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傳利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當前,我國開展民族樂器教學的重要力量則為高校,高校為開展民族樂器教學創造了條件。因此,高校需要將民族樂器專業的教學目標,明確與當代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改革創新自身的民族樂器教學模式,提升高校民族樂器專業教學的整體質量,從而大力培養滿足我國社會需求的民族樂器專業優秀人才。
高校需要將自己的民族樂器教學體系逐漸完善,并創新自身的民族樂器教學模式,在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時采用合奏、重奏與獨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民族樂器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可以規范性以及系統性地學習民族樂器相關知識。高校學生在學習民族樂器知識時,需要加強音色表現和演奏技巧以及樂器配合之間的配合學習,通過采用合奏的方式可以講民族樂器教學的整體效率提升,學生通過合奏樂器也可以將自身的集體合作意識加強,做好樂器演奏之間的配合工作,以便日后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以及工作當中。
民族樂器作為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樂器。在高校當中通過組織學生結合多種不同樂器學習民族樂器,可以幫助民族樂器專業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民族樂器的相關知識內容,從而傳承以及弘揚我國歷經千年傳承的優秀傳統文化,將民族樂器專業學生的演奏能力逐漸提升。高校在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時,通過演奏多種樂器可以幫助學生對不同的樂器產生了解,從而更好地掌控不同樂器的演奏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多種演奏樂曲,提升民族樂器專業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目前高校在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時,需要以社會發展為基本目標,在實際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時,結合當今社會的發展現狀,開展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的民族樂器專業教學。僅僅采用傳統的單一民族樂器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將自身的民族樂器教學體系不斷完善,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同時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對民族樂器專業人才的需求,改善自身的教學模式,幫助民族樂器專業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得民族樂器專業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可以更好地與社會相融合。
高校通過完善自身的民族樂器教學體系,可以使得高效的整體教學體系更加完善。目前大多高校在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時,往往采用獨奏的教學方式,這限制了學生對于民族樂器的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所以,高校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構建完善的民族樂器教學模式,在民族樂器教學中融入新的教學內容,積極融合重奏、合奏以及獨奏開展教學,促進高校民族樂器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完善高效的民族樂器教學體系,從而使高校的整體教學體系得以完善。
當前,我國高校在經歷長時間的探索之后,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族樂器教學體系,但是在這一體系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高校開展民族樂器專業教學,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問題則是傳承性的缺失。我國高校在剛剛開始開展民族樂器專業教學時,為了將民族樂器教學的專業性以及規范性提升,廣泛借鑒西方所應用的器樂教學模式,所以我國高校當前在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時,大多采用西方的器樂教學模式,主要教學內容為樂理以及和聲等內容,這些西方文化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影響了我國民族樂器專業學生的思維,使其無法對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的特點精準掌握,無法培養民族樂器專業學生對于我國傳統器樂的審美。
我國的民族樂器演奏人員大多具有豐富的演奏經驗,而經驗則是民族樂器演奏人員所傳授的內容。但是,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逐漸提高,逐漸發現了采用傳統口傳心教這一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所產生的不足。采用傳統的口傳心教模式開展民族樂器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觀性,教學內容并不穩定,而且采用這種模式開展民族樂器教學導致學生只能被動聽取教師講解,無法將自身對于民族樂器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教師通過向學生傳遞自身豐富的民族樂器演奏經驗,限制了民族企業專業學生的知識面以及技能范圍,無法提升學生在民族樂器演奏方面的創新能力,即使學生對于演奏民族樂器產生了新想法,教師也會因為與其自身的演奏經驗不符而扼殺。而且采用口傳心教的教學模式開展民族樂器教學,僅僅是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民族樂器演奏技巧,無法將民族樂器專業學生對于演奏民族樂器的主觀認知提升,所以采用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模式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所產生的效果可見一斑。因此高校需要積極創新自身的民族樂器專業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民族樂器知識,推動民族樂器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于在高校當中所采用的民族樂器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僅僅采用獨奏模式開展教學,使得民族器樂專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嚴重降低,對學生學習民族樂器知識的效率產生不良影響,無法幫助學生完全掌握民族樂器演奏知識以及技能。目前,高校在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時大多以傳授教材作品為主要教學方式,學生僅僅可以掌握一種民族樂器,但是如果長期訓練一種民族樂器難免對其失去興趣,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對民族樂器產生厭惡心理。而且學生在通過獨奏的形式演奏民族樂器時,無法融合其他的民族樂器,使得民族樂器專業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無法得到提升,嚴重影響學生之后的民族樂器創造能力。
