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成
(揚中市委黨校,江蘇 揚州 212200)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一改革的總目標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也是解決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途徑。必須要堅持完善黨的領導與建設,推動國家各項事務不斷適應國家現代化發展。中國共產黨要發揮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重視人民當家做主的作用,推進依法治國策略,從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進一步創新,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能力現代化,讓這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能力運用更加高效。
黨的建設與領導主要包含政治、思想、組織三個方面。其主要內容可以簡要概括為通過與制定大政方針政策、舉薦組織干部、提出立法建議、推廣思想政治宣傳、發揮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持依法執政、堅持對國家與社會的領導。第一,中國共產黨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宗旨與奮斗目標,要堅決以工人階級為先鋒隊的性質,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決落實建立人人平等、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的奮斗目標。在黨建過程中,黨要保持自身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在工作中學會抓主要方向,顧全大局、商議大事,集中精力解決好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問題。科學制定大政方針政策,保證中國改革與發展始終向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第二,中國共產黨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中國實踐,堅持馬克思主義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中國共產黨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才能與其他非馬克思主義區別開來,才能對各種錯誤觀點進行批判與分析,從而銘記歷史錯誤并且能夠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與擁護。第三,在輿論傳媒領域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堅決落實雙百方針,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懂得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中國共產黨需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在人民群眾中積極倡導道德作用與力量,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規范與基礎。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決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需要緊緊依靠人民去管理社會、治理國家。中國共產黨處于國家治理體系的領導核心地位,需要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能夠當家做主,讓人民能依法有效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社會事務。實現人民民主的形式很多,不能過于死板,且沒有一定統一的評判標準。需要中國共產黨具體的分析國家治理的要求與標準。在治國理政時,需要在人民內部各方面進行廣泛的商議,保證人民當家做主。遇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共同商議并且找到最大公約數,這才是民主的真諦。在如今黨的領導下,全體中國人民對當前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有進行廣泛協商的權利。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尊重,也體現了中國制度的民主與集中。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主要有兩種,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與人民內部各方面在做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這兩種民主形式是相互補充、不可替代的,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優勢所在。
堅持人民民主理念是國家治理能力提高的必要途徑。從統治走向治理是當前社會變革深刻化、公共事務復雜化、利益主體多樣化的條件下產生的產物。站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的起點。做出重大決策時必須根據國內與國際形勢出發,要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需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標準。堅持促進社會公平公正,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共產黨必須要以大局為重,提高專業素養,提升法治方法,履行好自身的職責。第一,還政于民。要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壁壘,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保障人民民主權利。比如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與監督權。必須從人民的角度考慮問題,制定規劃舉措,減少摩擦與沖突,使社會更穩定。第二,保持優良作風、時刻與人民群眾保持聯系。要把黨群的關系納入整體安排,并進行相應的制度創新,讓人民群眾監督領導干部為改革壯大能量。第三,改善民生。中國共產黨要推進國家治理能力體系現代化,必須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之上,激發社會的和諧因素,讓社會進行自我調節。提高居民自治的發展模式要,從根本上解決好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利益問題。除此之外,改革必須要從最急迫的事情做起,解決人民最期盼的領域的問題,讓人民群眾能更廣泛的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內心裝著人民群眾,適應人民群眾的根本意愿,維護司法公正,保障人民權益,強調依法治國,強調公共參與,保證決策的科學性與政治的透明性。此外,必須按照現代化的要求進行有效的國家治理。讓人民生活能夠更加美好,社會更加公平、公正。
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是領導人民共同治理國家的基本策略。治理國家管理政治最基本的方式便是法治。法治是衡量文明進步的尺度之一。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一切國家機關與工作人員需要依靠人民的支持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積極傾聽人民的意見與建議,積極接受人民的監督,最終為人民服務。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黨領導人民推進依法治國策略實施。第一,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落實。可以通過依法進行選舉,讓人民選舉的代表參與到國家生活與社會生活的管理當中。此外,也要推進人民代表大會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從而保證人民能平等參與、平等行使權力。保證社會公平與正義,尊重人民權利,實現國家事務法治化。第二,完善立法工作。保證人民代表大會與常委會依法行使權利,才能確保國家發展與改革有法可依。努力讓每一項立法都合乎憲法精神,尊重人民意志。黨的主張需要經過規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中國共產黨必須要支持國家機關行使權力,依法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要求開展工作,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此外,各級黨組織與領導干部需要發揮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尊重人民的意志與人民親密合作,帶頭推進法治,由此提高執法能力與水平,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
提高國家治理能力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前中國正處于許多新的歷史轉折點,這對于全面進行黨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直面新的問題與新的情況,但是仍存在某些黨員干部辦法不夠用的現象,仍然存在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不強的現象。因此,為了充分的發揮中國制度的優勢,必須要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盡快將各方面的管理者與各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與科學文化素養提高起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包含治理合作與協商的能力。在當前面臨多中心主體、多元話語權的產生以及協商共同治理的情況之下,需要中國共產黨在治理國家時提高自身的合作與協商能力。國家治理是黨與國家社會的公共協商。當前社會組織的發展空間與功能有待提高。公民社會行政命令仍然高度集中,仍然存在黨指揮一切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導致社會公信力的降低。所以在如今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需要提高自身的治理與合作協商能力,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黨的領導是政治上的領導,要保證政治的方向性,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必須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中國共產黨是帶領社會進步的先鋒者,黨的領導與執政不能簡單概括為大包大攬,而是不斷賦予市場社會力量一定的權力,擴大治理的主體,讓企業組織社會組織公民等力量充分囊括進來,激發他們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能力。在國家治理當中各個力量所擁有的權力與地位都是平等的。此外,黨必須提高公信力。執政黨企業社會組織政府、民主政黨與公民之間必須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尤其要注重中國共產黨的公信力建設。它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在社會轉型期間,執政黨必須要倡導反腐倡廉,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能夠共享改革成果,從而提高執政黨的公信力,推進國家治理能力提升。全面從嚴治黨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尤其是中國正面臨改革深水區的現在。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要突出整體性、系統性、全局性。中國共產黨肩負著管理國家的重大責任。治黨必須要把紀律與規矩擺在首位。重視黨的紀律性如同強調國法一般,做到對黨員干部的高要求。嚴格監督黨紀黨規的落實。同時要嚴格強調反腐敗措施,提倡廉潔政治,培養黨員的使命感。
黨的優秀執政能力體現在中國共產黨必須要提出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與政策,制定和實施憲法與法律并采用科學的領導方式和制度動員人民依法管理國家與社會事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黨的執政能力由各級干部的科學文化素養與領導水平決定。黨員需要定期進行教育培訓要實現各項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共同努力。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需要肩負重要的使命,認真學習科學決策。當今面臨的國家事務紛繁復雜,中國共產黨需要堅守基本原則。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發揮自身科學文化素養與思想素質領導。決策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針對中國共產黨內部高素質領導人才培養是一個重大問題。領導是科學與藝術的二者結合。優秀的領導者需要具備兩個方面的素質。第一,領導方法。領導人才需要具備做科學決策所需要的學力與見識。第二,膽略。領導者在做決策時的氣魄、膽識、決心。要做到科學決策與領導,二者必須兼具。在培養領導干部需要注重科學知識與方法的教授,同時也要重視藝術培養。比如注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的學習。除了進行理論學習之外,需要將理論聯系現實,對今天的世界有很好的理解。中國共產黨在決策之前需要廣泛集中民智,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
總結:夢在前方,路在腳下。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實現,我們已經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階段,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進入新階段,我們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迫切需要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提升各方面的治理能力水平,必須始終堅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始終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