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 黎林飛 王程
(1.2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 100176;3.北京市西城區體育局,北京 100032)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色,經過30 年的不斷發展,作為首都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各種經濟形式、不同管理模式、數以千計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企業云集于此。企業中以青壯年為主的產業人口高度聚集,形成了現實的職工體育密集區。在經濟建設的同時,如何滿足廣大職工對于文化體育活動日益增長的需求,如何使職工體育和企業建設、經濟發展形成合力,如何使開發區企業職工體育更好融入社會體育大環境之中,繼承好、發展好、創新好企業職工體育,既關系到職工的身體健康,更關系到企業的發展、開發區的繁榮和首都的經濟增長。
通過對文獻的閱讀整理可以發現,企業職工文化是企業為滿足職工精神文化需求所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以及在這些文化活動所營造的氛圍與環境下,職工追求平等感、追求歸屬感、追求親和感和追求個性價值實現等心理訴求的實現狀況。“企業職工體育”的概念從本文的研究角度而言,定義為在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等單位內部開展的或在各單位之間進行的體育健身活動,是提高職工身體健康水平的積極手段,是體現企業文化內涵的有效載體,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職工體育是企業職工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是受企業文化和職工自身文化的雙重影響,具有組織性,也具有自發性。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北京唯一享受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政策的特殊經濟發展區,有來自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 多家企業入駐,其中,世界500 強企業60 多個入區,投資項目90 多個,已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制藥和新醫藥、汽車制造、裝備制造、新材料與應用技術等支柱產業。擁有諾基亞、奔馳、京東方、中芯國際等一大批重大項目。隨著企業的發展,職工隊伍迅速擴大,目前擁有職工18 萬人,呈“跨越式”發展態勢。
本研究分別選取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汽車制造、裝備制造四大主導產業和非主導產業中具有代表性的50 家企業作為調查樣本,樣本企業既兼顧世界500 強企業和普通企業。
從年齡結構上看,開發區企業的從業人員以年輕人居多,35 歲以下的青年職工約占四分之三強。客觀地反映出開發區青年產業工人聚集的現實情況。年輕人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在工作生產之余健康合理地安排業余時間,為青年職工參與體育健身活動提供了客觀條件。開發區企業中六成以上的工人集中在以生產、銷售、研發為主的一線崗位,大強度、高負荷的生產工作之后需要積極的休息方式化解疲勞,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無疑成為一種正確的選擇。
通過對企業職工的問卷調查,企業職工普遍對體育運動感興趣,高達82%的受訪者表示“感興趣”或“非常感興趣”;只有16%的人表示“不太感興趣”,不感興趣的人僅為2%。超過八成的職工在主觀上對體育健身具有高度的認同感。在興趣的基礎上,企業職工對參與體育健身活動有著明確的目的性。絕大多數的受訪者參與體育健身就是為了“強身健體”和“休閑放松”,以求身心健康,生活快樂。職工對參與企業組織的職工體育活動也有很高的期待率,90%的受訪者愿意參加企業內部組織的體育活動,其中持非常愿意態度的參與者比例達到35%。
選取《北京條例》中“提倡職工利用工間、工余和節假日開展每周三次以上,每次三十分鐘以上的健身活動……”這一條款作為本研究頻度標準。9%的人能夠達到3 次/周的體育活動頻度,大多數人的活動頻度在1-3 次/月到1-2 次/周之間,約有四分之一的人低于1-2 次/季度的活動頻度。數據顯示職工個人參與體育活動的頻度很不足,必須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滿足標準的規定。在單次活動時間方面,在全體受訪者當中,只有10%的人單次活動時間達不到30 分鐘,另有17%的人單次活動時長不固定,70%以上的人群能達到基本的鍛煉時間標準。由此可知控制好單次活動時長,安排好活動頻度,可以使體育健身活動真正發揮作用,增強職工體質。
對職工經常參加的體育項目按被選次數統計排序如下:羽毛球92%、乒乓球84%、籃球82%、登山76%、游泳72%、跑步、足球50%、綜合運動會、棋牌類活動42%、保齡球36%、操舞類活動(健身操、健美操、瑜伽、舞蹈等)、健步走34%、臺球30%、排球18%、自行車、網球8%、其余項目為零。
可以看出,職工體育活動項目依然是以羽乒、籃足、跑游、登山等體育項目為主,民族民間體育項目、時尚體育項目開展得不是很多;棋牌、臺球等具有休閑娛樂性質的活動受到一定比例職工的喜愛。
針對“企業廠區內是否有體育場館設施或器材”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為3 家企業建有體育場館,34 家企業配有體育設施或器材,13 家企業沒有任何設施或器材。在34 家配有體育設施或器材的企業當中,配備的器材主要以乒乓球臺、籃球架、健身器械為主,個別企業利用本企業的工業預留地或未開發土地臨時修整為簡易足球場。雖然七成多受訪企業擁有一定的體育設施或器材,但是從實際配備的設施器材的規模和數量遠不能滿足企業職工的體育鍛煉需求。
社會發展局是開發區管委會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其職責體現在制定年度計劃,加強全民健身的宣傳引導,組織開展全區性質的大型體育賽事,與具有一定政府職能的工會、黨團組織一起開展體育活動。主要采取的方法就是舉辦開發區運動會、組織全民健身體育節和提供開發區體育中心場地資源,通過舉辦“全民健身大講堂”、發放《全民健身指導手冊》等手段對企業職工進行體育健身科普宣傳。
通過調查發現,在受訪的50 家企業當中,由黨工團組織負責開展職工體育活動的企業比例是56%,之后依次為辦公室(行政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福利部門和體育社團組織。開發區企業黨工團工作的開展存在著國有企業好于外資企業,公有制企業好于私有企業、規模大的企業好于規模小的企業、效益好的企業好于效益差的企業的現象。在很多企業內,職工體育活動組織隨機性大,不能保持相對的穩定而形成制度。在企業開展的一些體育活動表現出不成體系、缺乏連貫性。
開發區產業工人眾多,主要以青年為主,他們對體育健身活動普遍具有正確認知,對參與職工體育活動持積極態度。但企業同事之間的體育健身互動較少,職工參與體育健身的頻度、時長沒有達到科學健身的標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時尚休閑體育項目的開展有待加強。企業基礎體育設施不能滿足職工體育鍛煉需求。現有的公共體育設施、學校場館設施的利用率不高,在體育資源共享和體育活動方面開發得很不夠。開發區企業管理者和決策層對體育活動的組織模式相對單一,受限于企業的生產任務、企業領導重視程度、組織管理的方式、經費投入、場地設施的配備等因素,體育活動表現出不成體系、缺乏連貫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職工體育事業的發展。
開發區管委會職能部門要持續加大對全民健身的宣傳、引導、推廣力度,推動企業職工體育活動的組織體系建設,推動企業出臺配套政策和制度。堅持在企業行政系統的統一協調下,最大限度地發揮企業黨工團組織的組織優勢。充分利轄區內學校體育師資資源,協助抓好企業內部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工作,培養體育骨干。進一步豐富職工體育活動內容和形式,通過組織健身講座、發放健身指導手冊、組織觀看體育賽事等手段,大力宣傳科學健身理念和科學健身知識。活動方式要與時俱進,注重實效,既要保持發揚好諸如工間操、工前操、企業聯賽這樣的好項目、好形式,又要突出“小型、分散、多樣”原則,充分利用工間、工余和業余時間開展各類活動,把職工體育延伸到社區、家庭,實現“體育生活化”,不斷擴大職工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