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
(大廠回族自治縣祁各莊鎮祁各莊中心學校,河北 廊坊 065302)
引言:初中階段正處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時期,物理學科邏輯性強、知識難度大,很多學生聽不懂也不感興趣,久而久之不利于今后物理學習活動的展開。針對上述問題,想要有效提高物理學科教學水平,則可以采用問題情境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促使物理教學活動順利展開,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提高課堂效率。
從當前初中物理學科教學情況來看,情境創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課程教學活動的高質量展開,需要相應采取措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首先,情境創設意識不強。情境創設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進行課程備課,對教師的專業水平也提出了較高要求,但是部分教師由于情境創設意識不強,依舊采用傳統書本教學方式進行知識講解,使得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也會相應降低。其次,情境創設不夠靈活、趨于表面。基于當前初中階段物理教學的要求,物理教學不僅僅是一個學知識、學理論的過程,也是一個創新思維的過程。部分教師由于理念認識不強,情境創設也不夠靈活,很多時候只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延續,難以真正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再次,問題設置不夠合理、情境創設能力有限。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提問問題也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但是當前物理教學情境和問題的結合力度不足,物理知識點和趣味性的結合還不夠充分,問題設置梯度不夠合理,促使學生難以通過回答問題、提高學習水平[1]。
學習物理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也是為了認識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想要高質量地展開物理教學,也應當以生活為依托,將現實生活和物理教學相結合,將問題設置和生活情境相結合,搭建生活化問題情境,全面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能夠透過物理知識點的學習,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物理變化,實現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電功率》中有關焦耳定律的內容時,為了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電流的熱效應,則可以從社會新聞出發,提問學生電力安全隱患有哪些?大功率起火事故是怎么產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能夠進行全面思考和研究,探究問題的答案。教師應當認真傾聽,如果學生回答正確予以鼓勵,如果學生回答錯誤予以糾正和引導,促使班級同學都能夠參與到課堂討論互動中,潛移默化學習物理知識點、提高物理教學水平。
任何一個科目的學習,都需要設定清晰且明確的教學目標,如果沒有教學目標,教學也很容易失去方向。物理教學亦是如此,基于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目標,將問題和情境教學相結合,為物理學習指明發展方向,促使學生能夠透過一個個問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搭建完整的物理學科思維框架,全面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物理《聲現象》時,教學重點內容是了解聲音的傳播和聲音的特性,聲音是人們用于溝通交流的傳輸載體,想要起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認識聲音的產生過程、聲音的傳播路徑,如果依舊傳統的教學講解方式,很難起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模糊學生對聲音的概念[2]。針對上述情況,則可以積極創設目標化問題情境,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便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形成更加符合初中階段學生學情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問題,促使學生能夠基于一個個問題提問、更好地融入課堂情境,感受聲音的魅力。其中對于聲音的特性,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聲音的音色、音調以及響度,認識發聲體振動頻率、振幅與音調、響度之間的關系,明確波形變化。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認識聲音,通過響度和振幅等相關實驗,促使學生探究物理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融入到物理教學情境中。在課程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基于課堂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向學生進行提問:教師說話的聲音和尺子發出的聲音有什么差別?如何改變尺子的音調?聲音為什么會有高度變化?還可以通過聲音波形,讓學生判斷聲音和波形之間的關系,予以學生充足時間進行思考和研究。
基于物理學習目標,搭建目標化問題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達成物理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極大減輕教師教學壓力。需要注意的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表現,特別是物理學科學困生,避免由于教學難度高、問題設置過難,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愿參與。
