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在電視新聞直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記者的素質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對新聞直播報道的質量產生影響。在融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下,電視新聞直播要不斷強化競爭力,增強新聞記者的專業素質及職業素養,這樣電視新聞直播報道的效率才會更高。
電視新聞的直播主要是指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跳過錄播的環節,直接播出新聞內容和事件。電視新聞的現場直播則主要是對新聞的內容、聲音、畫面及采訪等直接通過直播的方式開展。可預知的新聞事件主要是在新聞直播前對某些新聞事件有提前的了解和感知,通過對現場的深入采訪和報道,為觀眾呈現出更加完整和清晰的新聞內容。比如:奧運會現場直播、NBA球賽現場直播等,這些都是可預知的新聞事件,其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等基本上是固定的。
所謂的突發事件主要是不可預知、突然發生的新聞,這些新聞通常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在直播的過程中需要記者對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結果等有清晰的認識和掌握,然后從不同的角度為觀眾報道突發事件的新聞內容。突發事件經常帶有一定的破壞性,對社會及群眾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汶川地震,我國南方特大洪水、臺風等,這些新聞事件具有極大的突發性。
媒體融合是建立在網絡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在4G時代下,信息的傳播速度就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高速性、低延時以及海量性的特征愈加明顯,極大地突破了傳統媒介在時間及空間上的限制。在這種背景下,新聞直播記者就必須加強對信息的獲取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最有價值的信息,然后在直播報道的過程中,抓住新聞事件的重點,并在新聞直播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強化自身臨場發揮的能力,從容應對各種突發事件,這樣才能為觀眾呈現出有價值的新聞直播。
臨場發揮能力就是要求記者在直播過程中,能夠從容應對直播中的各種問題,并通過有效的采訪問題,挖掘更多的新聞內容,同時還要巧妙地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比如:對臺風、洪水或其他重大自然災害的直播報道中,經常會出現信號中斷或者畫面和聲音模糊的情況,如果不能巧妙化解這些問題,就會導致直播效果不佳、新聞內容報道不完整的情況出現。
其一,語言表達能力是直播記者必備的素養之一,在直播中記者必須使用精簡的語言表達、清晰的口齒以及嚴謹的邏輯思路將直播的新聞內容完整展示出來,防止詞不達意或者邏輯錯誤的情況,同時直播記者還應該具備信息意識、對現代化采訪設備的應用技能以及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夯實知識儲備,不斷積累采訪與直播報道的經驗,并在采訪中滲透新理念,比如:借助云端技術,開展云端直播,并融合短視頻等方式,豐富電視臺新聞直播報道的內容和形式,滿足受眾對新聞直播的需求;同時新聞直播記者還應該具備較強的新聞洞察力,并從不同的視角對新聞事件進行采訪和報道,讓觀眾能夠耳目一新,有不同的觀看體驗,進而提升電視臺新聞直播的收視率。
其二,直播記者還應該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積極夯實專業知識,并充分借鑒和吸收新媒體直播平臺中創新的直播方式,同時電視臺也要定期組織直播記者進行學習和進修,可以邀請高校教授舉辦講座,為直播記者講解新聞直播新理念,增強直播記者的創新意識,也可以派遣直播記者到外地學習。直播記者要對政治、人文、歷史、文化、地理、風俗習慣等多個方面的知識有全面的學習和掌握,這樣才能強化直播記者的綜合素質,提升電視新聞直播報道的整體質量。
突發事件的直播報道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直播記者具備大局觀念,從突發事件的整體出發,抓住突發事件的細節和重點,達到正確引導輿論的目的。突發事件經常帶有一定的破壞性和突發性,這些事件發生后可能會對社會及群眾帶來一定的損失及影響等,如果直播記者在直播報道的過程中,難以突出重點或者對事件沒有進行全面準確的報道,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加重群眾的心理負擔,產生不良的社會效應,甚至還會降低新聞公信力,因此直播記者對突發事件的報道必須具備大局觀念,結合國家、社會以及群眾的利益,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
在突發事件的直播和采訪中,直播記者必須秉持正確的政治導向,發揮主流媒體的價值和作用,弘揚社會主旋律,讓觀眾能夠從電視新聞中獲取更為全面的新聞內容;同時在直播中還應該捕捉新聞現場精彩的瞬間和畫面,取得更好的采訪效果。電視記者必須秉持實事求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采訪態度,提高新聞采訪的質量,這樣才能樹立新聞直播的權威性,提升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在新聞直播報道中,記者要全面認識到突發事件的特點和實質,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從大局出發,對新聞內容進行真實、客觀、準確的報道,防止突發事件的不良影響擴大化。
在新時期,電視臺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對新聞直播記者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在新聞直播報道中,具備扎實的專業素質和較高的職業素養,這樣才能準確、真實、客觀地直播新聞事件,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和價值,引導社會輿論,為觀眾帶來良好的觀看體驗,增強電視臺的競爭實力,促進電視新聞直播質量的提升。因此記者需要積極學習和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創新直播思路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