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海
書名:《金融陷阱:金融史上的騙局解密》
作者:(法)馬里烏斯-克里斯蒂安·弗朗扎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時間:2021年10月
提到金融領域的投資詐騙,多數人的腦海中會跳出來“龐氏騙局”這四個字。在中國,龐氏騙局又被稱為“拆東墻補西墻”或“空手套白狼”。簡而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很多非法的傳銷集團就是用這一招聚斂錢財的。
這種騙術是一個名叫查爾斯·龐茲的投機商人“發明”的。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是一個生活在19、20世紀的意大利裔投機商,1903年移民到美國。1919年他開始策劃一個陰謀,騙子們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3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后,狡猾的龐茲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于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茲成功地在7個月內吸引了3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讓被利益沖昏頭腦的人們清醒過來,后人稱之為“龐氏騙局”。
諸如此類,當下互聯網理財、眾籌、P2P風險事件,各類打著加密數字貨幣幌子的虛擬幣騙局,獐子島的扇貝6年里4次“逃跑”丑聞,種種金融騙局與陷阱,你方唱罷我登場,重大風險事件甚至直接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金融犯罪手法層出不窮,讓普通居民防不勝防,以致有人調侃:總有一款騙局適合你。
這些騙局之所以能夠成立,至少有兩方當事人,一方是那些自詡為絕頂聰明、將資本游戲玩弄于掌心的“造局者”;另一方是在利益面前喪失最基本理性判斷的投資者,也就是“入局者”。本書通過對“造局者”細致入微的剖析,解密了像龐氏騙局這類金融詐騙之所以發生的本質,對那些“入局者”或是有可能“入局”的人以警醒。
本書作者是研究金融欺詐和犯罪問題的全球著名專家。全書歷史跨度長,跨地域、跨文化,涵蓋證券、大宗商品、電力和碳排放權等市場,涉及各類隱蔽復雜的犯罪手法,尤其表現在涉及全球犯罪團伙、衍生工具和對沖基金等內容的章節。
書中以訪談實錄開篇,圍繞金融犯罪活動這一主線回顧并展望金融市場發展,從道德風險、機制設計和犯罪組織等視角,深挖華爾街金融犯罪的形成根源。全書聚焦內幕交易、龐氏騙局、上市欺詐、洗錢等傳統金融犯罪類型,最后重點探討對沖基金犯罪、新興市場犯罪與恐怖融資等新型金融犯罪活動。
作者深諳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運行機理,通過分析金融大案解密金融陷阱,直指人性弱點和機制設計缺陷,深入揭示其危害本質,于實務研究中不失理論概括與模型總結。作者具有寬廣的全球視野,對于金融犯罪組織與犯罪類型能夠信手拈來,案例、模型與訪談皆備,能夠做到定性與定量分析結合,數理建模學術功力深厚;書中案例選擇經典務實,對金融騙局的解析條理清晰,情節引人入勝,趣味性與可讀性極強。
本書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既能作為金融監管部門、業務和風控主管及高校師生的學習參考資料,又能作為金融投資者的案頭必備讀物。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