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冉
(內黃縣田氏鎮第十小學,河南 安陽 4563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落實,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現階段在展開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往往更注重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進行提升,而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在語文學科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師在展開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學生的傾聽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進行針對性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選擇,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手: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教師在展開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往往教學形勢較為單一,這也使得最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沒有很好的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質,同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今后,教師在展開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積極轉變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進行鼓勵以及贊賞,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時,教師應該及時對其進行鼓勵以及表揚,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獲得了教師的認可,這樣可以使學生養成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的好習慣。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還應該注意與學生多進行課堂上的交流,可以嘗試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入手,與學生進行積極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培養。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播放一些動畫片,如,教師在進行《揠苗助長》這一成語故事教學的時候,可以在課件中安排這一成語故事的動畫視頻,展示這一成語的動畫視頻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集中,從而更為主動地投入到語文課文學習中。當動畫播放完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嘗試應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一成語故事進行簡單描述,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的語文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有效培養[1]。
教師在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基本教學理念進行明確,并且要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應該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予以肯定。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教師在展開教學的時候往往只是應用“你講我聽”的教學模式,很多時候學生一節課都沒有與教師進行有效交流,甚至還有很多學生處于“一言不發”的狀態,這也勢必會對小學語文的綜合教學效果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今后教師在展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多設置提問,讓更多的學生獲得回答問題以及與教師直接進行交流的機會,這樣也可以使課堂粘性得到提升,有利于學生更加自主的融入到小學語文課程學習中。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培養起學生之間互相尊重的良好習慣,很多小學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如果因為問題回答錯誤而受到周圍同學的嘲笑往往會對其自信心產生一定打擊,不利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2]。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尤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這也使得小學與語文課堂教學與口語交際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
小學語文教材是多位教育界同仁以及文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制定的,其具有很強的權威性,教師在展開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充分發掘。在新版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還特意增加了口語訓練課程,教師在向學生講解這些課程的時候,應該注意對教學方式進行合理選擇,保證其與低年級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相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往往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較重,并且較為貪玩,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這一階段性和特點,為其制定出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案。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時候,可以組織校學生通過課堂小話劇的形式來展示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分別找學生扮演小魚、小蝌蚪以及青蛙媽媽等角色。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也使得教師對教材有更為深入的挖掘[3]。
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往往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很嚴重,在生活中與人進行交流的時候往往習慣應用網絡化的語言,長期以往,學生對于標準語言的掌控能力便受到了網絡語言的負面影響,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規范化的語言習慣,這也勢必會對學生口語交際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并且,口語交際的內容會隨著時間、場合、人物以及交際對象的不同發生較大變化,主要還是依靠交際者自身的臨場表現能力,同時與其日常所積累的語言習慣也有直接關系。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在開展日常化語文教學的時候,對學生規范化表達方式進行培養,當學生表達自己某一觀點或者教師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的時候,應該注意鼓勵學生應用標準的長短句,并且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語,要糾正學生喜歡來模仿大人說話腔調以及說網絡語言的不良習慣,要從日常化的溝通進行入手[4]。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在展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多利用猜謎語以及講童話故事的方式來對學生良好的語言交際習慣以及能力進行培養。
教師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創設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這樣往往更容易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這樣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感知能力,同時也使得學生日常生活所積累的經驗得到了運用,是培養學生練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途徑。例如,教師在向學生進行《愛吃的水果》這一課教學的時候,應該將喜愛同一種水果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為學生發放水果,讓學生互相觀察水果的顏色、形狀,評論水果的味道,以此為話題開展組內交流。通過這種對事物情境進行展示的方式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更加自然,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情境創設的真實程度。此外,教師還可以嘗試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充分發掘,并且通過多媒體設備將其展示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也使得教師向學生展示的情境創設內容更為豐富。對于多媒體課件來說,其往往是將文字、圖片、視頻以及動畫集為一體,可以通過多個角度來向學生生動的展示課堂情境,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融入其中[5]。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找春天》一課的時候,應該注意對多媒體設備進行應用,從而更加真切具體的向學生展示嫩綠的小草、新生的樹苗、清澈的溪水等等景象,教師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得到有效激發。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找春天》這首歌曲,這樣可以使學生跟隨著圖片視頻以及音樂聯想到春天的情境。教師這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將其對春天的感受表達出來,這也使得小學生的口語表達以及交際能力得到了培養[6]。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低年級的小學生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想要實現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培養,應該對現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習慣有具體了解,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現階段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明,正處在語言能力形成以及完善的重要時期,教師在對其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以此來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可以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產生積極影響[7]。同時教師也應該充分意識到想要對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并非是為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需要語文教師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優化,可以嘗試應用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進行結合的方式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口語交際學習自主性得到有效激發,這也使得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得到了持續性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往往直接影響到了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教師可以嘗試通過交際情境創設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行口語交際,從而使其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日常化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