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新
電視攝像就是讓攝像工作者在理解并掌握電視攝像的相關原理后,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動手操作(攝像)的能力。簡而言之,電視攝像就是用電視攝像機拍攝畫面。一個電視節目的形成,需要經歷多個環節的打磨制作,而電視攝像這一環節,一直是電視節目中的重中之重。在電視節目的拍攝過程中,需要攝像者既要熟練使用攝像機(一般是手持攝像機、肩扛攝像機等),靈活切換鏡頭,做好報道。
1.過時的傳統電視攝像。傳統電視攝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人民群眾的需求,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忽略了受眾日益提高的主觀需求,只進行單一的拍攝記錄工作,不能有效引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今電視攝像行業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但是傳統攝像方式仍然存在,進行電視攝像方面的變革,勢在必行。
2.拍攝的作品質量參差不齊。當前,電視節目五花八門,令觀看者目不暇接,電視臺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攝像者水平高低不一,導致拍攝作品的質量下降。一些攝像者急功近利,為了提高知名度,只注重作品數量,而不注重作品質量,作品內容低俗、格調消極,不能傳遞給觀眾正確的價值觀。當然,在網絡媒體大發展的背景下,也出現了許多與傳統拍攝手法不同的創新的攝像藝術手法。
以生活類紀實節目《向往的生活》為例,在這個節目中,既可以看到真實的畫面、溫暖的生活細節,也可以讓人們通過節目近距離了解農村生活。這些綜藝節目使用光影、色彩變化來創設情境氛圍,對節目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像這些將網絡技術與傳統攝像技術結合的全新電視攝像的表現形式,贏得了受眾的歡迎。
如何改變電視攝像行業的亂象,如何吸引觀眾?筆者認為,從根本上講,需要去除糟粕,創新改革。
1.攝像者拍攝思想的改變。攝像者應改變單純攝像的固有思維,更注重所拍攝的電視節目的質量,從思維方式上革新,力求做到新穎、新奇、奪人眼球,實現新的呈現形式。電視攝像者在日常攝像工作中要另辟蹊徑,創新攝像理念,不再遵循傳統的攝像理念去拍攝,需要在不同的拍攝環境中思考,選出最好的拍攝角度與拍攝時刻,記錄下精彩瞬間。
2.攝像者技術上的創新。攝像者要主動學習網上的先進拍攝技術,以攝像技術的創新為依據,合理運用特效技術,拍攝不拘泥于傳統形式,注意拍攝角度的多元化。具體到日常拍攝細節來說,電視攝像者應該不斷學習,理解并掌握最前沿的攝像技術、攝像理念、高端技巧,才能拍攝出受觀眾喜愛的作品。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網絡時代,攝像工作者只有順應形勢,把握好發展的機遇,不斷創新,制作出更好的攝像作品,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例如,由愛奇藝、騰訊視頻聯合獨播的大型公路行進式戶外真人秀《哈哈哈哈哈——很高興遇到你》這檔電視節目的拍攝過程中,攝像師創造性地使用現代先進的攝像技術,將作品通過網絡平臺傳播,創新傳播途徑,吸引廣大觀眾的關注,提高節目收視率。可見,只有不斷探索創新電視攝像方法和策略,深入結合網絡平臺趨勢,才可以讓電視攝像領域有一個更好的發展前景。
3.攝像設備上的更新。電視新聞攝像師要對攝像設備有充分的了解,也就是對攝像機的特性要有深入的了解,只有這樣才會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捕捉到所需的畫面,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攝像機已經多次更新換代,攝像師也不斷拿著新式設備出現在新聞現場,VR相機、航拍機等裝備都成為記者的新“利器”。由此可見,電視攝像要在設備上及時更新,給拍攝創造更好的硬件條件。攝像師如果能將攝像設備的使用效果完美發揮出來,就能使攝像作品更具魅力,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博取觀眾眼球。
4.藝術層面的更高追求。攝像專業技能是一種全面的攝影技能,不僅包括技術層面的要求,還有藝術層面的要求。
良好的技術功底可以保證攝像師在條件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新聞事件進行真實的再現;而較強的藝術素質則可以使攝像師利用手中的設備更好地為內容和主題服務。一名電視新聞攝像師應該具備技術和藝術的雙重功底,在扎實的技術基礎之上運用良好的藝術素質,在處理畫面造型、塑造視覺形象、完善畫面構圖的過程中進行藝術的表現。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對電視節目有了新的需求,要求電視攝像也要在內容上創新、在技術上更新。在這種情況下,要確保電視攝像的良性發展,就需要加強電視攝像工作的管理,在技術層面創新拍攝角度,在效果層面展現出拍攝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和拍攝環境的藝術風格,大力增強電視節目拍攝效果,為觀眾呈現出完美的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