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海燕
5G通信技術應用到新媒體中,不但使信息的采集、傳播、分析效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新媒體所對應的用戶主體也發生轉化。5G 時代,信息的傳播速率與字符儲集密度將會發生指數級的變化,過去新媒體行業基于4G時代所建立的工作標準已經明顯不適用。標準的改變勢必會導致新媒體用戶的定義發生改變。在5G背景下,媒體信息中的傳輸交互點也不會單純集中在用戶與媒體之間,而是會轉為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直接交換。因此,新媒體用戶主體的定義不斷進行拓展。媒體本身也會與用戶進行深層次互動。最終,在新媒體生態圈中的媒體和用戶都會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及信息傳播載體,逐漸使用戶的價值觀與個人情感進化為同一整體,使新媒體用戶主體的屬性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5G 時代下,新媒體的日常工作已經發生了激烈的變革。在過去4G 時代下,新媒體行業的日常工作內容與傳統媒體并無太大不同。而5G背景下的媒體工作內容與過去人工輔助設備采集信息及團隊組織編輯不同,逐步轉化為應用多種傳感器的智能設備進行工作。這些智能設備可以自動對目標信息進行收集、篩選及處理。5G 技術可以實現字符量較大的信息傳輸,這就為AI技術在新媒體方面的應用鋪平了道路。新媒體可以使用搭載有5G 傳輸技術的AI 機器人進行智能寫作。對媒體行業核心工作中的采編報道而言,AR、VR 等新型采編技術已經可以與5G 技術相結合,進而推動傳媒行業中的生產與開發系統發生變革,新聞平臺也會進一步重構。
5G技術不但為新媒體行業帶來了底層通信技術的革新與技術支持,同樣使傳媒公司對大數據、圖像分析、云端計算等技術進行更廣泛的應用,為新媒體行業提供了海量的原始數據與信息,同時也加強了新媒體行業的采編信息與分析處理能力,使新媒體的內容資源可以實現跨平臺有機融合。5G 技術使新媒體行業向全媒化、社交化及移動化方向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媒體的傳媒形式與自身的媒體聚落得以進一步擴大。新媒體業務內的群體界限與相關產品自身邊界可以進一步發展與擴大,相應的媒體標準也發生改變,逐步形成以個人終端為主體、多設備互聯的平衡媒體生態系統。新媒體內部的各種衍生產品逐漸填補產品生態圈的自身空白,最終使整體生態達到平衡。
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直接促進了新媒體行業中關于新聞報道手段及具體呈現方式的改變,從傳統的圖文報道向視頻與虛擬現實報道方面轉化。沉浸體驗式的新聞直播方式逐漸演變為新聞報道主流。這種轉變方式將會使信息接收者不再被地域限制,可以超越地理因素,及時獲得個人所需要的新聞信息。在5G 浪潮已經顯現的前提下,傳統媒體應當主動抓住流行技術方向,在保證新聞自身時效性與質量的基礎上,對新聞的生產方式進行升級,主動與新技術融合,開拓新聞場景報道的廣闊領域,進而構建新型的傳媒商業生態模式與經營模式。虛擬現實報道中,以應用VR技術進行新聞直播報道為例,針對主要用戶群體進行主題定制化的VR新聞直播服務,使用戶可以暫時告別自身地理位置的限制,新聞接收者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直觀地感受新聞發生現場的具體環境。用戶不僅僅是新聞信息的接收者,還可成為突發新聞的參與者。這不但會提高信息接收者的興趣,還可以增加用戶對新聞媒體的黏度。
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我國廣大網民群體也逐漸變為新媒體的潛在用戶。網絡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新媒體逐漸搶占了傳統媒體行業的主流位置;同時5G 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與普及可以進一步滿足相關用戶日益增長的產品體驗需求,最終使個人移動信息終端變為新媒體傳播的主要載體。因此,在5G浪潮下,需要以構建用戶間的關系為主要切入點,使用5G 技術完成個人移動端媒體矩陣的搭建,為用戶提供更加真實且具有時效性的新聞信息服務。在此基礎上,需要提高消費者的整體沉浸體驗感,加強用戶與產品之間的媒介聯系,使新媒體完成從平面媒體到新型立體媒體矩陣的轉變。
隨著5G 時代的到來,新媒體行業的變革已經不可避免。在5G 時代下,新媒體行業的數據跟蹤與處理技術將會更加精確具體,傳播速度得到了保障,但用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信息繭房”中。因此新媒體應當發揮出網絡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積極進行互聯網社交網絡中公共領域的構建,為用戶提供多種角度的信息及較有深度的個人探索空間。在這種公共領域中,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與公正性、用戶的個人知情權、社會輿論的正面性及自身的公平性都可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5G時代下,包括圖片、視頻數據在內的海量信息得以在極短時間內推送至用戶的個人終端,用戶接收信息的手段與方法也變得多維起來。與之相對應,伴隨信息數據的實時傳播,輿情工作也同樣以指數倍增的形式進行增速,新媒體所面臨的輿情處理問題也變得越來越棘手。因此相關工作者應當建立覆蓋各種智能個人終端的實時數據庫,通過專門的算法進行信息收集工作,提取相對有價值的數據與文字,并對有一定風險的數據信息進行可視化處理,保證新媒體行業的整體輿情監測以及應對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經過本文的介紹與分析,相關從業者已經了解到5G技術對中國新媒體行業的重要影響及具體的發展策略。希望本文可以提升新媒體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為我國廣大受眾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