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天津 300171)
裝配式建筑在當前已經成為建筑行業中十分重要的施工方式,其主要理念就是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倡導節能建筑,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促進建筑效率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實踐應用中,裝配式建筑需要對工程造價預算以及成本的實施有效地控制,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產出建筑垃圾,讓建筑行業得到健康的發展,建筑管理效能獲得大幅的提升。若想裝配式建筑得到更加廣泛、高效的應用,必須把造價成本降下來,為建筑行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本文主要從裝配式建筑工程出發,針對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這兩個方面的進行簡要的分析,并基于此現狀,提出合理高效地開展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裝配式建筑的原理通俗地說就是像搭積木的道理一樣,生產廠商提前預制好建筑主要的部件,如房梁與柱子等,然后把這些部件運送到建筑現場實施組裝,最后采取混凝土等方式固定在一起。這種建筑方式會縮短建筑時間,同時施工強度降低,建筑質量得到提升,優化了產業化和信息化的效果。
在上個世紀之初裝配式建筑就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六十年代得以完全實現。西方一些先進的國家進行了嘗試。因為裝配式建筑生產成本不高,生產進度快,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得到推廣。和傳統的建筑的不同,裝配式建筑的方式就像兒童玩的積木游戲。部件制造商會按照多種建筑部件的建設需求進行制造,這些部件包括立柱、房梁等。然后把生產出來的部件運送到建筑施工現場,根據圖紙的要求進行組裝,同時采用混凝土等方式給予固定。因為本身部件就是十分完整的,在進行組裝的時候又非常簡單,故而在建筑施工中十分輕松,施工時間大幅縮短,消耗成本低,使施工強度降低,整體的施工質量也得到明顯的提高。
為貫徹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方針,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對建筑工程項目類型進行了不斷優化和完善,裝配式建筑工程由此應運而生。與傳統建筑工程項目相比,裝配式建筑工程不僅更符合現階段國家建設工程綠色化施工理念,并在提高工程項目經濟效益、保護周遭生態環境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裝配式建筑工程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實際造價與初期預算差異問題屢見不鮮,長此以往在嚴重損害施工單位經濟效益的同時,對企業整體發展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具體差異問題產生原因如下。
一般情況下,裝配式建筑的預算形成來源于施工前期造價成本管控的具體方案;在后面落實成本控制工作時,其落實裝配式建筑工程預算方案的相關的工作人員并沒有完完全全按照此方法進行落實到位,這種做法不利于有效地開展預算與成本控制工作,與具體的落實工作相差甚遠。總的來說,成本控制管理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存在很明顯的差異性,至于如何導致此問題的出現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但是具體而言,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我國裝配式建筑工程模式剛起步;其二,在具體開展成本管控工作時脫離了造價預算規章制度;其三,造價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相關的工作經驗;其四,資金等成本投入問題等。正因為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預算與成本控制與落實工作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這些因素外,還與裝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單位沒有將管理進行細化有一定的關系,這主要是指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單位沒有根據每一個建設環節的施工方案而采取細致化管理手段,實際管理過程當中存在粗放式管理的現狀,從而導致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效果不佳。
與傳統的建筑工程項目不同,裝配式建筑的最大優點在于建筑構件無須現場建設,可以由專業工廠直接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而施工人員僅需要按照既定的安裝方案安裝構件即可。一般情況下,代加工工廠并不屬于施工單位的監管力度,施工單位僅僅是在構件、生產材料入場時進行質量和規格檢查,實際的生產過程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從而埋下了一定的是質量隱患。而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由于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在施工方式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施工人員普遍會存在不適應的狀況,故難免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這些突發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裝配式工程造價控制,為了避免突發情況給裝配式工程造價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做法是加強監督管理力度,一旦發現突發情況,應及時反饋,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而從實際表現而來,造價管理與成本控制工作的監管力度相對較輕,沒有達到預期的監管效果,且在開展轉換工作時的表現相對較差,時間管理、場地管理等多個方面均存在轉換速度慢的問題。最后,施工現場管理人員與監理人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管理人員在實際中存在情緒不高的狀態,正是這些因素致使成本管控質量并沒有得到真正有效地提高。
