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思
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大的趨勢已經浮現出來,那就是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成為當下潮流,更好地發展當代媒體事業,相互取長補短,發揮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優勢。
統計顯示,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出版業的營業收入在不斷下降,利潤總額逐年降低。發生在我們身邊能感知到的現象就是,路邊報刊亭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家庭中使用電視機的概率也在降低,傳統媒體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導致以上現象出現的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技術的相對落后,由于傳統媒體主要以紙質文字作為信息載體,而新媒體已實現了信息數字化,更加方便快捷;二是時效性已趕不上現代社會變遷的速度,由于傳統媒體主要依靠紙張作為信息承載載體,以印刷為主要手段,效率較低,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信息的快速流通,信息并不能廣泛流傳;三是信息傳播的渠道和方式有限。
新媒體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而派生的新事物,眾多的應用對于普通大眾來說,更能提供自己想要的信息,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更具高效、精準、信息量大的優勢。新媒體以數字技術為技術支持,以互聯網為信息載體進行信息傳播,傳播的范圍更加廣泛。直播平臺的興起,使得新媒體的發展又前進了一步,有網絡的存在,即可發布即時信息,大大增強了信息的時效性及獲取信息的便捷性,而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各種網絡平臺及自媒體的互相融合,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信息可以向多個渠道擴散,能夠極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向受眾提供海量信息。新媒體的這種信息的時效性、高頻快捷性,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同樣也是對傳統媒體的強大沖擊。
要想實現信息的快速有效傳播,就必須結合“互聯網+”的信息技術。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各個行業領域都用上了互聯網,并通過互聯網來實現信息的大面積傳播。新媒體作為一項技術,它的出現有利于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其本身并不具有改變社會的能力,其表現出來的是提升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擴大其傳播面的作用。新媒體是個開放性的網絡虛擬平臺,互聯網的存在,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加工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由此可見,信息的傳播途徑得到有效拓寬,加之互聯網的普及及智能設備的廣泛使用,使得接收信息的“站點”也同時變多,這就導致信息的傳播速度成倍增長。正是因為互聯網具有這種開放性、包容性,才使得信息的處理和傳播變得更加快速有效。
在20世紀,傳統媒體作為主要的信息傳播的載體,其功能與目的就是實現信息的單方面傳播,并不能實現雙向互動。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所具有的即時性及互動性,讓受眾也可以成為傳播信息的主體,在形式上打破了傳統媒體原有的“我說你聽”的舊格局,開創了新媒體所特有的“相互交流”的新格局。因此,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傳播主體,與此同時,每個人也都可以成為信息內容的評論者,在“互聯網+”時代,促進信息的流通及媒體與受眾的互動,社交體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增強社交網絡雙向交流的方式。
在“互聯網+”時期,并不是說傳統媒體就全是缺點,在新時期,舊的事物仍可以創造出新的價值。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既有優勢,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方面,仍可以發揮出傳統媒體的余熱。傳統媒體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后,已經形成了屬于自身的權威性及較高的影響力,雖然受到了新媒體的強烈沖擊,但并不太影響它在社會受眾心目中所擁有的高信任度。由于傳統媒體的工作人員受過專業培訓,都有較高的職業素養,不會與標題黨為伍。
同時,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碎片化的信息折損了新媒體信息所具有的權威性。傳統媒體還有著較為豐富的新聞經驗,能對新聞信息進行正確處理及準確表達,有著很強的專業性,對于新聞資源的掌握及利用也更加純熟。所以將傳統媒體引入新媒體中,做到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互聯網下新媒體對信息加工處理的專業水平,提高信息傳播質量,有利于網絡媒體可信程度的建立。
第一,傳統媒體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網絡平臺,對傳統期刊進行宣傳,首先擴大信息的傳播半徑,然后通過傳統媒體自身的專業性來進一步擴大期刊的影響范圍。第二,傳統媒體更偏重于專業技術的培養,新媒體是個開放平臺,制作者都普遍缺乏媒體專業知識。因此,兩者可以把傳統媒體的專業性和“互聯網”的新技術相融合,達到一個理想的結果。第三,可以利用當前火熱的短視頻應用,增強傳統媒體的時效性,同時,又能保留其信息來源的正規性。由此可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并不失為“新瓶裝舊酒”的好辦法。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媒體行業要不斷發展,就要謀求新的出路,迎合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新媒體的興盛,傳統媒體應當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傳統媒體中引入新媒體形式,正確認識彼此的優勢和劣勢,將新舊媒體的時效性與專業性相融合,既能有效提升傳統媒體的“即時性”,又能增強其時代適應力,發揮出新媒體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