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馳
(浙江話劇團,浙江 杭州 310005)
首先我們要了解舞臺監督職責的作用及能力。舞臺是展示各種表演藝術典型最具藝術效果的環境,舞臺展演的戲劇、戲曲、音樂、舞蹈等所有作品都是經策劃、導演、排練成熟后,由演職人員與燈光、音響、服裝、道具、舞美、化妝等部門共同協作完成的。舞臺監督是這些部門協調一致、有組織有紀律、認真工作的監督者。舞臺監督不僅是把我演出節奏、控制演出流程的總調度,同時又是組織、協調、協助各部門和諧有序、貫串演出始終的紐帶。一個優秀的舞臺監督,不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還必須具備豐富的舞臺經驗以及深入了解和舞臺藝術相關的各方面的知識。尤其是當今流行大型的不同門類的綜合性藝術的演出,舞臺監督的職責顯得更為重要,難度加大。所以舞臺監督必須獲得更多、更廣、更新的知識,才能適應舞臺演出的需要。
話劇表演于19 世紀20 世紀初進入中國,傳統話劇是以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法的戲劇,歐洲各國全部通稱為戲劇。中國早期話劇產生于1907 年,是以中國留日學生李叔同等在日本東京建立一個以戲劇為主的藝術團體——春柳社。當時稱“新劇”或“文明戲”。經過民國新劇時期、愛美劇時期、左翼戲劇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時期的不斷發展和探索創新,不斷變化,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格局。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話劇表演進入發展的新時期。在革新戲劇觀念、豐富話劇表演藝術表現力方面、突破舊舞臺局限,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 年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更是堅定了話劇工作者的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
古今中外的話劇表演都是借助于舞臺完成的,目的有二:一是有利演員表演劇情,二是有利觀眾從各個角度欣賞。這時舞臺監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臺監督貫穿著話劇表演的組織、排練、演出、完成的全過程,確保舞臺前后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順利進行。
話劇表演首先是通過演員的姿態、動作、對話、獨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再用服裝和化妝等手段進行人物造型,使觀眾能直接觀賞到話劇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演出前,舞臺監督必須與演員進行有效溝通,通過排練熟悉所有演員和演員的演出調度和行動軌跡,了解演員的狀態的工作情緒,以便為觀眾呈現最好的表演。
話劇表演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其特點是與在舞臺塑造具體藝術形象,向觀眾直接展現社會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適應的。眾所周知話劇表演藝術包含演員表演、舞臺美術、燈光、服裝、道具、效果、化妝。舞臺監督要把控技術質量,技術質量也直接影響到舞臺監督管理的水平。這里的技術質量素質包含舞臺專業技術知識和舞臺管理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包括舞臺藝術、燈光、服裝、效率、化學等知識,專業的話劇表演體現在舞臺監督對話劇整個制作、演出過程以及演出各部門的控制中。明確和掌握工作人員的職責,嚴格執行劇場規章制度和演出紀律,對特殊情況和條件下的話劇表演任務做出反應等。
話劇表演區別于其他劇種的特點是通過大量的舞臺對話展現劇情、塑造任務和表達主題的。其中有人物獨白,有觀眾對話,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完成戲劇內容。自古以來,沒有兩部話劇是相同的。由于不同導演的解釋不同,不同演員的表現不同,不同的舞臺美術詮釋不同,即使是同一部話劇也可能產生不同的舞臺效果。因此,舞臺監督要對導演、舞美以及演員表演的演出的獨特個性做出明確的判斷和理解,使話劇的個性鮮明獨特,并在舞臺上展現出來,給觀眾一種全新的視覺和聽覺體驗。
我在長期的舞臺監督工作實踐中,學習并積累了一些經驗,體會頗深。
豐富的知識來源于不斷學習的積累,知識的積累進一步加強工作的能力。舞臺藝術涉及各門類的專業知識,一個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的專業,但作為舞臺監督必須盡可能多地了解各部門相關的專業知識,實施工作時,才能得心應手。舞臺監督要熟知燈光、舞臺美術、服裝、化妝、舞臺機械、道具、多媒體等各部門的基本專業知識和使用操作方面,盡可能地能夠駕馭各部門統籌協作能力。為了每場演出的順利進行,避免一切可能出現的舞臺隱患及安全事故,作為舞臺監督必須具有豐富的舞臺藝術專業知識。
優秀的舞臺監督的工作從準備、計劃和回顧開始。每天都把必須完成的事項按優先順序排好,做好記錄,制定工作明細表,并且按照計劃執行。
優秀的舞臺監督工作時既要有條不紊、未雨綢繆,也要能隨機應變、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工作中總會遇到需要立即處理的情況,舞臺監督要學會當場解決這些問題,同時確保工作按照輕重緩急有序展開。[2]
