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希君
當前,隨著使命任務拓展、練兵備戰步伐加快,部隊動態分散、點多線長成為新常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效需要在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式上探索創新,把教育與練兵備戰、遂行任務等有機融合,統籌優質資源,成立理論小組,推動教育進班排、上戰位,讓教育資源得到優化和共享,切實打牢官兵向戰為戰的思想根基。
緊扣思想抓教育,切實讓“忠誠”融入血脈。在信息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快餐式信息混淆是非卻被轉發傳播,一些地攤式文化侵蝕精神卻被津津樂道,對官兵的三觀產生很大的沖擊,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許多新問題。面對官兵的新特點新需求,理論小組成員在教育活動開展前要深入官兵之中,采取問卷調查、談話交流等形式,切實摸清官兵思想現狀,把準思想脈搏,精選教育內容,認真組織備課。在抓好主題教育、專題教育和經常性思想教育基礎上,圍繞官兵感興趣的話題和社會熱點問題,設置授課選題,破解官兵思想困惑,緊扣官兵活思想,廣泛采取案例式、體驗式、互動式、情景式教學,通過“微課+啟發”“故事+啟示”等形式,引導官兵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道理講通俗、講徹底,發揚斗爭精神,旗幟鮮明地對錯誤思想觀點進行批駁,努力讓教育供給端精準對接需求端,實現精準滴灌。牢固樹立大教育觀,通過領導講大課、基層講小課、官兵講微課的形式,抓好主題教育巡回授課,搞好重要會議、重大政策制度宣講解讀,切實把創新理論、政策法規講深講透,讓大道理“接地氣”,讓老故事“冒熱氣”,使官兵真正受到鼓舞和啟迪。理論小組在給官兵送上精神大餐的同時,還要注重深入官兵之中組織開展一些文化體育活動,營造出“心情舒暢的工作環境、互相關心的生活環境、簡單透明的人際環境”,大力增強官兵的向心力凝聚力。
突出重點抓教育,切實讓“敬業”成為自覺。深入貫徹落實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通過答疑釋惑、專題討論等形式,教育官兵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中央制定和發布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不說三道四,堅決擁護和支持。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按照“周周有學習、月月有活動”的思路,理論小組成員每人準備一堂精品課,通過一場戰役、一個實物、一張圖片、一個人物等形式重現歷史事件,切實抓好黨史學習教育,讓大家在感悟歷史中受教育和啟迪。組織開展“身邊的榜樣”演講比賽、黨史知識競賽、歌詠比賽等系列配合活動,并與“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相結合,切實推動各類活動走深走實,讓教育成效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激勵官兵立足本職建功立業。結合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學習教育,引導軍官正確看待新政策、對待新崗位,正確對待個人、家庭與集體、國家利益關系,熱愛本職,樂于奉獻,勤奮工作。
緊貼使命抓教育,切實讓“快準”成為追求。以實現“能戰勝戰”目標為牽引,扎實抓好軍魂、軍功、軍令意識貫注,培育官兵聞戰則喜的意志品格。野外駐訓點設在哪里,理論小組授課就跟進到哪里。通過召開誓師動員大會,組織挑應戰、表決心,培養官兵敢打必勝的信心和決心,緊貼使命任務,突出形勢戰備、職能使命和犧牲奉獻教育,深入查找演訓活動中的不正之風,深入糾治和平積弊,讓訓練真正實起來、嚴起來、硬起來,切實把戰斗力的標準立起來落下去。結合“雙爭”活動開展,設立龍虎榜,人人爭當“打仗尖兵”“精武之星”,小組成員深入一線收集先進事跡,組織開展強軍故事會,用身邊的典型激勵官兵挑重擔、打頭陣、當先鋒。特別是要發揮好備戰打仗大項任務的引領作用,把思想教育與重大任務錘煉緊密結合起來,加強我軍優良傳統教育,通過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引導官兵在完成任務中感受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在完成任務、提升能力的同時,堅定強軍目標如期必成的決心意志。
創新模式抓教育,切實讓“奉獻”成為常態。圍繞增強官兵的使命感、獲得感、榮譽感,聚力推動單位建設高質量發展,深入基層組織開展“主人翁意識”群眾性大討論,進一步統一官兵思想,凝聚共識,激勵官兵積極適應部隊轉型,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投入工作、投向備戰打仗。理論小組在送課基礎上,拓展增加送訓、送法、送醫、送戲、送器材上門服務活動,把各方面力量資源調動起來,為基層官兵全面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讓思想政治教育有生氣、接地氣、聚人氣。建立兵情檔案,切實摸清官兵的困難底數,積極排憂解難,協調官兵子女上學,為涉法官兵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對特困官兵實施救濟、慰問,切實讓官兵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理論小組要與廣大官兵一同感受不畏艱險、不懼困難的拼搏精神,一同體驗戰嚴寒、斗酷暑的吃苦環境。通過教育感召,引導大家把奉獻當成一種常態、一種習慣,心無旁騖鉚在戰位、釘在崗位上,真正做到想事、干事、擔事,為部隊戰斗力建設貢獻出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