在裝配式建筑工程的造價預算中,運輸費和吊裝機械費也是影響造價高低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成本管控的難點。影響裝配式建筑構件運輸費主要是水平運輸即工廠到工地的費用,預制構件的經濟運輸距離是30km。目前裝配式構件預制場地普遍處于偏遠地區,以福州為例,周邊構件預制場基本集中在閩清附近,兩者距離約90km,運輸費用約580 元/m3。按預制構件平均價格4200 元/m3 計算,由此可以看出水平運輸費用占預制構件費用的14%;因此合理安排預制場地,減少運輸費用是造價預算和成本管控的重要部分。
由于預制構件一般尺寸和重量較大,傳統的塔吊等機械無法滿足施工要求。預制鋼筋混凝土構件重量一般在3.5~5t,5~10t 也比較常見,甚至有10t 以上重量的構件,所以一般需要選用200~400tm(噸米)的大中型塔機,采用大型機械勢必提高預制構件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裝配式構件運到現場后,需要合理安排堆放場地,方便吊裝,減少工作量。這就要求成本管控人員在方案安排上需要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協調安排能力才能避免成本高于預算。
在實際當中,多數裝配式建筑工程面臨的最為突出的問題莫過于裝配式工程預算與成本控制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問題。為了更好地避免此類問題,首先就是要保證造價人員的業務水平得到較高的高度,并進一步加強對于造價人員的工作監管,保證預算內容可以準確落實。在選擇造價管控人員時,必須考慮以下幾個重要因素:專業技術是否充足、從業經驗是否豐富、綜合素質水平是否達標等。從基本的選拔工作人員這個重要方面入手,這對于十分重要的階段性造價與成本核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是至關重要的。造價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全面核查工作。從預制件加工至現場安裝每一個環節均需要進行全過程核查,核查內容包括加工成本、安裝成本等,核查完成后再從專業的視角一一比較實際核查結果與預算方案之間的差異性,以達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目的。從某種角度來看,越早發現問題越有利于控制成本,同時還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靈活性。因此,建設單位在招聘成本管控人員時,應充分考慮了上述的情況,造價人員必須對預制件加工的特征、預制件的加工標準等基本內容充分了解,并進一步對造價管理工作進行細致化處理。
裝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與傳統建筑工程有著本質上的差異性,它具有自身的獨特特點。具體而言,在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時,成本管理需要圍繞監理體系開展,監理內容與結果是其主要的參考依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在實際當中,監理單位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主要工作是全面、公正、科學、合理地評估對成本管控方案,并進一步監督成本管理目標、內容與實際執行狀況,同時也有利于發現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基于上述問題,并就此提出合理的監理方案。在開展監理工作的過程中,建立人員需要深刻認識到成本管理的本質,從系統性和整體性兩個角度出發,嚴格督促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確保成本管理效果與預算方案相一致。以此為例,對施工材料情況、器械設備的使用條件要求以及使用流程說明,這些固有的情況進行仔細深入的分析,尤其重點關注那些可變的、不易控制的因素,以此達到強化成本管理效果的目的。當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建設完成之后,監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認真的監督審查,同時做好收集有效資源的真實信息工作,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能,并進一步帶動成本管理質量的提升。
建設單位在如何減少違法違規的操作行為方面應給出一些具體有效的做法,對那些優秀、工作認真地員工除了給予適當的嘉獎之外,還給予一定的處罰。對于裝配式建筑工程單位而言,激勵獎懲機制是否完善尤其重要,激勵機制顯示出強大的作用,它有利于改善造價管控水平,使造價管理工作中同時能夠引導監理人員以及建筑施工人員的積極加入,促使各種工作人員保持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并進一步促使其工作主動性提升,并主動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務。有了完善的激勵獎懲機制,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工作氛圍變得輕松舒適。不僅如此,完善裝配式建筑工程造價與成本控制人員管理,使這種管理更加符合動態化管理。在制定獎懲機制時合理運用當前有效的BIM技術,能夠及時地反映出裝配式建筑行業目前的發展動態情況,綜合當前具體的網絡信息技術與實際管控相關方面的具體狀況信息,使造價管控力度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加強。
綜上所述,工程建設中預算與成本控制工作在建設項目中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在實現裝配式建筑工程未來可持續性發展中起了關鍵性作用。裝配式建筑工程工作內容頗為豐富,且本身又復雜多變,從目前來看,各參建單位都逐漸意識到工程造價與成本控制工作在開展工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一旦運用于具體的實際建設施工時,就很快暴露出不少問題。尤為最為嚴重的是預算與成本控制之間存在差異性、現場監管力度不足等。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直接影響到了造價預算與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實際價值。為了達到解決問題的根本目的,造價管理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總結工作經驗,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同時,施工單位還需要對現有的監管制度、獎懲制度進行完善和優化,為以后開展預算與成本控制工作開辟出更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