一臺劇、節目是否完整流暢,場次之間的切換是否到位,銜接是否合理,以及各部門之間是否協調,都需要舞臺監督在演出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每次演出的各個細節了如指掌,尤其是大型的綜合性節目,要積極參與排練、走臺、燈光對光、音響校對、舞臺布局等工作,記錄切換、銜接的具體要求,標出各場次的布景、道具、話筒的擺放位置,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條有理地組織并協調各部門的演出工作。舞臺監督是每場演出的“核”,從演出的運輸、裝臺、彩排、演出、拆臺等,都要有高度緊張的工作思想和狀態。每一個螺絲釘,每一根保險扣都要嚴查可能存在安全的隱患,以身作則,帶領整個劇組對于創作和演出的認真思想。
一個優秀的舞臺監督僅僅做好細節工作,是不夠的,必須深層次理解劇情及對音樂有深刻的理解,這就需要舞臺監督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駕馭舞臺演出,從而獲得更好的藝術效果。
1.不同的劇情、不同的音樂效果,產生不同的舞臺氣氛,不同的舞臺氣氛,切換節奏大不相同。如歡快熱烈的氣氛,啟、閉幕的速度應如“鳳卷殘云”;輕松浪漫的氣氛,啟、閉幕的速度應如“行云流水”;蒼涼凄婉的氣氛,啟、閉幕的速度應如“病牛鋤地”。切換手段應根據氣氛的不同而變化,從而獲得氣氛的進一步渲染。
2.不同情況的演出,銜接節奏也應有相應的變化。如連續性的幕劇的演出,銜接應盡量緊湊,以免觀眾情緒脫節。而大型的多門類藝術的綜合性演出,各個節目之間各不關聯,也沒有連續性,這種情況的銜接準確地說應該是轉換,使觀眾情緒的轉換,應適當放慢轉換節奏。舞臺監督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掌握銜接的節奏。
在演出過程中難免會有意外發生,影響演出的正常進行,這就需要舞臺監督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演出過程中,最常見的意外就是誤場,為了避免誤場事故的發生,催場的工作尤為重要。當第一個節目正在進行時,第二個節目應在臺邊候場,催促第三個節目準備,盡量將提前量放寬,發現情況,也好提早做準備。如發現某演員不能及時到位,通過手勢、暗示正在臺上的演員放慢節奏爭取時間。
一個有經驗的舞臺監督不僅要會應急補救,更重要的是在演出前就準備一些簡單的應急措施,盡可能將失誤降低到最小程度。當然,如發生不可避免不得不中斷演出的事故時,舞臺監督應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直接與觀眾溝通。
1.熱愛與人共事。舞臺監督的工作不只是把演出搬上舞臺,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工作是與人打交道。在籌備演出時,舞臺監督需要與所有工作人員打交道,看到他們或好或壞的行為。如果不是真正熱愛與人打交道,了解人性和人類行為,不懂在劇院與人共事應具備的心理素質,這份工作肯定會令人困惑和沮喪,感覺糟糕。
2.理解和同情心。理解和同情他人的基礎是對人性、人類行為和心理的了解。舞臺監督能迅速抓住每個人的特征,在不犧牲職業素養和破壞社交規范的前提下,給他們展示個性的空間。
3.懂得傳達信息的藝術和技巧。舞臺監督從不傳遞“憤怒”。傳遞信息的藝術就在于重組信息,弱化其沖擊力,將“憤怒”降低到最低強度,卻依然能把關鍵信息傳遞到位。
4.分派任務——多面開工。舞臺監督不會讓自己陷在工作中不能抽身,而是竟可能地讓自己能夠自由走動,發揮監督作用,確保大家高效工作。
5.安靜而又高效的工作。舞臺監督低調地工作著,不求回報,不求站在舞臺中央。事實上,他們總是把目光放在別人身上。
6.領導能力。對舞臺監督而言,領導能力意味著全面了解職責并用于實踐。領導能力還意味著與人共事:熟悉喜愛他人,帶領指導他人。領導就是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在成功中樹立威信和自信。[3]
隨著時代的進步,高科技手段運用于舞臺演出,使得舞臺藝術更加色彩斑斕、豐富多彩,作為舞臺演出的組織者、協調者——舞臺監督成了演出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了解和熟悉新的藝術手段、特征,為完成好每一場演出做出自己的努力。
舞臺監督可以說是話劇表演的現場執行者。的在創作前期的主創碰頭會時就要熟知導演的創作方向、主創的設計意圖、話劇的創作走向,為下一步的創作制定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接下來進行第二階段的工作,執行舞臺監督進入排練廳跟進排練工作,根據導演和舞美設計的意圖搭設排練廳的代用景、服裝、道具等,記錄每天的排練工作,記錄演員表演的cue 點[1]和燈光、音效、多媒體、舞臺機械等cue 點,已備在劇場合成時做好工作的提前量。同時領會舞美設計的意圖跟進舞美工廠的制作進度,嚴格把控制景部門的效率和質量關,按時按工要求制景部門完成制景工作。還要跟進燈光設計、服裝設計、多媒體設計、舞臺機械設計等部門的工作,監督各個部門在要求內完成工作。以話劇《雄關漫道》為例,執行舞臺監督在演員坐排時了解演員飾演的角色,熟知演員臺詞和演員行動調度,明白導演對于演員表演的要求,以備后續工作順利進展而做好工作準備。舞美制景制作部門分為兩個部門。一是硬景(平臺)制作部門,二是軟景(吊景)制作部門。要求兩個部門同期開工同期完成,軟景制作要求高、制作量尤為大,這樣對軟景部門時間要求比較緊,加大對軟景部門的機器扶持和人力扶持。
注釋:
[1]cue 點在戲劇中是提示點的意思。