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下,要想使電視新聞脫穎而出,吸引觀眾的眼球,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新聞編輯人員不斷地突破與創新。
客觀上來說,網絡新媒體的發展大大壓縮了傳統電視媒體的生存空間,對給傳統電視媒體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人們的新聞需求被新媒體提供的短平快、信息量大的內容所滿足,而傳統電視新聞已經開始走向衰敗。一方面是由于客觀環境所造成的傳統電視領域的關注度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當前電視新聞內容的創新無法跟上瞬息萬變的時代。
現在的電視新聞節目在內容取材上千篇一律,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引起觀眾的共鳴,自然也沒有辦法吸引觀眾的眼球,不能獲得良好的關注度。在內容制作上仍舊遵循傳統的觀念與制作模式,在畫面上也沒有任何突破和創新,使得傳統電視新聞在觀眾眼中已經失去了新鮮感,加上電視新聞與觀眾互動較少,觀眾無法參與新聞傳播過程。內容深度的缺乏,讓觀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難以獲得滿足。同時由于新聞信息的體量巨大,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判斷力和甄別力不足,選材沒有新鮮性,造成了新聞質量的低下。長此以往,電視新聞在人群當中的傳播度與關注度也就嚴重下降,電視新聞已經失去了以往的影響力。
受互聯網時代的影響,絕大多數新聞是首先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的,在電視新聞播出前就已經在互聯網上被不斷地轉載。而電視新聞受播出時間與節目制作方面的限制較大,不少新聞已經在互聯網上進行廣泛傳播后,電視新聞才進行報道,而編輯也沒有利用電視語言的優勢或者深入報道對新聞進行二次加工,去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只是簡單地重復報道,導致觀眾出現審美疲勞,對已經看過的新聞就不再感興趣了。時效性是新聞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一旦新聞失去了它,便也喪失了大部分的新聞價值。
目前新聞編輯形式過于單一,不少新聞編輯人員還是通過傳統的采訪記錄形式來獲取新聞素材。在內容上過分強調新聞本身的客觀性,喪失了報道的靈活性,這樣的電視新聞內容無法讓年輕的觀眾所接受,不符合互聯網時代受眾接收新聞的習慣。除此之外,電視新聞內容也缺乏一定的深度,沒有對重點內容進行深度剖析,仍舊以傳統老套的模式進行節目編排。市場講究優勝劣汰,如果電視新聞仍舊以傳統的方式來應付觀眾,那么觀眾自然也會轉投向新媒體陣營。
以往媒體渠道比較單一,如今互聯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讓受眾有了更多選擇的余地,對電視新聞編輯制作也有了更高要求。觀眾往往都是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到更多有趣、有價值、有觀點的新聞信息,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就要開拓創新,轉變傳統的新聞編輯模式,將創新融入日常的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打破傳統模式對于電視新聞節目的束縛,實現新的突破與發展。如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民生休閑頻道推出的新聞節目《1818黃金眼》,聚焦民生領域,打造“接地氣”的爆款新聞,這個新聞節目播報的一些人物如“發際線男孩”“小張”等也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迅速走紅。
電視新聞策劃是電視新聞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新聞策劃就是圍繞一定的主題或目標對傳播全過程進行決策和謀劃,指導傳播活動有效開展,其目的在于把新聞報道安排得更合理、更能影響受眾。新聞策劃的核心是“創意”,即在報道選題、報道內容、報道形式、報道時機的設計與謀劃上必須具有創造性。策劃人要不斷地根據各方面反饋的意見,對策劃方案作出相應的調整。為了加強新聞欄目的整體策劃,需要強化對節目生產的組織、指揮和調度。
策劃實際上是在已有新聞事實的基礎上如何去做好報道的行為,如果只強調策劃而輕視現場采集,那么新聞工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就難以保證。
為提高電視新聞節目質量就要對策劃內容進行創新,以觀眾為主體,站在觀眾的角度去策劃,利用電視新聞的優勢打造特色電視新聞節目。
在電視編輯新聞工作中,新聞編輯的技術手段十分重要,可以通過對比式編排、穿插式編排的多樣化編輯技術,結合長短消息等多種形式,對解說、字幕、圖像、符號等進行編輯整合,實現新聞編輯內容的創新。一個好的新聞節目,不僅要內容真實、新鮮、貼近生活,編排更要獨出心裁、層次分明。電視編輯要將記者采寫的新聞和素材按照題材內容進行分類拼裝,既要遵循一定規律和原則,又要不斷創新,形成和諧的整體。在互聯網時代下,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從業人員要學習先進的編輯技術,力求達到行業先進編輯水平,結合創新思維,制作出優良的電視新聞節目,達到預期的收視效果。
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對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相關從業者必須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不斷開拓創新,在新聞策劃及新聞編排技術等方面,積極進行創新,將創新思維貫穿于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進一步豐富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與形式,制作出讓觀眾滿意、滿足觀眾個性需求的電視節目,贏得觀眾的廣泛、持久關注,促進廣播電視事業在互聯網信息時代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