
隨著果園規模不斷擴大,看到父親經營果園越來越力不從心,作為家里的獨生女,金燕想幫助爸爸分擔壓力,做他的得力助手。當時,金燕經常瀏覽國內外新聞,眼界開闊的她預感到農業在未來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行業,這更加堅定了她回家工作的想法。
2011年,經過與家人商量,金燕辭職回到果園,從一個坐辦公室的白領變成了和肥料泥土打交道的“梨二代”。雖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但金燕從沒干過田里的活,也沒接觸過果樹種植,一切只能從頭開始,慢慢學習。
金燕的父親是有著多年種植經驗的資深果農,他帶著金燕深入田間地頭,把畢生所學傳授給她,不厭其煩地教她。半年后,好學上進的金燕就從門外漢蝶變成積極自信的新時代青年農民,接過家里的果園,擔起這份重任。通過多方奔走和努力,她把果園規模從20畝增加到100多畝,準備大刀闊斧干一場。
“規模大了,投入也大了,新果樹三年后才能掛果,這意味著三年只有投入,沒有收入,風險很大,壓力也很大。”回顧創業初期的困難,金燕莞爾一笑,性格開朗的她總是能坦然面對任何困難。
當時,沒有年輕人回鄉創業,金燕頂著壓力成為村里第一個創業的人。隨著收入的增加和名氣的增大,越來越多的本地年輕人回到家鄉,向金燕咨詢果樹種植。金燕知無不言,熱情答疑解惑,幫助很多人走上了創業致富之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對農產品的健康也十分關注。因此,金燕提出更高的目標——做真正的綠色食品,回歸傳統的種養方式,回歸自然。她施用大量有機肥、農家肥來改善土質,拒絕各類激素、抗生素添加劑,盡可能減少農藥使用。但是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么順利,每到梨子成熟季節,鳥就會啄食梨子,“破了相”的梨根本沒法上市銷售。
為了打贏這場“梨子保衛戰”,金燕費盡腦筋,上網查看了大量資料,試過塑料閃光帶、智能語音驅鳥、防護網等多種方法,才控制住了鳥患。實踐出真知,金燕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種植水平,豐富理論知識,漸漸從一名“果園小白”成為經驗豐富的果農。
創立“甘露金”品牌
看到父親種植梨子很辛苦,效益卻一般,金燕想突破傳統,走品牌化道路,便從韓國引進新品種,再嫁接本土梨樹,注冊了“甘露金”水梨商標。為防有人冒充“甘露金”水梨,她把自己的卡通形象作為防偽標記,顧客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能辨別真偽,同時能完成轉賬購買。
金燕父親是傳統農民,而她是樂于接受新事物的80后,兩代人在“甘露金”水梨的品牌宣傳上一開始分歧很大。父親覺得只要梨種得好,自然不愁銷路,酒香不怕巷子深,他都是通過熟人推薦、口碑相傳來賣梨的。但是金燕認為:“現在社會是網絡時代,傳播渠道眾多,任何品牌都需要廣泛的宣傳才能賣得出去。”
這幾年,金燕努力拓寬銷售渠道,在打入超市等傳統銷售渠道的同時,探索運用互聯網擴大銷售。為此金燕專門去參加青年電商培訓交流活動,學習其他創業者的成功經驗,在淘寶網、放心吃網等平臺開了網店,把目標客戶定位于普通消費者,挑選個頭中等的梨子,推出嘗鮮價。因為“甘露金”水梨在無錫以外的地區還沒有打開市場,如果價格比其他同類產品高的話,會讓很多消費者失去購買的欲望。她還打出“預訂”招牌,梨子一采摘就能立馬銷售,讓消費者能吃到最新鮮最美味的果子,同時也減少了儲存帶來的損失。
通過電商銷售,“甘露金”水梨銷往了全國各地,大大拓寬了市場。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金燕開始走出去,帶著果園產品參加了各種評比和展覽,獲得“無錫地方土特產”“無錫市名牌產品”“江蘇綠色生態·名優農產品推薦單位”等榮譽。
除了“走出去”,金燕還充分利用朋友圈的資源。從梨樹的種植、施肥、剪枝,到開花結果、采摘、包裝,金燕全方位拍照發在朋友圈,分享的同時作宣傳,漸漸靠品質積累了一批穩定的客戶源。“每年產出梨子1萬多箱,供不應求,完全不愁銷路。”在金燕的努力下,“甘露金”水梨獲得了新老客戶的一致認可。
有一位揚州的顧客每年都從金燕這里買梨子,今年因為疫情,快遞不發揚州。金燕特意為這位顧客留了兩箱梨子,用特殊方法保存好。等疫情過去,她趕緊寄給對方。收到梨子的顧客大為驚喜,當即預訂下一年的梨子,在原來購買數量的基礎上又加了10箱。
熱愛才能堅持
每年的7月到8月,是“甘露金”水梨的成熟采摘期。那段時期,金燕和父母“兵分三路”:父親外出聯系物流,母親在果園和工人一起采摘,金燕負責后期整理包裝,一家人各司其職,從早上四五點忙到晚上七八點。正是酷暑時節,所有人都忙到衣服濕透,疲憊不堪。
“‘甘露金水梨不但獲得綠色食品A級產品稱號,我們果園也是江蘇綠色食品名優農產品推薦單位。”金燕說,“甘露金”水梨生長過程中不套袋子,而是裸露在外,天然生長,接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賣相上“失分”,口感上“加分”。閑不住的金燕還在果園里養了雞鴨鵝,實現生態循環,土壤生態健康了,梨子自然好吃。
和金燕交談的過程中,她始終面帶笑容,即便談到創業的艱辛,依舊笑聲不斷。“我的性格很開朗,不懼任何困難。農業本就是靠天收的行業,充滿不確定性,我已經習以為常。盡人事、聽天命,盡力而為即可。”因為有著這樣的心態,金燕的創業之路才能走到現在。
有一年夏天,無錫遭遇強臺風。當時金燕懷孕7個多月,她和母親站在果園里眼睜睜看著梨子被臺風刮到地上,看著地面密密麻麻掉落的梨子,兩人無能為力,母親愁眉不展,金燕卻仿佛置身事外,安慰母親:“不用擔心,天氣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今年收成不好,明年肯定會加倍收回來。這樣一算,我們并沒有損失。”
這就是金燕,一個能把暴風雨看成風景的樂觀女生。談到果園土地租賃,金燕笑著說,等這次合同到期后,由于政策和規劃限制,也許后面就不能繼續租賃了,那樣的話,果園就開不了了。正常人可能會因此焦慮不安,但在金燕看來完全不是事兒:“我前幾年考了會計從業資格證,還準備學習設計,如果以后土地被收回,我再進軍其他領域。”
金燕不僅是一名新時代青年農民,還是一名團代表。她充分發揮團干部帶頭作用,組織線上交流和線下面對面交流;注意傾聽和發現團員青年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及時、有針對性地給予回應。
為了讓青少年在暑期體驗多元、精彩的校外實踐活動,金燕充分利用果園組織親子采摘活動:一方面讓青少年們了解“甘露金”水梨的種植過程和栽培技術,享受勞動果實;另一方面聯系、服務了更多青年,也帶動了果園發展。這樣的活動不只是胃口的滿足,還有精神上的收獲,懂得勞動艱辛的青少年,才能更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農業并不是沒有前途的,反而是留給我們80后、90后的一座創業金礦。只要執著做一件事,勇于奮進,總能等到夢想實現的那一天。”金燕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