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促使部分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課程教學也始終秉持著教師教、學生學的路線,學生很少會參與到課堂中,缺少邏輯思考的過程,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思維框架的搭建和物理知識的學習。在此情況下,則可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方式,對于那些不適合課程實驗的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初中物理人教版《光現象》時,主要學習內容是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師便可以采用互聯網技術,搭建形成信息化的問題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展開思考和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在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扮演好教學引導者的角色,充分關注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創新思維,促使學生能夠在物理學習中強化個人理念認識,搭建更加完整的思維框架。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便可以通過播放風景視頻,吸引學生投身于課堂教學中,等到學生已經全身心投入于課堂教學后,便進行問題提問:為什么大家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建筑物?水中倒影和實際物景象又有哪些區別?予以學生充足時間展開思考和分析,進而基于班級同學物理學習興趣和學習基礎,劃分為多個小組,促使同學能夠以小組形式進行交流,集思廣益,最后得到一個統一結論。在分組交流結束后,教師便可以正式引入教學重點內容,向學生們播放“引光入室”的演示實驗視頻,學生們一邊觀看視頻,一邊修正自身觀點,對光的反射現象進行思考,提高思維認識[3]。由此可見,創設信息化問題教學情境,能夠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吸引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增強對物理課堂的關注,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探討和分析,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思維,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于物理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初中物理學科除了基本的知識點學習,還有很多實驗課。物理學科邏輯性較強,物理教學也不應當只是集中于書本知識的講解,教師應當加強知識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基于自身邏輯思維,在一次次實驗教學中,構建形成更加完善的物理知識體系,實現實驗教學情境和問題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基于物理課程教學重點,適當調整教學資源,予以學生更具有針對性、教育性的實驗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將書本中的知識點轉化成為一個個動態化的實驗場景。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理念認識、學習基礎都存在差異,想要帶動學生思維創造,則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善于誘導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在回答的同時,得到有效思考。
例如,在學習初中人教版物理九年級《電力和電路》時,主要教學內容是認識電荷、電流、電路、串聯和并聯方法。為了引導學生完善物理學科知識基礎,教師便可以將問題教學和實驗學習相結合,提問學生為什么實驗剛開始燈泡不亮?為什么后續燈泡亮了?開關和電燈泡保持著什么關系?串聯電路是什么樣?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有哪些差別?通過一系列的簡單問題提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能夠沿著問題出發,深化對串并聯等知識點的認識,還可以通過親自動手實驗,進一步明確什么是串聯電路、什么是并聯電路、二者之間有哪些區別和聯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實驗期間,教師需要做好安全引導、確保學生處于安全狀態,鼓勵學生勇于動手實驗,了解電路知識。除了基本的知識點講解,還可以通過錯誤操作的展示,讓學生牢記實驗安全意識和正確操作步驟,通過正確操作和錯誤操作的對比,認識如何對電路電燈泡亮度進行調節。通過實驗情境和問題提問的方式,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物理知識點,運用物理思維、解決物理難題。
為了強化課程教學效果,采用問題情境教學的方式,能夠充分結合問題提問和情境教學的應用優勢,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現實的物理研究場所,感受物理知識點與現實社會生活的聯系。問題提問的方式多元,不僅可以就現實問題進行提問,也可以創設開放性的物理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一次次物理學習中,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效果。物理學科本身的邏輯性強,很多問題都不是只有一個答案,教師在進行教學講解時也不能只是按照同一種教學方式進行講解,可以從書本內容出發,通過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記憶知識點、理解知識點,實現思維創新和創造。需要注意的是,物理學科難度高,想要調動學生踴躍表達自己觀點,則需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能夠勇敢表達自己對問題的想法,即使說錯也不會有任何負擔,通過同學們對物理問題的互相討論中,不斷增強對物理學科的認同感,奠定扎實的物理學習基礎。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時,主要學習內容為能源、核能、太陽能、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則可以為學生補充能源方面的學習資料,促使學習更好地了解當前全球生態環境和能源使用情況,進而提問學生對當前生態環境的想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應對生態環境問題[4]。針對能源使用情況,引導學生認識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基于綠色環保理念,探究如何應對能源危機,如何將風能、水能、太陽能相結合,從而不斷改進能源發展技術。每個學生的回答內容各有差異,有些學生認為可以采用更多節能資源,有些學生認為應當加強新能源開發,還有些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認為應當加強日常環保工作的重視。大家集思廣益、紛紛發表想法,問題并沒有標準化的答案,只有言之有物即可,而整個問題回答過程,也是一個思維創造的過程。
結論:綜上所述,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展開分析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今后,想要高質量展開物理教學活動,則應當從物理學科特點和學生學情出發,積極創設生活情境、目標情境、信息情境、實驗情境、開放性情境,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