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旭,楊 鶴,姚政偉
(東北電力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涌現最新最前沿的科技產品,創新創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在當前全民創業的大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一直是國家重點提倡和鼓勵的高校教育教學環節。大學生群體代表社會發展的新鮮力量,他們思想活躍且要求先進,求知求新欲強烈,創新創業能力強,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一定程度地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潛力,因此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是極為必要的。
新工科是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務學生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思想指導下,在原有大學生教育教學的基礎上,加入大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實踐環節。注重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的學習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從而使學生積極參與專業課學習及實習的所有環節,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和崗位奉獻精神,為國家培養專業基礎扎實的合格人才。
在新工科環境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進一步提高創新性和實用性,需符合新工科背景下的新要求,即將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轉換為以學生為主的參與型學習及實踐模式,并具有創新思維及創業思維[1]。本文圍繞新工科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這個課題,從高校教師、國家大學科技園、政府及社會四個方面開展了理論探索和實踐操作,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創新創業是筑夢的過程,需要大學生有敢做夢及堅持追夢的精神,有人生自我價值實現的拼搏奮斗精神,有勤奮刻苦及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有服務社會及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即使創業失敗,也樂在其中、享受其中,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找到適合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因此,具有創業精神的大學生是值得尊重和支持的,作為高校教師,應該鼓勵大學生并幫助大學生完成創業夢想。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和現實難題,例如大學生創業技術不成熟、創業環境差、創業資金不足及融資難度大、技術轉化難度大、商品受眾面不明晰、創業市場難開拓、周圍人不理解等諸多現實問題。因此出現大多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地難現象,真正能存活下來的大學生創業公司都是獨角獸,所以要鼓勵和幫助大學生敢于做最好、做瞪羚和獨角獸式的創新企業。
大學生創新技術的成熟程度是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新工科要求大學生通過參與教學及科研項目提高專業創新實踐能力[2],進而不斷完善創新技術,為創業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首先,由東北電力大學教師承擔的橫、縱向科研項目,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及本科畢業設計等,可為大學生創新乃至創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指導和實驗支撐條件,如實驗室場地、創新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設備和儀器、實驗方法及數據處理方法、發表學術論文及申請實用新型、發明專利等,為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類競賽或自主創新創業提供充足的前期技術支持和保障。
其次,由東北電力大學教師指導的各類科技創新競賽,如每年的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挑戰杯”科技大賽等科技創新類競賽,為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科技創新競賽提供良好的參與平臺及自我展示的機會。近年來,由東北電力大學教師指導的各類科技創新競賽在省內和國內都獲得了較好的排名和成績,對大學生的科技創新創業及就業有著深遠意義和影響。
另外,高校會逐步開啟職業技能證書教學及培訓教學模式,如針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高校會開啟火電廠職業技能操作證書培訓的教學課程,使大學生在本科畢業時能夠考取火電廠司爐、汽輪機及其他工種的職業技能證書,從而較好地提高本科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大大增強本科生的就業自信和就業率,對高校對本科生的培養模式的教學改革及本科生的職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一個人的夢想是夢想,一群人的夢想是理想;一個人走可能會走得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遠。創新創業是引領社會發展的動力來源,面對周圍人的不理解和孤立無援,每一位創業者都應該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創業合作伙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創業項目的落地和創業夢想的實現。
大學生創業需要好的創業環境,如好的創業企業間的合作環境及融資條件等,這樣避免大學生在單打獨斗的創業過程中越發孤立無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創業伙伴及盟友,能夠支持大學生熬過創業中最黑暗的階段,之后便可撥云見日,期待創業成功的彩虹。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環境及場地需求方面,東北電力大學國家科技園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較好的辦公環境及辦公場地,如獨立的公司辦公室及免費的眾創空間工位,為在校大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辦公環境和工作條件;在大學生創業知識服務方面,東北電力大學國家科技園為大學生提供各類免費創業指導講座,由創業成功的學生代表為其他創業大學生開展公司注冊、工商稅務方面的基本知識講座,并為科技園的學生創業公司提供注冊、記賬等服務,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解決前期手續等問題,進而加快大學生創業進度;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公司的專利撰寫和申請方面,東北電力大學國家科技園也為大學生提供了相關知識產權服務,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公司申請省級中小型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良好的準備工作。另外,東北電力大學國家科技園內的創業公司之間的良好合作環境,能夠幫助大學生在互相的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創業知識和能力,完善公司內部各種管理制度。
此外,東北電力大學鼓勵在校教師自主創業,將在校教師的科研專利及科研成果加以轉化,同時可以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崗位,為提高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作出貢獻。因此,有創新創業意向但創業技術尚不成熟的大學生,可以在這類教師的公司里實習,并進一步就業,為今后的自主創業打下基礎、積累經驗。也就是國家大學科技園可以作為大學生科技創新企業的孵化器,為大學生的創業公司提供前期孵化條件。
創新創業是懸崖上的獨舞,每一位創業者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大學生創業者更是需要政府的各項鼓勵和支持,如招商引資為大學生創業者搭建良好的合作平臺和機會、較好的技術轉化支持條件等。在這方面,吉林市科創中心為本地在校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創新創業實習基地、創業指導講座以及與企業合作牽線機會;吉林市科創云平臺每年為本地大學生的創業公司舉辦創新創業大賽,根據大賽獲獎名次匹配相應的創業項目經費,為大學生創業初期購買實驗設備或器材提供項目資金支持,讓大學生創業者切身感受到政府對創業企業的大力支持和關懷。
不被嘲笑的夢想稱不上夢想,每一位創業者都面臨著不被周圍人理解、甚至被嘲笑的境遇,因此大學生創業者同樣需要來自社會各方面的認可與支持,周圍人的認可、鼓勵與支持,能讓大學生創業者的內心倍感溫暖與希冀,為艱辛的創業之路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事實上,大學生創業者的辛苦創業,正是將多年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反饋社會、服務社會、為社會增添持續不斷發展活力的積極正能量,因此大學生創業者需要來自社會各方力量的鼓勵和支持。在社會方面,近年來,吉林市本地的各類科技企業創業園及創新科技城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知名企業,也為吉林市本地的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辦公場地優惠政策、創業指導講座活動以及與知名企業間的交流合作機會等。另外,高校應強化校企合作,加強高校教師、大學生與企業的多維度合作、交流與互動,從而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新工科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新工科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必然是產教結合、協同育人的重要環節,這對高校教師是挑戰也是學習、提高的機會。對新工科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深入探索是每個高校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在新工科的大環境下,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讓每一位大學生創業者敢于相信夢想的力量,并為夢想努力踐行,在奮斗的路上服務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希望高校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探索,能夠為每一位大學生創業者鋪就筑夢、逐夢、實現夢想的燦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