音樂這門課程當中所包含的內容相對較多,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而高校當中所開展的民族樂器教學則可以充分體現這一內容。如果學生在使用民族樂器彈奏樂曲時,無法充分了解這一作品的歷史知識內容以及作品當中所包含的情感態度,那么很難飽滿地表演這一音樂作品。在民族樂器演奏當中包含樂句以及樂章等內容,這些內容的基礎則是文學專業當中所包含的語言結構層次。但是當前在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時,并未設計學科專業知識,一些民族樂器演奏人員并不了解詩詞以及歷史內容,自身的知識范圍有限,導致我國民族樂器很難發展。
高校在對學生開展民族樂器課程教學時,往往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族樂器演奏技巧,卻忽略了對演奏作品的整體賞析。所以在高校當中可以開展民族樂器線上課程,通過在課堂當中減少優秀的民族樂器演奏作品,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以及音樂鑒賞能力逐漸提升。民族樂器專業教師需要在課堂當中向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的民族樂器演奏作品,使得學生可以掌握各種類型的民族樂器演奏風格,并理解音樂作品當中所包含的情感態度并對其總結歸納,更好地傳承民族樂器演奏知識以及技巧。而且在高校當中需要開設少數民族音樂采風實踐課程,使得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民族音樂,將自身的音樂核心素養提升。目前大多數學習民族樂器專業的學生所接受的則是傳統音樂教學模式,采用這種方式教學,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音樂基礎,但是僅僅掌握樂理知識無法幫助學生理解民族音樂當中所具有的特點以及內涵。因此,高校需要改革民族樂器教學內容,完善民族樂器專業的教學體系,教師需要加深理解民族樂器的演奏方式并對學生開展講解,使得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感受民族樂器所特有的魅力,推動民族樂器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校在開展民族樂曲教學時需要結合少數民族傳統樂器教學,不僅需要向學生展示常見的民族樂器,同時適當地向學生講解少數民族樂器所包含的知識內容,將學生的民族樂器知識了解程度提高,同時體驗演奏不同樂器的快感。例如拉弦類樂器的學生可以學習馬頭琴等樂器,通過加強訓練學生演奏不同樂器,可以使得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原本所學樂器,更好地傳承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提升高校民族樂器專業教學的價值。高校在完善民族樂器教學之后,需要保證民族樂器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高校的民族樂器專業學生開展評級,在高校當中可以用考核的形式對學生學習民族樂器的效果進行檢測,但是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則需要依靠工作時間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開展檢測,這種檢測方式更加直接且競爭性更強。因此開展民族樂器專業教學的教師需要更加系統地規劃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踐結果,對民族樂器專業學生開展綜合性評價,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民族樂器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使得高校民族樂器教學效果得以提升。
高校在對民族樂器專業的學生開展考核時,其考核方式更加簡單直接。通常對民族樂器專業學生的考核流程為:首先考核學生對于民族樂器的即興演奏能力,學生需要根據學校所規定演奏的曲目以及內容開展民族樂器演奏,之后是教師對學生的研究開展評價。雖然采用這種方式評價民族樂器專業學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但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加直觀地觀察學生對于民族樂器的掌握情況。但是采用這種方式存在較強的主觀性,不同教師所喜愛的民族樂器種類不同,因此,在對學生開展評價時往往存在差異。所以考核教師需要更加客觀地對學生的表演開展評價,提升對民族樂器專業學生的考核效率。同時,高校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民族樂器考核體系。首先考查學生對民族樂器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因為理論知識對于民族樂器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內容。其次,學校需要對民族樂器專業教師開展考評,測評教師在開展民族樂器教學時的創新性以及民族樂器知識技能講解的全面性。最后,高校需要豐富自身對于學習民族樂器專業的學生的考核方式,為學生提供演奏民族樂器的舞臺,不僅在開展考核時為學生提供表演機會,在日常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演出活動。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民族樂器表演活動,可以將自身的學習范圍擴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民族樂器知識技能的效率,而且學生在具有豐富的舞臺經驗之后,則不會懼怕日常考核,在考核時就可以發揮出更高水平,推動其民族樂器專業學習的良性循環。
綜上,高校需要積極探索如何通過建立科學、規范以及合理的民族樂器教學體系,使自身的民族樂器教學質量得以提升。高校可以通過完善民族樂器教學的教學內容以及課程設置,建立科學合理的民族樂器專業考核體系,使自身的民族樂器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從而更好地開展民族樂器專業教學,提高民族樂器專業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儲備更多的民族樂器專業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